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濮阳市南乐县乡村地名由来(一)

 文化龙乡 2016-07-23

    梁 村  为梁村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北14公里。唐代已有此村,以姓氏命名。
    千 佛  属梁村乡。该村外原有大寺一座,内塑佛像4尊,俗称千佛寺。明初姚张诸姓,从山西迁此寺旁建村,以寺为名,故名千佛。
    吴 村  原名史官村、吴家楼,距县城西北18公里,今属梁村乡。村北有仓颉陵庙,仓颉陵,为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相传黄帝之子昌意封于此,建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生于斯,葬于斯,现有仓颉陵庙和造书台。西汉初于此置乐昌县。晋改昌乐,北魏置昌乐郡,东魏郡废,只存昌乐县。唐武德六年迁县治于谷村一带。
    邵 庄 距县城西北13公里卫河西岸,今属梁村乡。该村南有一高台,台上旧有三娘子台和九天玄女殿,松柏成荫,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九日有庙会。相传宋时黄河泛滥,守堤官三女儿为救百姓跳水堵口而死,民感其德。筑三娘子台及三娘子庙,以示纪念。
    寺 庄  为寺庄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北7.5公里。该地旧有安庆寺,村以此寺得名。相传北宋元帅杨延昭与辽兵战于此得病,被西寺庄名医袁代治愈,杨以重金相谢,袁拒而不受,只求传习枪法。杨延昭应诺,并将杨家枪谱相赠。袁代无后,将枪谱送与东寺庄韩家。韩家视为珍宝,世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利  固  在寺庄乡西南,为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魏允贞故里。后迁于南乐县城内。
    张浮丘  在寺庄乡西,濒临黄河故道。辛亥革命爆发后,该村以杨杰为代表的八家大地主与杨俨为代表的中小地主斗争相继近十年,时称“八大家”与“八小家”斗争,其时间之长,耗资之大,波及之广,涉及人之多,都是非常惊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