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电影产业的支柱——漫画大电影

 云中鹳 2016-07-22




对于日本电影,我们了解多少?小津安二郎,黑泽明,还是北野武和岩井俊二?这些都没有错,他们是日本电影艺术的脊梁,但却很难称得上是日本电影产业的支柱。回溯日本电影历史,尤其是经济泡沫破灭后的二十多年里,有一种电影逐渐占据了日本电影市场的重要份额,那就是漫画电影。



说起漫画电影,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种是漫画原著动画化后的剧场版,而另一种是根据漫画改编的真人版电影。说起前一种,就不得不提下面这几个千年老妖级的IP:《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等。其中,《哆啦A梦》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和《蜡笔小新》的作者臼井仪人已经先后去世,但是IP却早已生根发芽,就算没有创造者的浇灌,依然能够持续生长。



对于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看日本动漫的一代中国人来说,一定对脖子上挂着铃铛的蓝胖子和经常光屁股的小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就好像是我们童年的玩伴,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当然,对于日本观众,更是如此。他们不满足于每周在漫画杂志和电视上看到一个小段子,更要求围绕机器猫或是蜡笔小新展开更加庞大和复杂的长篇故事,于是,剧场版就应运而生了。从1980年开始,每年的三月份,机器猫都会在大银幕上如期和观众们见面;对于机器猫迷来说,这几天就好像节日一样,大家会相约去电影院看看那个陪伴他们成长的机器猫,这一次又要和大雄整什么幺蛾子。



不过,说到过节,就好像现在的年轻人过春节一样,包饺子看春晚串亲戚已经变成了例行公事,随着近些年剧场版水准的下降,日本的机器猫迷们也只是例行公事地走进电影院,给机器猫捧个场,眼睛里看到的是机器猫和大雄的奇妙冒险,脑子里想的也许都是自己的童年回忆了吧。



相较于《哆啦A梦》,《柯南剧场版》和《蜡笔小新剧场版》历史要短一点,但相同的是,每年都要上映一部。剧场版本来是漫画原著盛极一时应运而生的产物,无论是创作激情还是观众热情,其实都有一定的起伏,如果非要坚持把一部作品戴上“国民漫画”的帽子,为了上映而上映,不但制作水准难以保证,时间久了,恐怕制作方和观众都会觉得这些称号有点鸡肋了吧。



也许看的是回忆,也许看的是情怀,总之,这些剧场版就这么坚持了二三十年下来,倒也收获了一批忠实观众,那些二三十年前让父母带自己去电影院的孩子,如今大多已为人父母,又开始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电影院,看看那些永远长不大的主人公又开始什么新的冒险了。



没有不过时的漫画,也没有永远的流行。就好像很多看《七龙珠》长大的人,不明白《海贼王》为什么会打破《七龙珠》的纪录,一跃成为发行量冠军。经济泡沫给日本社会上下带来的打击是全面而深远的,这也体现在漫画的创作上。



在日本经济最繁荣的那段时间,漫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前浪还没等到沙滩上,就已经被后浪拍死在半路上了。所以那个年代的漫画作品不但水准高,类型多样,而且一般篇幅不会过长,长篇作品的单行本一般也就在二三十卷左右,如《灌篮高手》《幽游白书》《城市猎人》等,就算是神作《七龙珠》也不过42卷,大师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漫画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出现了像《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海贼王》这样动辄连载十几二十年的鸿篇巨制,单行本更是出到夸张的七八十本;另一方面,对于很多新漫画,大家却都失去了耐心,因此被出版社无情地“腰斩”。究其原因,这与经济泡沫的破裂有很大关系。



日本经济出现颓势以来,日本人噤若寒蝉,似乎不那么自信了,《海贼王》和《火影忍者》这样的巨制更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从新千年开始,这两部漫画先后开始制作剧场版,到目前为止分别上映了13部和11部,中国大陆也曾偶尔引进过几部,但是票房反响平平,其实并不是中国缺少“海贼迷”和“火影迷”,而是大陆引进的时候,距离日本上映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时间,无论是正版还是盗版,粉丝们早就已经先睹为快了,在排片量本就有限的情况下,也就很少会有人愿意跑到电影院,去看中文配音版的动画片了。



今年初,在大陆上映的《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算是一个特例,这部剧场版围绕的是新一代忍者们所展开的故事,有点“火影后传”的意思,就是这样一部非正统的《火影》,却在大陆上映时,创下了票房过亿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在2014年底,《火影忍者》突然宣布完结的缘故,很多追了火影十几年的漫画迷,一时有点接受不了这个消息,因为漫画的完结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他们青春的完结,去电影院捧场《博人传》也是为自己的青春做个标记吧。



同样的还有去年上映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这部系列中首部3D+CG作品在中国大陆引起轰动,最终收获了5亿多的票房,和《火影忍者:博人传》类似,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类似于后传性质的故事,甚至制作团队都不是根正苗红的“哆啦A梦团队”,不过导演山崎贵和八木龙一还是凭借他们对原著的热爱和扎实的剧本说服了藤子工作室,得以执导这部纪念藤子?F?不二雄诞辰80周年的作品。



《伴我同行》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制作方没有刻意创作一个新的故事,而是主打怀旧牌,他们将原作中读者耳熟能详且最为经典的7个短篇组合而成这部《伴我同行》,包括第一话《从未来之国千里迢迢而来》以及《大雄的结婚前夜》、《雪山的罗曼史》等故事。同时,又将大雄和机器猫的友情贯穿始终,赚得观众热泪盈眶的同时,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票房成绩。



前面说到,漫画电影的另一种形式,就是真人版电影。如果说,中国电影火爆靠网络文学的话,日本电影则是源源不断地从漫画那里汲取营养。但是,漫画改编成真人电影有许多局限性,诸如题材、成本和表演等等,但还是有电影人不断地尝试着漫画改编成真人电影的可能性。



2006年,一部《死亡笔记》引爆全亚洲,在那个香港电影逐渐没落,大陆电影刚刚起步,而韩国称霸亚洲影坛的时代,恐怕人们早就把日本电影忘到了九霄云外,一部漫画改编的真人版电影却再一次让观众注意到了日本电影的力量。用现在的话说,《死亡笔记》算是一部高智商烧脑影片,双雄对决的模式总是能燃起人们内心的热血,系列电影总共三部,总票房在日本狂收超过110亿日元,这在21世纪的日本影坛是空前绝后的表现。



同时,除了年少成名的日本“咆哮哥”藤原龙也,影片还捧红了多位新人偶像,“L”的扮演者松山健一,饰演“弥海砂”的户田惠梨香等。甚至由于“L”人气太过火爆,制作公司还特意拍摄了一部以“L”为主角的外传影片《L改变世界》,大致类似于《无间道3:终极无间》,虽然故事有点不伦不类,但是胜在制作班底的原滋原味,竟然也狂收30多亿日元的票房。



说起来,也是唏嘘不已,在日本经济最鼎盛的时代,日本电影主打艺术牌,而到了新世纪,好莱坞大刮漫画改编大片的时代,日本经济却萎靡不振,电影也只好小打小闹。还好,《死亡笔记》系列的成功,让日本电影人看到了希望,在有限的成本中,寻求无限的创造力。随后几年,陆陆续续又改编了《海猿》《热血高校》《桃花期》《罗马浴场》《寄生兽》等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的作品,有的赚得口碑票房双丰收,有的则被骂的狗血喷头,但依然得佩服岛国电影人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吃螃蟹”精神。



说起日本的流行文化,有很多代表词:卡拉OK、大头贴、女仆、秋叶原,呃……甚至是AV,但其中要说影响力最大、创造经济价值最高的还是漫画产业,它所衍生的周边,例如动画、影视、玩具等,早已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而漫画和电影的结合,又是那么地顺理成章,漫画为电影提供原料,而电影又反哺漫画。这种影响不只局限于日本,中国、韩国、甚至欧美,都在源源不断地从日本漫画中汲取营养,朴赞郁能够扬名国际,很大程度上就是托了日本漫画《铁汉强龙》的福,而《城市猎人》和《头文字D》当年在华语影坛也足以兴风作浪。据说,最近好莱坞也在翻拍美国版《死亡笔记》,但是看到黑人版的L,以及他那奇葩的造型,恐怕还没上映,影片就又要引起一轮新的口水加板砖了吧。



顺带一提,最近大火的《Pokemon Go》在全世界掀起了“捉怪狂潮”,原版游戏《口袋妖怪》虽然没有官方版漫画,但是《神奇宝贝剧场版》也延续了一年一部的节奏,虽然故事越来越无聊,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口袋迷们每年定期涌向影院的热情,也许哪一天《神奇宝贝》电影没那么火爆的时候,游戏制作方会在电影院里放置几只稀有精灵,再次吸引观众争先涌进电影院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