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人不仅会借你钱,还会帮你还钱?|十问冯叔

 郑十二 2016-07-23



冯叔在文章《老情人的女儿长啥样啦?》中提及有个朋友找他做担保,但是后来朋友的公司破产了,留下几千万的巨额欠款。在这种情况下,冯叔没有逃避,竟然选择慢慢还了这笔钱。

 

冯叔为什么选择这么做?冯叔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也好奇,就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冯叔对「情与利」的看法吧!

 

01/10


问:冯叔,为什么当初您选择替自己的担保对象偿还欠款,而不是通过上诉等等其他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

 

冯叔:我们要是不还,他就可能被抓起来,一个年轻人如果被抓起来坐牢,他这辈子就完了。当时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扛得住就扛吧!幸运的是,后来那个年轻人也成功了,他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社会上又多了一个好人。



《东方快车谋杀案》|让社会多些好人

有时不得不付出些代价


02/10


问:如果普通百姓大公无私地帮别人,到头来苦的还是自己,就像过去新闻里经常报道一些人因为替别人担保而家破人亡。您选择这么做,还不是因为您的财力负担这些债务绰绰有余?

 

冯叔:说实话,当时我们口袋里也没有这么多钱,要是帮他还钱,会吃大亏。但是我们觉得无非是需要时间慢慢还,就把他这些债都背下来。而事实证明,我们没有被压垮,最后把这些事都处理完了。

 


《色·戒》|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力所及,
却又不得不做


03/10


问:讲真,这些钱明明是别人借的,您一分钱也没有得到,我不信您没有一点儿不舒服的感觉?

 

冯叔:我是个凡人,当然会不舒服。但是当时我做这个决定完全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没有算账,我也不知道最后他会怎样,我会怎样。如果你非要算这笔帐,就会很纠结,因为这笔账永远不可能算平,它不是一笔金钱账,而是情感账。就像男人和女人谈恋爱一样,谁对谁错是算不清的。



《简·爱》|爱情又哪有什么对与错


04/10


问:您所说的「价值观」具体指的是什么?

 

凡是坚持「无我」、追求「无我」的人,都是不求当下的回报的。他们坚持的是一种信念和做事原则,而这种原则带来的回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长腿叔叔》|凡是坚持
「无我」的人,都不求回报


05/10


问:这么说,您是认为吃亏是福?

 

冯叔: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算长期的帐。从短期来看,你帮助别人像是在吃亏,比如你给了别人一块钱,那你就少了一块钱,但是。如果你够勇敢,总是拿一块钱给别人,十年以后,你可能就能够得到一万块钱的回报。

 


《天使爱美丽》|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治愈自己


06/10

 

问:冯叔,如果我也想学习这种「无我」精神,不断告诉自己「傻人有傻福」能让自己舒服一点吗?

 

冯叔:你应该把「追求无我」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这样你就会很舒服,找对象也是这样的道理。越傻的人找的对象越好,因为他不算账,就是找价值观相同的人。有的人总在算,结果反而卷入很多是非。



《阿甘正传》|人虽傻,却会有自己简单的幸福


07/10


 问: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行为,在企业家中常见吗?

 

冯叔:很多成功的人,做人做事的方法都跟别人不一样。

 

我认识一个非常牛的老大哥,他是财富榜前几名。他有个朋友曾经跟他借5000万买股票,大哥就说:「我借你钱,赚了咱俩分,赔了算我的。」

 

最后这5000万买了国外的股票,赚了30亿。按一般人的想法,我借你5000万,你赚了那么多,给我5亿、10亿总行吧。但是大哥说,「我当时只是想借给你钱,没想那么多,你把利息给我就行了,其他都是你的。」大哥并没有算过他朋友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如果他一开始就算得这么清楚,就不会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了。

 


《辩护人》|钱很重要,但是情更重要


08/10


问:一般人创业做生意明明应该是为了赚钱,帮助别人所能够得到的回报几率渺茫,岂不是与商人的宗旨相违背?

 

冯叔:我们之所以去创业,是因为我们有使命感。说得具体一点儿,就是做到三点:「没事找事、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不当事。」比如舍身救人,就是没事找事,不救自己的老娘,把别人的爹背走了,就是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不当事。作为企业家,我们希望自己的这种使命感能得到尊重。

 


《辛德勒的名单》|企业家做事儿并不一定只重利


09/10


问:冯叔您是支持「无我精神」的,可也有人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因为每个和你做朋友的人都认为你身上有可利用的价值,很多人都把朋友当做事业上的垫脚石。您如何看待他们的这种心态?

 

冯叔:这些人其实就是出于功利的需求结交朋友。在工作中,大家彼此会有一些利益上的交集,可以说是彼此需要,不仅别人需要你,你也需要别人。这样的朋友,只要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不撞车、不翻车,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亲爱的
朋友》|交朋友究竟为了什么?


10/10


问:别说是现实生活中了,连童话故事里也很难找到具有「无我」精神的人说到底这还是少数人的自我满足。比如,冯叔您能举出除了雷锋叔叔以外具有「无我」精神的人吗?

 

冯叔:我们从电影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这种例子,只要你懂得发现。像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玉墨这个角色就是「奉献自己、不求回报」的典型案例,虽然因为身陷青楼,别人总是对她白眼相看,但在关键时刻她却愿意奉献自己,去交换纯洁女学生的生命。可谓玉被墨染,却依然光辉。



《金陵十三钗》|她沦落风尘,却光辉未减


不少影视作品

其中都暗藏着人生哲理

如果你也想跟我们一起

看电影、辩哲学


点击图片 在线抢座

《电影中的哲学思辨》12讲




点击图片 在线抢座

《电影中的哲学思辨》6讲



编辑|ludanty   主编|寿佳茵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