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 李思训开中国画非专业创作之路

 书画雅苑 2016-07-23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传)

唐朝武卫将军、唐皇室直系成员李思训(653-718),侥幸逃过武则天屠杀唐朝李氏宗室后,在唐玄宗朝廷中仕途顺利。玄宗继位初期励精图治,提倡文教,为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李思训既是朝庭重臣,又是丹青高手,他在世时画名极高,一画难求。他身居高位,画的又是费时耗力的大青绿山水,作品自然不多。现在留传下来的几部作品,到底是不是原作,专家们依然无法定论。

《历代名画记》:“李思训……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

《宣和画谱》:“其画山石林泉,笔格遒劲……”

以上两份可信的文献都提到李思训“笔格遒劲”,想必将军画画,豪气使然。不过从《江帆楼阁图》来看,画风似乎与记载不符,只好存疑了。

李思训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并不在作品本身,而是他贵为皇室成员,却如此热爱山水画艺术。此后中国画坛上至帝王,以及无论仕途顺利还是窘迫的文臣武将,下至世外的高僧大德或方外人士、隐逸、前朝遗民,甚至流落江湖的落魄书生,再加上民间的画师、画工,吟诗作画,成为修身养性的时尚生活方式,尉然成风,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流风所及,在今天的山东青州依然如此,甚至将书画做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明星产业。追本溯源,实受惠于思训及诸先贤。

这种全民、全历史时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纵观全球文明史,仅中华文明一家。并且因为这种非专业绘画的特性,使得中国绘画艺术的艺术品味、技法表达、审美意象和美学追求、精神探索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要了解中国美术史,一定要了解创造美术史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结构、人生理想与追求,这也是理解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为什么如此不同的切入点,同时也是继承和创新的起点。

纵观全球绘画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西方从上世纪初开始的现代艺术,正在淡化古典绘画理论关于写实的相关技法。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a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不但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还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特别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然而梵高并没有在美术学院呆过,他画油画完全是无师自通,我们可以说他是天才,但他跟中国历史上那些对传统绘画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中国画家是不是有某种相似之处?这是一个重要的现象,我长期研究过这个问题,相关情况我另文介绍。

梵·高《星空》

李思训将军的儿子李昭道,画艺和他齐名,后世称这对父子为“大小李”、“二李”、“大小李将军”,实际上李昭道并未当过将军,但从绘面成就来说,依然是将门出虎子。

安史之乱时,李昭道追随唐明皇避难逃入四川,中国美术史上反映历史重大题材的画不多,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即是第一幅。严格来说,明皇到四川,是名符其实的逃难,并非四平八稳的巡游,但画名肯定不能这样写,所以有个“幸”字,到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昭道是一位很重要的画家。其父继承和发展了六朝以降的青绿山水,但创新不多,此后吴道子对山水画的变革有很大影响,但他画的山水,据文献记载有气势而失之过简,也没有设色。李昭道取其父与吴道子之长,完成了山水画的变革。吴道子只有文字记录而无画作佐证,李昭道有一幅《明皇幸蜀图》,专家依然有争议,但画中透出的唐朝山水的气度还是很令人喜爱。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简言之,李昭道在画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二点,一是“墨上着色”(《詹东图玄览编》),在唐代,后世意义上的皴法还没有成熟,当时的山水画主要以空勾无皴或用几根确凿的辅助线来区分阴阳面,李昭道在勾完轮廓线后,还在阴暗部份加墨分染,然后上赭石底,最后上青绿色。他的创作提出了一个影响千余年的色墨关系探讨,对马、夏、王希孟直到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特别是张大千的泼墨泼彩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第二点是开创了“行旅”、“商旅”主题。明皇虽然是逃难,但皇家派头一点不减,逃难队伍在群山中延伸数十里,时隐时现,一派从容悠闲景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