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品牌召回“内外有别”为何屡屡忽视中国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16-07-23

前几日,宜家因部分橱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召回,但中国市场不在召回之列。这一“中外有别”的措施迅速引发争议,最后迫于中 国消费者舆论宜家决定召回涉及隐患的产品。不仅是宜家,许多洋品牌召回缺陷产品屡屡将中国排除在外,为什么洋品牌面对中国市场如此“任性”?



哪些因素让洋品牌牛气冲天?

业内人士分析,洋品牌之所以牛气冲天,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消费者格外宠爱。

相对于国产品牌,许多消费者对洋品牌通常会更信任、更包容。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认为,这一方面与洋品牌强大的宣传攻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不自信有关。

其次,部分质量标准相对较低,是洋品牌敢于对中国市场执行低标准、能够区别对待消费者的原因之一。

洋品牌“任性”背后:国家标准低于国际标准

宜家(中国)在“召回门”中改变了态度,然而,回顾以往,“拒不妥协”的洋品牌其实并不在少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信息显示:

2016年4月,因制动踏板卡簧存在安全隐患,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召回旗下大众途锐系列汽车及保时捷凯宴系列汽车,却不涉及中国市场;

2008年至2014年,日本东芝公司先后对存在质量缺陷的笔记本、彩电、洗衣机、手机等产品进行多次全球召回,均不涉及中国市场;

2010年,夏普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召回一款32英寸液晶电视,但不涉及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如发现有问题,只能更换部件;

强生集团近年来进行了五十余次产品召回,其中有48次将中国排除在外……



为什么洋品牌面对中国市场如此“任性”?

美国《檀香山星广报》刊文称,宜家“召回门”事件引发了广泛思考,对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或许是出台更严格的安全标准。文章援引中国网友的话说:“不要怪宜家歧视,要怪就怪我们的国家安全标准太低。不仅是家具业,我们在制造业、食品安全、汽车制造等许多领域都是如此。”

北京三知律师事务所研究员蔡达成告诉《青年参考》,我国许多行业标准都存在模糊、滞后甚至空白的问题。“站在企业逐利的角度,既然产品已经符合该国的标准,它自然不会选择主动召回。”

蔡达成举例道,2011年7月,瑞典科学家曾发布研究结果,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在我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只对砷、铅两类重金属元素提出“限量”要求。此事爆出后,雀巢公司发表声明称,雀巢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中国消费者更青睐外国品牌,这种信任可能被辜负”

不久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中国的消费者和品牌要当心》一文,称“中国消费者通常更青睐外国品牌,这种信任可能被辜负”;在监管不力的环境下,很难指望企业不钻空子,主动选择良心而放弃利益。

专家指出,来自政府的处罚力度小且执行不到位,是洋品牌“跋扈”的一大原因。蔡达成对《青年参考》记者说:“一些洋品牌在中国即使出了问题,受到的处罚和获得的利益相比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完全感觉不到震慑。”

美国著名消费者律师比尔·马勒(Bill Mahler)认为,中国缺乏强有力的召回制度和民事侵权行为体系,而这是保障产品安全的重要阻碍,因为巨额索赔案件会迫使企业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



马勒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强调:“中国社会看上去现代并充满活力,但其依法管理和权力制衡的历史并不长,所以完善制度法律尤为重要。”他指出,如果产品侵权责任法不配套,行政处罚及刑事责任跟不上,召回就不能成为自愿之举。

据了解,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对消费品召回范围实施目录管理制度,第一批目录仅包括11类儿童用品和9类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召回标准尚不明确。

反观很多西方国家,缺陷产品召回有细致的标准,并以法律形式存在,仅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管辖的缺陷产品召回标准就有1万多种,涉及多类消费品。

家电召回为何屡屡绕开中国 多因政策滞后

对于国外家电品牌召回屡次不含中国市场,有观点认为中国家电召回制度的不完善,给了企业可乘之机。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消费者对召回非常“敏感”,一些企业很怕召回会影响产品整体形象。同时我国没有严格的召回制度,企业逃避召回责任的行为也不会被追究。没有正式的家电召回制度,具体条例法规要求不到位,确实给了企业一些灰色的、边缘的机会。

此外,在家电召回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召回信息难以送达、召回渠道有待畅通等问题。

那些年不涉中国市场的家电召回

制度的缺失似乎给了这些外国家电企业堂而皇之的“不涉及中国市场”借口。



2010年1月份,当时的LG电子宣布召回9.8万台除湿机,不涉及中国市场。

是时,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协同LG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召回了9.8万台便携式除湿机。些被召回的问题除湿机会出现零部件短路缺陷,容易引发火灾。不过,当时LG电子对外称,天津工厂生产的便携式除湿机全部用于出口,在国内市场上没有销售。因此该召回只针对美国市场,“不涉及中国市场”。

同样是2010年1月份日本夏普宣布,因在使用过程中门板可能自动脱落,存在安全隐患,该公司召回48种型号、约97.5万台冰箱。夏普当时称,将对这些问题冰箱进行免费零件更换。 涉及召回的冰箱生产于1996年到2001年,均为对开门冰箱。在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间,共发生了4起因夏普冰箱门板脱落而引发的事故。

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当时对媒体表示,该公司是从2005年才开始从日本进口夏普冰箱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因此是次日本夏普召回的问题冰箱“不涉及中国市场”。

2010年2月份日本三洋电机当时发布的召回公告显示,由于日本国内在售的,2004年、2005年产部分显像管电视存在机箱外壳强度不足、手持部破损的可能,三洋电机决定对日本国内的对象机种进行召回。本次涉及的C-29A90、C-29AX100、C-25A100、C-25DT2、C-21B80等13款产品均产自中国工厂,但未在中国市场销售,因此本次召回也“不涉及中国市场”。

2010年2月份,LG电子当时宣布3月份起自主召回在韩国国内市场销售的100万台滚筒洗衣机,以更换具有潜在危险因素的洗衣机安全门锁。当时LG先声称,此次召回型号未在中国区销售,但是由于滚筒洗衣机门锁设计类似,对在中国区销售的672台4个型号类似滚筒洗衣机产品LG将免费上门换门锁(当时也有媒体将之归类为“召回”)。

2010年8月份,无锡松下冷机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从2010年8月4日起,召回2007年3月到2009年3月期间生产的B20~B26、C23~C29系列共29个型号松下(Panasonic)电冰箱,中国大陆地区涉及数量总计365574台。

据了解,这是日系家电企业在华为数不多的几次主动召回案例,如此大规模的召回直到今天仍然很少见。



2010年9月份,夏普当时对外宣布,因支撑显示器的颈托可能发生断裂从而对消费者产生伤害,对在美国销售的夏普LC-32SB28UT系列32英寸液晶电视实施召回,涉及数量约为9000台。据当时的夏普方面称,该款产品在中国国内没有销售,此次召回“不涉及中国市场”。

2011年10月份,多家媒体报道称,当时索尼计划召回在2007年到2008年之间制造的160万台BRAVIA液晶电视产品,原因是有多起BRAVIA液晶电视用户遭遇自己的液晶电视配件熔化并导致机器冒烟的事件。另据报道,在实施召回的同时,索尼对中国市场出售的4款液晶电视只进行预防性检查,而不采取召回措施。

但“召回一说”被索尼否认,当时对外称,索尼在全球同时启动“预防性检查和免费维修”服务。既不是召回,也不是对中国市场区别对待。同时称,这批电视非批次性缺陷,索尼曾与中、日、美等国政府沟通,均认可索尼公司派人上门预防检查的做法,不必实施强制性召回。

2012年2月份,日本大金公司宣布,其在2009和2010年间销售的部分家用“除加湿净化器”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将对消费者实施免费换新服务。这次事件共涉及17.4万台产品,全部集中在日本市场,并“不涉及中国市场”。

2012年4月份,日本夏普宣布,决定在日本本土召回22款不同型号的冰箱737080台。夏普此次行动是由于其生产的电冰箱在日本发生起火事故。日本媒体报道,因零件瑕疵,兵库县内今年月发生1起电冰箱起火事故,另有起冒烟等事故,但均无人员因此受伤。夏普中国方面当时也称,“不涉及中国市场”。

2012年12月份,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报告称,由于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LG公司召回45.7万台洗衣机。此次召回主要是因为洗衣机负载不平衡导致剧烈摇晃,在使用过程中洗衣桶可能会松掉,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该委员会表示,目前已经收到至少343个问题报告,其中一起报告中,使用者还因此受了轻伤。

当时LG方面称,中国内陆没有销售WT开头的洗衣机,因此自然再次“不涉及中国市场”了。

2013年5月份,松下集团旗下三洋电机宣布,将对2款型号洗衣机产品实施召回,约4万5300台洗衣机。召回是由于这2款型号的洗衣机产品存在因电子部件异常过热而可能出现冒烟、起火事故。

三洋电机方面称,上述2款型号洗衣机产品全部在日本国内销售,“不涉及中国市场”和海外其他地区,总产量为54400台,召回数量为45300台。



2013年7月份,夏普(日本)官方网站贴出公告,宣布对72万9000台全自动洗衣机实施免费召检,产品生产日期从1999年8月份至2006年12月份,共42款型号洗衣机。

夏普这些待检修的洗衣机存在电气接线断开隐患,很有可能会发生洗衣机起火或冒烟的隐患。从2011年3月份到2013年6月份,夏普42款型号的待检修洗衣机中分别在日本琦玉县,熊本县和千叶县均发生过事故,洗衣机一部分燃烧波及用户,家中床和墙壁被烧毁,所幸并无人员伤亡。

与回收对象产品使用了同样的电子零部件的洗衣机也有部分销往海外,在台湾大概售出了2300台左右。

不过,是次的夏普公告,夏普方面并未明确指出存在火灾隐患的72万余台待检修洗衣机是否“涉及中国大陆市场”,也未明确中国市场使用了同一电子零部件的洗衣机产品是否也需要“免费检修或免费修理更换零部件”。

2013年10月30日,苹果通过《纽约时报》发出声明称,他们将召回一部分有问题的iPhone 5S。苹果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有一部分iPhone 5S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它可能会导致设备续航时间缩短,又或者是充电时间延长。

苹果方面表示,将在北美地区召回部分存在电池制造工艺缺陷的iPhone 5s,但当时又称,目前召回范围尚不包括中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也从来没有召回案例。

不可纵容洋品牌 家电召回制度今年实施

今年1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了《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家用电子电器被纳入其中,涵盖家电、音视频设备、照明电器等9类产品。这也意味着,大到洗衣机、空调,小到洗碗机、榨汁机,如果存在质量缺陷,将会统一召回。



而《办法》出台后,“如果经营者获知消费品存在缺陷,应立即停止销售。”

《办法》将对进口缺陷家电产品在内的商品召回,建立信息系统,收集、分析、处理有关缺陷消费品信息,发布缺陷消费品召回信息。

《办法》规定,召回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存在缺陷的消费品,由生产商或其委托的经营者,通过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退货、换货、修理等方式,有效预防和消除缺陷可能导致损害的活动。

也就是说,退货并非召回的全部,厂商可以通过换货、免费更换缺陷零部件、免费检修等其他方式为消费者消除产品的一些缺陷。

专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还有一些距离,“我们应该适时地改变这种情况,让惩处措施能够严厉到位。”部分企业之所以敢于店大欺客、搞双重标准,是因为这样做会让他们获取经济收益,那么我们就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让他们难以获取不当的利益,甚至因此而得不偿失。

除了加大行政性处罚力度之外,也要推广“民事处罚”制度,“不管有多少消费者去起诉,只要是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就要向所有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赔偿,这也是国外常见的惩罚措施。”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让行业标准能够跟得上市场的需求,避免让洋品牌因标准低而放松监管的可能。要让洋品牌不再忽视中国消费者,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总结:

面对之前屡屡发生在缺陷产品召回问题上,国际巨头对国内消费的歧视性对待,国人不应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相反应该据理力争,并健全国内的制度,包括:做足缺陷产品统计,拿出过硬的数据,逼厂商就范;或者通过集体诉讼制度索赔,让企业感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