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品田|艺术作为生活方式(一)

 昵称29528543 2016-07-23


艺术作为生活方式

——吕品田绘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开幕时间:7月29日  14:30

座谈会:7月29日  15:30

展览时间:2016年7月29日—8月21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2、3号厅

学术主持尚   辉

策展人:王绍强    策展助理:赵婉君







吕品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全国文化宣传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等;曾任《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创作,尤其重视手工艺、设计艺术和民间美术研究,并作为专家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及修订本、《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和《社火卷》、《传统手工艺》、《现代构形艺术——新手工艺术与中国当代创作》、《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回忆与忘却》、《自由空间的向往——西方现代雕塑》、《必要的张力》、《传统手工艺》、《动手有功——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手工劳动》、《守望理想——中国当代艺术思想与实践批评》等,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成果特别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等。





乱山葱茏    纸本水墨    68×34cm    2014


云断云遮    纸本水墨    44×68cm    2014


翠屏掩瀑声先夺    纸本水墨    68×34cm    2015


秋涧泉韵    纸本水墨    46×69cm    2015



艺术作为生活方式

——吕品田绘画的文化性解读

尚 辉


中国当代美术的西方化已在极大的程度上改写了“国”之“画”的独特审美品质。改变之根本,在于从表达主观精神意趣的“写意”,转向了高度视觉化呈现的写实或表现。也即,西方绘画不论写实还是表现,都着眼于视知觉的呈现,是如何在视网膜上再造图像并作用于心理的艺术,新奇、异幻、错觉等都成为西方艺术最核心的审美命题;而未被西方美术“殖民化”的传统文人画,则是文化性的视觉艺术,视觉的感知往往被画外的非视觉性的寄寓、意趣和格调所统领,淡雅、灵秀、苍茫、古朴、沉静这些品质都成为中国艺术最经典的价值判断。显然,中国画所崇尚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都不完全具有视觉化的审美特征。



幽居人嚣远    纸本水墨    62×52cm    2016


神龙锁峡    纸本水墨    68×34cm    2016


山前碧水山后田    纸本水墨    68×34cm    2016


云山摛锦    纸本水墨    68×34cm    2016



或许,中国画的文化性视觉这个命题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显得特别的重要。因为,被西方当代学者与艺术家所激扬所探索的当代艺术就试图通过图像、行为和装置,传递出远远大于那些可视物叙事的“寓意”。从这个角度看,西方视觉艺术意识到视网膜艺术的局限性,并开始探索视网膜上的图像与心理认知构成的某种关联。但这些当代艺术却比欧洲任何时候的艺术都更加强调和依赖视网膜图像的刺激,这也便形成了“寓意”与现场“物品”或“图像”的“叙事”往往远离或背离的情形,所谓“艺术的生活化”的当代艺术探索,也常常成为难以被解读和认知的艺术。

这里展示的吕品田的水墨画,当然不必从专业中国画家的角度去评判(或许也正因如此),但当我们把它们置于被西方化的绘画语境中来解读时,便不难发觉吕品田的这些水墨更强调了非视觉化的文化性特征。尽管这里同时展示了品田“随行漫笔”中众多的写生随笔,但那些忠实于现场记录的视觉图像并没有被他如实地搬进水墨画面,他的水墨恰恰是远离那些真实的,而追求的是,崇尚的自然、手感的随意、渗墨的偶然以及那些并不“完整”的过程定格。显然,从那些完全被视觉化了的当代中国画来说,他的这些特质更抵近传统中国画那些非视觉性的文化性本源。



壁穿通天外    纸本水墨    68×44cm    2016


春山早见气如蒸    纸本水墨    68×44cm    2016


霁山青处    纸本水墨    137×64cm    2016


料得春山更深处    纸本水墨    138×69cm    2016



如果从风格学的角度看,吕品田的这些水墨也自有他的“腔调”。譬如,在大片留白中往往以幅面的中下段开笔,恣意的泼墨形成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水墨渗化与笔意墨趣。他喜爱趁着湿劲或半湿不干地再勾画丛林、山石和乡居,使画面生成鲜活无比、趣味无穷的水中墨韵。鲜浓的墨所勾画的丛林农舍与大面积的灰色墨层,时而拉开反差,时而贴近无隙,层次的变化与自然渗化的墨韵相映成趣。有时,他也使用以水破墨或以墨化水的方式来舒解过于紧密的笔线,让那些具象的山石与树木化解为某种抽象的线条与墨块。偶然性总是伴着随意生成的,这或许和他严谨的学术思考与缜密的语言表达形成一种反向运动,水墨成为他真正松弛自己神经的栖息之所。正因如此,对于自然的尊崇、对于随意而偶然的追求、对于画面并不完整的过程性表达,也都成为他个人化的水墨符号。

不为什么而画,是文人画一个最重要的品质。所以,吕品田的那些画和视网膜上的形象再造或批判介入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水墨却成了吕品田生活的必需品。这个“不为什么而画”,由此却可理解为“为他自己的生活而画”,他画的过程成为一种精神情感的栖息之所,成为他可以不受任何束缚“以奴仆命风月”的伊甸园,成为他通过创作实践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独特性的绿色通道。这里面,或许有娱乐,或许有享受,或许有寄寓,“不为什么而画”却成了他生命的体温,成了他生活的表情,成了他在纷繁杂扰的社会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文人墨戏,道出了中国文人如何通过水墨完成他们“艺术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理念,这和当代艺术所张扬的“艺术的生活化”至少在观念形态上具有相似性,但在表现方式与创作目的上则迥然不同。



随梦入桃源    纸本水墨    138×69cm    2016


清晓淡墨中    纸本水墨    138×69cm    2016


一派秋声入寥廓    纸本水墨    137×69cm    2016  



作为美术理论界的学术中坚,吕品田在当代国家美术的战略研究、中国美术观的主体构建和当代中国美术的文化立场等方面具有深刻而严谨的学术思考。在某种意义上,他的这些理论研究,在引领当代国家美术繁荣发展方面无不具有现实的指导性,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以及怎样持守当代中国主流美术建设的理论探索。而他在长期从事的工艺美术研究领域更是建树丰厚,特别是在人类生活高科技化、生产制造标准化的当下,如何认知传统工艺美术的存在价值与当代激活等命题,更是见解独到,论述精辟。的确,科技与艺术都是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如果科技、艺术的发展背离了人本的存在意义,背离了人的解放,那么对于这种科技与艺术的所谓“进化”就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检讨。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吕品田,深知工艺美术在崇尚自然、强调随意、宽容偶然和注重过程中的独特价值,这正是当代科技和艺术缺少的品质,而吕品田的水墨创作却自觉地在践行和追求这样一种可贵的人本精神,并把他当作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如果从当代艺术的角度,这些作品或许都可以被看作是吕品田于现实、于学术之外的一种本我生存状态的揭示。

伴随着写实艺术、工笔画的兴盛,我们曾不断质疑与挑战传统中国画“水墨为上”的至高理想,现在来看,这种批判或许是对艺术文化品格的一种遮蔽。水墨的清秀、幽微、高洁和雅逸,向来是文人境界操守的某种象征。在此,我们也可在吕品田的水墨里再次获得某种深刻的印证。

尚辉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主编

2016年7月3日于北京22院街艺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