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小龙虾警惕

 赵东华 2016-07-22

眼下正值吃小龙虾的季节。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发现,近期有媒体报道了一些市民因吃小龙虾得“龙虾病”的案例。一些地方的疾控部门也发出警示,让市民警惕“龙虾病”。“龙虾病”究竟是什么?夏季到来,吃海鲜有哪些禁忌?

“龙虾病”是什么?

据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了解,“龙虾病”又称“哈夫病”,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等物质进入到血液里,最后从尿中排出。

该病发病极快,病例潜伏期最短为5小时,最长为13小时,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主要症状是肌肉酸疼或僵硬,伴随无力或功能障碍,亦有发热、全身乏力、尿液外观呈茶色或红葡萄酒色,严重时会对肾脏和代谢系统造成伤害。

除表面症状外,“龙虾病”会导致人体肌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溜到血液里去,被破坏的肌肉细胞会分泌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龙虾病”目前为止病因不详

为何食用小龙虾会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据了解,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到目前为止并未找到。有专家对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发病者食用小龙虾数量、“洗虾粉”等因素进行调查后发现,食用小龙虾的数量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没有确实的因果关系,重金属、“洗虾粉”也不是诱发“哈夫病”的诱因。

专家表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诱因复杂,包括过量运动、代谢紊乱、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现在尚不能断言小龙虾就是“元凶”。但可以肯定的是,食用小龙虾是一种高风险致病因素。

吃海鲜5个禁忌

眼下正是吃海鲜的时节,吃海鲜有哪些禁忌?怎样吃会比较安全、卫生?下面,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为您梳理吃海鲜的禁忌。

不宜配啤酒。吃海鲜时,很多人都喜欢配上啤酒一起使用,但其实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因为吃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尿酸过多便会沉积在关节和软绢织中,进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

不要生吃。由于海鲜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和细菌,因此,生吃海鲜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海鲜的鲜、嫩口感,建议最好煮熟食用。

不宜与水果同吃。大多数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而很多海产品中又含有五价砷元素,从理论上讲,如果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五价砷相结合发生化学反应的话,会转变为可怕的三价砷(也就是传说中的“砒霜”)。另外,水果中的大量鞣酸会影响人体对海鲜中蛋白质的吸收,还会与海鲜中的钙结合形成难溶的钙,对胃肠道形成刺激,严重时会引起腹痛腹泻。

不宜马上喝茶。吃完海鲜不宜喝茶的道理与不宜吃水果的原因类似。因为茶叶中也含有鞣酸,同样能与海鲜中的钙形成难溶的钙。在食用海鲜前或后吃海鲜,都会增加钙与鞣酸相结合的机会。因此,在吃海鲜时最好别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

冰鲜类海产品不可清蒸。海鲜如果长期放在冰箱的话,含菌量会上升,蛋白质也会产生变化,产生胺类物质。所以如果想品尝白灼或清蒸海鲜,就一定要选用特别新鲜的。在冰箱里冷冻过的海鲜则可用煎炸的方法烹饪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