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一开始在别人手下工作,后来自己主动投奔了当时还是襄阳太守的关羽。并且被关羽派遣去四川刘备那里出差,和刘备见面后两人商谈军国大计,聊得非常投机。史书记载刘备“大悦之”,后来在刘备集团的地位越来越高,不过因为和刘巴的政治主张不合,离开了权利中枢,挂了一个弘农太守的虚职。建兴三年,被诸葛亮选到丞相府内供职。诸葛亮几次出征,他负责调度和计划安排,史书记载这些繁琐的工作,他顷刻就安排妥当了,(现在企业就需要这样的计划主管)。诸葛亮也感觉这个人非常有才能,杨仪和魏延2个,一个能文,一个能武,诸葛亮时常恨不能将这两个人的优点合在一个人身上(事与愿违啊,别说合一个人身上,这两个家伙连合作相处都很难啊!)。 后来魏延“造反”被杀,杨仪和魏延相互攻击对方,都说对方造反,结果还兵戎相间,自己人打自己人!魏延死后,杨仪感觉自己功劳很大,平时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又很器重自己,自己也确实一直在诸葛亮手下干事情,所以就飘飘然觉得自己一定会代替诸葛亮的位置。结果想不到这是自己的一相情愿,别人早就内定蒋碗了。等他帅军回到四川,立刻被解除兵权,挂了一个闲职。从此他就闷闷不乐。 由于自己比蒋碗出来作官要早,有感觉蒋碗没有在军队里呆过,所以他很不把蒋碗放在眼中,私下经常散布小言论,发牢骚。其实你要知道牢骚发多了人家是要烦的!更不好的是,他平时的言行举止派头太足,不但不把蒋碗这样高级干部放在眼里,更加把自己的同僚和下级都看得很低,其实就是非常看不起!这样就得罪了更多的人,把许许多多的人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大将军费帏就曾经好心劝过他,让他少安毋躁,别这么乱发牢骚,更加别乱说话。但是杨仪却对他说,当初要是老子带兵没有回国,而是带兵投效魏国了,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说出了这样子的话还了得?费大将军当然不敢隐瞒,立刻禀报上级,于是毫无疑问,立刻被贬为普通老百姓。还要流放到不毛之地,(自己作孽!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 牛比的事情还在更后面,人家到了这地步应该是老实点了吧,可这位老兄还不罢休,还继续上书朝廷,内容就是“诽谤”!(可怜,不知道是太天真还是太愚蠢?)谁在这个时候还会理睬你啊,于是在他被流放的地方原地收押,杨仪也立刻选择自杀(读到这里大家都会觉得这叫什么事情哦,这么弄,不是想得罪天下所有的人,而且是自己找死,还是想快点死,越快越好?真是难以理解) 魏国的官方书籍记载诸葛亮死后,安排魏延不要宣布自己的死讯,秘密撤退。后来魏延也确实照办了,但是杨仪由于一直和魏延关系非常恶劣,生怕魏延动手除掉自己,就利用种种借口逼死了魏延。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魏延死后,杨仪还踩着魏延的头颅破口大骂,确实太没风度和水平了,相信身边的人谁看了都不会赞同他的所作所为的! 可以看出杨仪这个人虽然有些才能,也有一些功劳,但是他身上的缺点是非常明显的,他有些狂妄,自高自大,不尊重对手也不尊重自己人,说话轻浮,脾气还十分倔强,这样一个缺点如此多的人,能当到这样高的职位其实就是害了他自己,因为他的性格和水平根本无法胜任啊!哎,哀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