舟船,是中国古代水上的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与古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舟船的独特功能和品性,也使它成为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舟船所具有的漂泊、离别、自由、归隐、援济等意蕴与古人心灵体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从而由世俗的普通物件升华为意蕴深厚的艺术形象,从生活实用上升到了艺术审美的高度,此时的舟船不仅是古人思想的寄托,更是艺术的象征。徜徉于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学之林,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文人们对舟船情有独钟。舟船意象在诗人笔下更是表现手法各异 ,焕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孤舟”、“扁舟”、“孤帆”、“暮帆”、“轻舟”、“兰舟”等舟船意象比比皆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舟船也是重要内容。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的敦煌壁画中就出现了丰富的舟船形象,飘板、小舟、帆船、楼船等应有尽有,敦煌藏经洞遗书和纸画中也有大量船的资料和图画。目前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隋,展子虔)中,就有游船在水面摇曳的生动描绘。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也有南齐王殿作《列女传舟仪图》的记载,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中,更是在第八卷单独列出“宫室舟车附”,作为宫室画科重要的内容。这些舟船有的独立成画,有的仅作画中点缀而已,却都有着丰富的意蕴,待渡、泛舟、晚渡、归棹、泊舟、独钓、渔隐,在水晕墨章的画面中,空蒙迷茫,烟波浩淼,一叶扁舟或泊或泛,远离世俗,迥绝嚣尘,这不仅是画家眼中、笔下的物象,更是纵怀高蹈的感情寄托。



接下来,我就给朋友们示范一下木船的画法,有什么疑问,可以在文章后面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