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从文: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昵称31292324 2016-07-22

他在初涉人世的时候见证了太多的杀戮和纷争,他在正当好的年纪爱上了执手一生的女人,他在喧嚣的城市中魂牵梦萦于故乡的山水,他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他在苦难的拉锯战中用沉默对抗粗暴,他就是沈从文,一个生前寂寥死后荣耀的写作者和思想者。他在八十六岁高龄,人生旅程即将走到尽头时自言:“我最不需要出名,也最怕出名。我现在尽量做到不为外人所知,而达到忘我境界。”然而,他可以忘我,世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他,他一生写过很多本耐人寻味的书,其实,他的一生何尝不耐人寻味呢?

跌跌撞撞: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
1902年12月,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城,6岁入私塾读书。因受不了夫子的呆板与严厉,他时常逃学,父亲无奈将他送入另一家私塾,谁知他在那里变本加厉继续逃学,还想出种种办法“对付”老师和家长,堪称逃学大师。

1917年,刚满15岁的沈从文到一支部队当兵,1921年这支部队被收编,他被遣回家乡。日渐成年,生计却无着落,沈从文不得不前往芷江投奔舅父黄巨川,在舅父掌管的警察所里做办事员,又在姨父熊捷三的引导下读诗和写小楷。熊捷三的胞兄是民国首任总理熊希龄,因这种关系,沈从文得以进入熊希龄的“现代相府”,迷上了“相府”里收藏的林译小说丛书,从中获得了不少写小说的灵感。

1923年,沈从文来到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因只有高小文凭,面试时得了零分,他只好去北大当旁听生。这时他决意做一名“文学青年”,便租了一间由储煤室改成的小屋,名之曰“窄而霉小斋”,他每日便于此笔耕不辍。他向报社投稿,没人愿意发表。他给在北大任教的郁达夫写信求助,郁达夫把他介绍给《晨报副刊》主编,之后,沈从文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散文诗歌。1925年3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遥夜》,诉说自己在北大的困窘与坚持,引起北大知名教授林宰平的注意。林教授撰文赞扬沈从文是“天才少年”,主动约见,并给予诸多鼓励与帮助。从1926年起,沈从文的散文、小说及戏剧作品被商务印书馆、北新书店、光华书局出版,他在三年之内成为了京沪两地文坛的新星。

一纸情书:我的浪漫你终会懂
1929年,沈从文在胡适主持的中国公学任教。学生张兆和气质高雅,沈从文对她一见钟情。可是,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只是悄悄地给她寄去了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情书: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

沈从文追得很紧,追得很累,而张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从文是个好人的同时,张兆和对他毫无感觉。尽管对沈从文连篇累牍的情书不胜其烦,却找不到适当的办法拒绝他的热情。她以为沉默是最好的拒绝,因而对沈从文的情书概不回复。

沈从文将此事告诉校长胡适,这位出色的爱情大使慨然表示要帮助沈从文解决难题,并认为如果自己出面,事情应该不会太难。胡校长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一天,张兆和拿着沈从文写的信来找胡适理论,孰料胡适看了竟然夸奖沈从文写得不错,不但劝她接受沈从文的爱情,还要亲自做媒:“我和你爸爸是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张兆和急了,赶紧说:“不要讲。”胡先生很郑重地告诉她:“我知道沈从文很顽固地爱你!”张兆和脱口说道:“我顽固地不爱他!”

沈从文并不死心,继续给张兆和写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后沈从文终于赢得了张兆和的心。后来他在给张兆和的信中这样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他的话道出了无数恋人的心声。


退出文坛:宠辱不惊,坦然前行
1948年,解放军已兵临北平城下,国民党军队退守城内,两军对峙。一大批文化名流接到国民党通知,限期南下。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沈从文也在名单之中,但饱经离乱的沈从文毅然决定留下。就在这时,香港出版的《抗战文艺丛刊》登载了郭沫若的文章《斥反动文艺》,指责沈从文是专写颓废色情的“桃红色作家”,将沈从文定性为“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软化人们斗争情绪”的反动文人,认定他“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着”。1949年初,北京大学校园内又打出了“打倒沈从文”的标语。内忧外患之下,沈从文两度自杀,最后,他的肉体性命捡回来了,但他下决心远离给他带来荣誉又招来是非的文坛。
退出文坛以后,沈从文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工作,开始徜徉于他的文物世界。蛰伏一段时间后,从1957年到1963年,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并且撰写出版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学术专著。1978年,受胡乔木的关怀,沈从文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并配了助手。1981年,一部他从“文化大革命”前就呕心沥血的皇皇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精印出版。胡乔木致函祝贺:“以一人之力,历时十余载,几经艰阻,数易其稿,幸获此鸿篇巨制,实为我国学术界一重大贡献,极为可贺。”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空白,奠定了沈从文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代服饰学家的地位,曾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元首的礼物。


沈从文语录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地翻。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微信:crazywrit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