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教育为何不求政府恩赐?

 老沈阅览 2016-07-23
以色列教育为何不求政府恩赐?  

               2016-07-23

那小兵:您提及在韩国和美国受教育的往事,也读了许多中国学者关于教育改革的说法,能否把两者结合起来谈谈看法?

金哲朗:我在韩国和美国所受的教育比较独特,一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作为一个少数族裔成长的,二是我和我的家庭的价值观与所在国教育观有某些冲突。作为一个华裔在韩国生活,被限制和被法规歧视不是一种可以逃避的事情,剩下的就是你如何从中找到生存空间,在有限的自由中获取教育养分。当年在韩国,我们的职业被严格限制,连房子大小也被限制,如此等等,这决定了我无法获得正常教育。如今中国学者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教育要有自由,要把人们培养成有思想,有创新,有包容,有权利,有责任心的公民,当然这些都是非常美好的标准,可是对于我那样一个被歧视的少数华裔孩子,这未免遥不可及。同样道理,一个在上海的中产阶级家庭长大的孩子,和一个贵州瑶寨长大的孩子相比,他们所面对的教育需求相差万里,前者是留学苗子,后者是养猪苗子,两人的家庭对于思想,包容,权利都有非常不同的体验和理解,也不可能喜欢同一个教育标准。如果你硬说可以,恐怕那只是理想主义一厢情愿了。

   有一点我必须说的,就是思想,权利,创新,包容,责任这类价值标准一旦落入政府管理的学校就必然变味,就如美国学校也一样,课堂上老师告诉大家没有上帝,大家天生都是平等的,可是孩子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说有上帝,说黑人受歧视,或者说白人受委屈,甚至不同宗教信仰说自己的上帝才是真的,孩子绝非在一个真空世界中生活,他们不得不面对具体的矛盾思想意识,学校与家长无法真正统一。于是,美国教育只能拿钱说话,你有钱就去私立教会读书,你没钱就去公立学校读书,两者水平有差别,内容也有差别,毕业出来就业机会也有差别。既然大家无法统一标准,不如搞多元化提供自由选择,比如,我在韩国上教会学校,用英语上课,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而韩国基督徒很多,于是在这个层面上找到了与韩国人的共同点,大大减少了受歧视的机会,但依然无法突破韩国对华人歧视的法规。因此,我认为韩国不是我发展的地方,选择了到美国接受教育。

   我研究过以色列的教育,他们把价值观(三观)教育交给家庭教育,通过家庭的宗教信仰教育培养民族人格与独立人格,学校更多的是提供辅助性知识教育,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对于一个不得不时刻紧握枪杆子的小民族而言,这是不得不采用的方式。你要让孩子明白,一旦你没有自卫能力,一切公义,权利,自由,思想与责任都自然消失,你不是为了自由思想而活的,你要生存就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在先,就如我小时候爸爸教我练武功一样,你打不过韩国孩子就在班里呆不下去,先学会打架再考虑思想自由吧。教育是对现实需求的一种反应,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搞出自以为是的标准套用在教育上。比如过去法国教育标榜自己最自由开放,可是如今伊斯兰教在许多学校与法国主流思想叫板了,法国才陆续提出限制法案,不但没有帮助自由思想,反而制造了思想矛盾,这是大教训。西方国家往往把自己的价值观当成天下人的价值观,这是一种自欺欺人行为,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你说教育不容许自由思想就会培养出精神病者心态的人,可是从我们的统计资料看,美国自从搞去宗教化公立教育后,出现了令人焦虑的问题,比如,种族隔离问题再次发酵,平等教育变成了不平等斗争议题,自由思想变成了没有标准的思想混乱,包容变成了极端主义的避难所,责任感变成了谋取金钱的手段。这些人把自由当成了免费午餐,只会把孩子培养成自由主义饭桶。不要把自由看成一种医学诊断标准,而应当把自由当成一种努力工作的结果看待,你要获得自由必然要付出努力,包括克服孤陋寡闻的努力,而不是等着政府给你喂“自由免费午餐”,这些都应当引起中国教育改革者们的借鉴。最后,我用一句以色列人的说法来结束采访:“你越能提出问题,你就越有思想自由”,换句话,你越贪恋别人给你思想自由,你越可能失去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