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刚 (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 艺术发现创造我们感知中的美。科学探索揭示大自然中的奥妙和神奇。而这些奥妙和神奇所产生美感,是科学家潜心激情作研究的动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量子世界的奥妙和神奇。这些奥妙和神奇,是如此地超出我们日常的经验和感受,我们无法用日常的语言来描写它们。我们需要引入新概念新名词,如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量子比特、玻色子费米子、电子云等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比较详细地介绍这些新概念新名词,由此一窥我们这个身在其中、非常熟悉,但又如此不可思议的世界。我们希望为读者拨开量子世界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欣赏量子世界之美。 什么是粒子? 物理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存在,而粒子是存在的基本形态。这是因为其它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由粒子组合的。 粒子这一存在,可以有很多状态。如粒子可以有不同的位置,用三个数(三个方向的坐标)来描写。这马上就产生一个问题:这三个数是不是对一个粒子的状态的完备描写?是不是代表一粒子状态的全部信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问,知道了这三个数,知道了粒子的位置,是不是就能确定粒子将来的运动轨迹?答案是不能够。所以描写粒子位置的这三个数不是粒子状态的全部信息,只代表部分信息。要完全的描写一个粒子的状态我们需要六个数:三个数是位置,三个数是速度
粒子不是粒子,波不是波 可是上面对粒子存在的基本认知,和对其状态的描写,仅仅是我们头脑中的一个想象,一个模型。通过对微小粒子(如电子)的细致精确的实验,我们发现,真实的粒子完全不像上面描写的那样。牛顿力学并没有描写我们这个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粒子。 名正则言顺。为了区分这些不同的概念,我们把上节所描写的粒子叫做经典粒子,而把我们世界中真正存在的粒子叫做量子粒子。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说:经典粒子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并不存在,其纯粹是我们头脑中所想象的东西。而在我们世界中真正存在的粒子是量子粒子。
我们对量子粒子的认识,始于普郎克对黑体辐射,也就是高温物体发光光谱的研究。麦克斯韦之后,大家都认为光是一种波。但普郎克发现,为了解释高温物体发光光谱,他必须假设光波的能量不是连续的。光波的能量只能取一些离散的值。具体地说,频率为f的光的能量只能是hf的整数倍,其中h就是有名的普郎克常数。这相当于要求光波的振动幅度只能取一些离散的值。为什么一个波的振动幅度只能取一些特殊的离散值,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图1 光电效应实验:把两个金属电极密封在抽真空的玻璃管中。在两个电极之间加一个电压。当光照到一个金属电极上,被冲出的电子要克服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才能走到另一个电极,在廻路中产生电流。所以调节两电极之间的电压,就可以测出被冲出电子的最大能量。人们发现电子的能量和光的强度无关,但和光的频率有关。 后来爱因斯坦引入了光子的概念,来解释这一光波能量量子化的现象。光子不仅能解释黑体辐射光谱,同时也解释了新的光电效应。所谓光电效应就是当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会从金属中冲出电子。人们吃惊地发现,被冲出电子的最高能量和光的强度无关,光强只影响被冲出电子的数量。被冲出电子的能量只和光的频率有关(图1)。当我们把光的频率增加Δf 时,被冲出电子的能量也增加hΔf 。如果我们把光看作一束粒子,其每个粒子带的能量为hf ,我们就很容易解释观测到的光电效应: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hf 能量。光的频率增加Δf 时,电子获得的能量也增加hΔf ,这正是我们观测到的现象。所以光电效应告诉我们光是一束粒子,每个粒子的能量由光的频率决定:E=hf 。通过光和电子的散射,我们甚至还能确定这些粒子的动量。我们发现粒子的动量p由光的波长λ唯一决定:p=h/λ。有趣的是,同一个普郎克常数h,同时出现在能量频率关系中和动量波长的关系中。我们又回到早期牛顿的光的粒子说。 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其实波性和粒子性存于一身,正是量子粒子的特性。这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存在这一基本概念和我们以前的想象完全不同。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解释一下什么是量子存在,什么是量子粒子。 什么是量子存在? 什么是量子粒子? 量子粒子这个真实的存在,也有不同的状态。那这些不同的状态是用什么数据来描写的呢?首先量子粒子也有不同的位置。我们用记号 但我们世界中存在的量子粒子,还允许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状态,这就是两个状态的叠加态。比如说 这类莫名其妙的量子态还有很多种,除了 上面仅仅是讲了两个位置的叠加态。我们还可有所有不同位置的叠加态:
一个函数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根据上面的描写,我们知道,如果波函数 测不准关系是神奇的量子叠加原理的一个推论。一个有完全确定速度的粒子状态,是所有不同位置的粒子状态的一个叠加。一个有完全确定位置的粒子状态,是所有不同速度的粒子状态的一个叠加。所以速度的完全确定就导致了位置的完全不确定。而位置的完全确定又导致了速度的完全不确定。不管多么别扭,这就是我们的真实世界。
上面对一个粒子的量子描写,好像完全是胡说。一个粒子明明可以同时有位置和速度,这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的经验,也是实验的观察。说粒子不可以同时有位置和速度,有悖于已有的实验观察。其实这里并没有矛盾。量子力学说的是,位置速度都完全确定的东西不存在。但位置有点不确定,速度也有点不确定的东西,还是可以存在的。这样一个状态是由图2c中的波函数所描写的。我们日常经验中所谓同时有位置和速度的粒子,其实是位置和速度都有些不确定的粒子。只不过这个不确定很小,以前没有注意到。但这个小小的不确定性彻底颠覆了经典力学的看法。我们不能用六个数 粒子的波性和薛定谔方程
我们世界真实粒子的这种波动性,可以通过双缝实验来验证(图3):我们让一束电子通过两个窄缝,观察窄缝后屏幕上电子的强度分布,其由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
通过对干涉条纹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电子所对应的波的波长,是由电子的动量(动量就是质量乘速度)来决定的:λ=h/p,和光子的波长动量关系一模一样。这样德布罗意就猜测,所有粒子都是波,所有波都是粒子。他们的波长动量的关系都是p=h/λ。受到光的能量频率关系的启发,德布罗意进一步猜测,所有粒子所对应的波的频率,也都是由其能量给出的f=h/E。
波函数 上面也可以写成微分方程的形式:
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的能量和动量,有一个确定关系E=p2/2m。由于能量频率关系和动量波长关系,这就导致了当我们把粒子看作是波的时候,其频率和波长也有一个关系f=h/2mλ2。由薛定谔方程所解出来的波,其频率波长正好满足这一关系。其实历史上,薛定谔正是利用这一关系来凑出他的方程。 什么是量子比特? 量子叠加原理是量子力学的灵魂。这里我们用一个更简单的系统来进一步的介绍量子叠加原理。在经典物理中,最简单的系统就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只有两个态:0和1。而量子叠加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两个态的叠加也是一个可能的态。所以一个量子比特,不仅有 这里 其实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这两个复数对量子比特状态的刻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多对一的。两对复数 其中c是一个任意的复数。所以一个量子比特不同的态对应于一个球面上的点。这就是量子比特状态的布洛赫球表征(图5)。经典比特1和0两种状态对应于南北两极。而量子比特可以处在这两种态的任意叠加态上,由球面上的其它点表示。这些点表达了这么一个又不是0又不是1,但又是0又是1的虚无缥缈的状态。在量子世界中好像连逻辑这一基本推理工具都要被修正了。
量子比特这不是0不是1,又是0又是1奇怪的状态是有名的活猫死猫悖论的来源。想象在一个密封的盒子中,有一只猫、一瓶毒药、一个榔头,和一个量子比特探测器(图6)。我们给探测器一个量子比特,让其测量。如果量子比特是处于1态的话,榔头就会落下,放出毒药,我们就会得到一只死猫。如果量子比特是处于0态的话,榔头就不会落下,猫还是活的。如果量子比特是处于0和1的一个叠加态,那么过了一段时间,这只猫到底是死的还是活的?按照量子理论,这只猫应该是处于一个不死不活,又死又活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猫还有一个学术名字,叫薛定谔猫(图7)。它还有一个数学符号
有人会说薛定谔猫这个东西是不可能存在的。量子力学得出它,反映了量子力学中的叠加原理是错的。可另一方面我们的确看到了电子束的干涉现象。我们必须用量子叠加原理来解释这一干涉现象。也许薛定谔猫真的存在。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方向。我们应当设计具体的实验,来验证薛定谔猫是否真的存在。当然,人们可能不会真的用猫来做实验,我们可以用有不同宏观状态的体系来代替猫。
也有人觉得,不死不活,又死又活这个概念太难接受。于是引入了一个,我个人认为,更难接受的概念:平行宇宙。活猫死猫分别进入了自己的平行宇宙(图8)。是死是活就看你是处于哪个宇宙中。这就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平行宇宙解释。这不同于标准的对量子波函数的几率解释。 我们看到,一个最简单的量子系统,量子比特,已经是这么一个怪兽。这一怪兽,可以有无穷多个状态,所以比经典比特的0,1两个状态,有更强大的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量子比特是强大量子计算的基础。量子叠加原理还能导出量子纠缠的概念。这是强大量子计算的另一个基础。这里我们就不细说了。 眼见为实 电子真的是波吗?通过扫描隧穿显微镜(图9第一幅),我们还真能直接“看”到电子的波。扫描隧穿显微镜有一个很尖的针尖,针尖顶上只有一个原子。这个针尖在金属表面扫描,可以看到一个个原子(对应图9中的小尖包)。甚至可以拨动一个个原子,组成各种图形。 仔细的读者可以发现在原子的周围,有缓缓的波形,这就是金属中的电子波。金属中的电子十分不安分,跑来跑去,即使在绝对温度零度时,也停不下来。原子周围缓缓的波形,就是运动中的电子,碰到金属表面的原子,所形成的的干涉现象(驻波)。我们可以根据驻波的波长λ,来估算金属中电子跑动的速度:v=h/λme,其中h是普郎克常数,me=9 x1028g是电子的质量。从图9中,我们可以读出λ=14x10-8cm。我们得出电子的速度为v=5x105m/s。这比空气中的音速快了一千五百倍。为什么即使在绝对温度零度时,金属中的电子还要如此疯狂的跑来跑去,不停下来休息休息?其实这来源于电子的费米性,电子根本停不下来!这个故事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