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小楷册頁--圆劲秀逸!

 鸿墨轩3dec 2016-07-23

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划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

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圆劲秀逸!董其昌小楷册頁

董其昌的书法,历来评说褒贬不一。褒者倾其溢美之词,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但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包世臣云:“行笔不免空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讽刺道:“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