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育子理念被视为是世上最成功的家庭教育 一、众所周知犹太人的成就,那他们的亲子教育原则是什么? 1、犹太人在三千年前就没有文盲。 2、犹太人的孩子七岁的时候就飞龙在天,因为他们特别重视提问。爸爸妈妈交待,去学校要向老师多提问。老师特别鼓励学生提问。而中国的爸爸妈妈却是强调孩子听话。很多老师也不能真正意义上的鼓励学生提问。 3、犹太人中流传着一句话是说:“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把光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会怀疑得越多,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 4、犹太老师说:这张考卷如果只照我说的去做,只能得九十分,如果从别的书上得来的答案,得九十五分。怎样才能得一百分,自己想的就可以得一百分。这些考一百分的就是将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5、犹太人强调创造性。犹太人主张学生努力思考。会成功是属于会思考的人。思考分两种,一种是本质性的思考,一种是功能性思考。任何一个学生问问题,老师绝对不会把答案说出去。拉比口袋里装着故事。遇到问题,拉比不会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你,而是告诉你一个故事,听了故事你可能理不懂了,不懂也没关系,你会去找答案。你自己悟的更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思考胜于技术。要生存,讲究技术。生活,讲究品质。可是最高级是要面对生命问题。生命讲究意义。 6、不懂思考的人适应社会,懂得思考的人开创社会。 7、华人的特色,听的时候很感动,听过很激动,过不了多久就忘光。 8、华人的父亲不管育儿,犹太父亲负责教育孩子历史,教给孩子危机感。 9、要毁灭一个民族,先毁灭他的历史。 10、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不命令,而是提问。一是比较性问题,相似或相异;二是因果性问题;三是归纳性的问题,从很多事件中找出普遍原理。讲了历史故事后会问:为什么经历那么多困难? 家庭教育很关键 二、你认为的教育就是教育吗? 你以为的教育,几乎约等于学校教育,你以为把孩子送进名校就万事大吉、前途无量。 可是你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吗?也许有的家长还会回答说:不,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教和补习班。学校、家教、补习班,也许现在还要再加上各种服务于课堂和作业的教育软件和科技产品,所有这一切教育,不就是围绕几本教材,完成几次考试吗? 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得多。 孩子越小越是如此。学校里学的知识固然有其价值,但孩子更多的时候是在自愿向父母学习。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不是去关心哪里的学区房又降价了,去哪个省高考更容易,而是保持自己的精神成长,拥抱新事物,热爱生活,并且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问题,一起聊天,一起分享时间。 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是时间,你在哪种教育上花时间,孩子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 也许你心里清楚得很,现在的学校教育存在种种问题,但是现实逼得你不得不去关注学区房、补习班,你也不想这样,但是束手无策。如果你内心不安,那么你给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恐怕就是百般纠结的、无奈妥协的。教育是行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钱砸出来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你以为的教育,就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就是文科和理科。 学科之间竖起一座高墙,学死不相往来。如果仅是校内学习这些内容也罢,繁多的作业和繁重的压力,让孩子在课内学习之余,也无暇去海量阅读,没时间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 基础教育是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为成年后的独立生活做准备,这些框定的学科与孩子要面对的生活有多少相关性?值得每一个家长真正为孩子去深思。 如果你认为孩子所有的学习时间都应该被这几个科目占据,那我问你,难道经济学不值得学吗?心理学不值得学吗?逻辑学不值得学吗?如何进行时间管理不值得学吗?独立生活能力不值得学吗?医学常识不值得学吗?哲学不值得学吗?人际交往不值得学吗?编程基础不值得学吗?关于性、生命、死亡的常识不值得学吗? 广泛通识,对任何事情都知道一点,比这些框定的学科学习重要的多。孩子越小越是如此。我们需要时间去对什么都了解一点。 现在,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大量出现。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这样一个变化如此迅速的时代,在网络获取信息如此便捷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知识的价值:哪些依然是与未来生活相关的要素知识?哪些是需要被淘汰的上个时代的滞后信息?而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和知识,如何有创造性地链接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都重要的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