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不少成人有童年时啃指甲的记忆——流着口水啃指甲的样子,想想都很有画面感! 儿童啃指甲的行为极其常见,多开始于幼年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轻,不过,有的咬甲癖可能持续到成年后。 很多父母苦恼于孩子的这一行为,苦味剂涂指甲、带指套的效果似乎并不持久,而惩罚和恐吓不仅不能改善啃指甲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 那么,严重的咬甲癖是不是病,要不要进行治疗呢? 或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咬手指、啃指甲的坏习惯,并不认为是疾病。 然而,有些孩子(甚至成年人)因为啃指甲搞得指头伤痕累累,这时候,咬甲癖没有那么简单了。 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咬甲癖呢? 健康儿童的啃指甲行为多是暂时的,而病理性啃指甲行为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高于健康儿童。 有的人喜欢啃指甲,有的人喜欢抠鼻子,还有人喜欢拔汗毛,没办法,就是有人好这口。 人们对咬甲癖行为目前并没有清楚的认识,确切的病因也存在争议。 原因可能包括心理因素、后天环境、家庭因素,有的孩子可能跟模仿其他人的啃指甲行为有关,有的孩子啃指甲可能是父母遗传。 1. 天生就爱啃 你可能会问:啊?啃指甲也能遗传?! 答案是:确实是这样的。 2. 情绪失控容易啃 啃指甲偶尔会出现在心理状态稳定的孩子,不过啃指甲通常是情绪失控的表现。 3. 无聊、饿了、低自尊……反正爱啃 也有研究认为,参与社交活动时通常不会有咬甲行为,无聊和遇到挫折才是啃指甲的原因。 此外,饥饿与低自尊也是可能的原因。 据估计,在 7~10 岁儿童,有 20%~33% 存在咬甲癖,青少年时期更严重。 大多数情况下,咬甲癖被认为仅仅是影响美观的习惯问题。 然而,咬甲癖的患者常有精神障碍。 此外,咬唇癖、撞头、抠抓皮肤、拔毛癖也会出现于咬甲癖儿童中。 咬甲癖的主要危害是有碍观瞻,但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质量。 1. 影响社交 啃指甲在社会上被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容易受到其他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的歧视和侮辱。 这会严重伤害儿童自尊,影响社交,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此外,咬甲行为也会妨碍其他社会行为,如绘画、书写和玩耍。 想想看,我们小伙伴在玩耍,而你却在啃指甲!还怎么愉快地做朋友呢? 2. 影响健康 除了影响精神健康,咬甲癖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持续啃指甲,还会对手指产生影响。 不光指头,口腔和胃肠道也可能出问题。 同时,咬指甲还可能引起牙龈炎或牙龈脓肿,以及蛲虫等寄生虫的感染。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孩子啃指甲不需要过分担心,轻度的咬甲行为并不需要治疗,一般会自动缓解。 那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轻度呢? 啃指甲不频繁,也没造成上述的健康或社会心理问题的话,就可以认为是「轻度咬甲」了。 而同时存在其他精神疾病的咬甲癖,则需要请精神科的医生专门处理了,这时候,了解详细的疾病过程(包括心理方面),以及全面的检查,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咬甲癖儿童多缺乏长期有效的行为纠正方法,然而,取笑、惩罚、恐吓常无益于帮助孩子纠正这种行为,厌恶疗法(使用苦味剂、辣椒油涂抹在指甲上)目前也存在争议,这可能会引起逆反心理,加重焦虑。 行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家长和患儿应该认识到纠正的长期性,否则的话,更容易半途而废。 以下方式,可能有助于改善孩子的咬甲行为:
行为纠正无效,还有药物治疗可以选! 「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治疗咬甲癖的药物,对于严重咬甲癖的患儿、患者,有一定效果。 具体药物选择的话,建议大家听从精神科医生的,切莫自己买药自己尝试,毕竟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很专业,别的专科医生也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服药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及时复诊,规律的随访观察是对抗副作用的重要方法。 责任编辑:丁若水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