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角|从工程教育维度,分析制作产品的全过程

 长沙7喜 2016-07-22


导读

好久不见,在上一篇“视角|从工程教育维度,六步教你完成作品的从0到1”(点击蓝字查看)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本文将在上一篇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纵向的分析。内容还是以上期的小车制作为案例,围绕工程设计的流程、模型以及对学生意义三方面开展,供大家学习参考。


STEM教育,S代表Science(科学)、T代表Technology(技术)、E代表Engineering(工程)、M代表Mathematics(数学)。STEM教育强调多学科融合,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STEM教育活动中,多以工程制作为核心,在工程教育中融合科学、技术与数学。


作品是学习效果与学习者能力的体现,但它并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兴趣的激发,思维的转变、能力的提升等是教育者最应该关心的事情。


1
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


工程设计流程是为工程团队提供引导的一系列步骤。整个过程不断循环,工程师可以根据这个循环不断优化作品。团队合作与设计是工程设计的两个关键点。通过工程设计可以增强对“开放答案设计”的理解,强调创造力与实用性。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确定需求与限制条件、确定研究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建立模型、测试与评估模型、重新设计改进。

图1:工程设计的流程

1、确定需求与限制条件:工程师提出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设计出什么东西?为谁设计?项目要求是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2、确定研究问题:与不同背景的人或者专家讨论对于产品的研究、现有的解决方案、需要用到的技术。


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小组头脑风暴,尽可能想出更多地解决方案。


4、选择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对于很多团队,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是最难的一步。这需要重新思考项目需求、限制条件。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并做出计划。


5、建造模型。


6、测试与评估模型:测试模型是否工作、符合最初的要求。讨论可以改进的空间。


7、重新设计改进:讨论如何改进原有的方案,画出新的设计图,不断重复设计,优化作品。


2
结合工程设计一般流程,分析小车制作案例

制作小车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制作小车的动机:想要利用已有器材,创造一辆内含个人想法、有创新性的小车。与“确定需求与限制条件”对应。


2、自由摆弄,获得灵感:自由摆弄蓝带器材,同时积极联想,确定小车要实现的功能。与“确定研究问题”对应。


3、设计模型,考虑限制因素:设计图纸,同时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对应。


4、迁移知识,设计电路:应用串并联电路知识,设计电路,测试之后,改进电路。与流程的3、4、5步骤对应。


5、测试、猜想、验证、改进:完成电路连接与模型制作。经过多次测试改进。与流程的6、7步骤对应。


虽然这次的制作过程与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相仿。但工程设计流程在阐释学生学习的发生过程上有所不足。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学生完成作品的实际过程分析

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出发,希望作品可以实现预期的功能。现在有两种实现方案。第一种方案按照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创作,完成作品后再进行测试与改进;第二种方案将测试与改进放在工程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当中。


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案貌似繁琐,但是对于一个创作新作品的人来说,这种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材料与时间的浪费。设计者可以及时更正出现的问题,通过改进作品的各个部分,达到优化整个作品的目的。


在设计小车图纸的过程中,发现不论小车往哪个方向行进,都会受到车轮的滑动阻力。所以我特意进行一个小车摩擦力的测试,预估小车能否克服摩擦力。在设计电路阶段,因为电路复杂、需要专门连接长线、绕线过程必须精细等。


设计好电路之后,如果直接接线,遇到电路设计错误的问题,返工会浪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所以有必要在正式接线之前、在接线过程中,测试电路设计。遇到问题,及时改进。小车电路图经过四次设计才最终完成,可见及时测试与改进对节约时间与成本意义重大。


2、 知识迁移

工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案例中,主要运用到的知识包括串并联电路连接、短路、分压规律等。其次运用到测量、计算等数学知识。


从知识迁移的角度来看,工程设计的项目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机会与平台,与具体情境联系,形成背景性经验。通过犯错、改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工艺与合作

工艺是在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其内容主要在第三篇文章中详细阐述。工程设计的作品往往需要团队共同完成,合作是工程设计的关键要素。但小车的制作由个人完成,所以不在此阐述。



3
工程设计的一般模型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工程设计的一般模型。

图2:工程设计的模型

工程设计的模型在工程设计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力图反映学生的思维变化与学习过程,挖掘学生在工程设计上的能力要素,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依据。


工程设计的模型在“确定需求与限制条件”、“确定问题”上与一般工程设计的流程类似。在“确定问题”之后,会细分为各个子问题。子问题分为四大类,每一类问题包含若干问题。


第一类问题:设计规划。

学生需要了解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用于指导整个设计。在学生制作作品的初始阶段,初步规划整个作品的设计过程,确定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可提升对整个过程的驾驭感,同时可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更好的地自主学习。


第二类问题:知识迁移。

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既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又是迁移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在小车案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电路的知识,解决电路设计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操作工艺。

要实现作品的功能,除了运用相关知识,还需要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包括掌握电路图、线路连接的规范与要求;搭建模型的细节处理;能够及时发现故障、总结规律,优化制作过程等。


第四类问题:小组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小组成员的不同想法,如何更有效率的分工合作。对组长以及组员都具备一定的挑战。


解决第二类和第三类中的每一个子问题,都要都要经过猜想、设计、实施、验证的循环过程,如果一次循环不能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更多地循环改进,直至解决子问题,最终完成作品。在本故事中,本人在设计小车模型、设计电路、连接电路、控制小车移动等各个阶段都遇到了问题,经过一次或多次“猜想-设计-实施-验证”循环改进,最终解决问题,完成作品。


4
通过工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解决四类问题,提升四方面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解决第一类问题。提升学生对整个工程设计的了解,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增强自我管理,提升元认知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解决第二类问题。获得背景性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手工操作的技巧。


合作沟通能力:小组合作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完成作品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沟通交流、相互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与人相处。


5
反思与不足


工程设计的模型构建是个人经验与理论的总结,其科学性与适用性仍需要进一步验证与改进。其次这次制作活动并没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所以小组合作部分不能详细阐述。


下一篇文章从工艺与兴趣角度出发,分析此次制作活动,敬请期待!

来源:夜尽天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