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实生活中矛盾是不可能没有的,然而那压倒一切的辉煌的形象,它说明了一个经得起风浪的时代性格的成长。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是李白成就了盛唐气象还是盛唐气象早就了李白? 关键字:李白 诗歌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 唐开国至“安史之乱”前,国家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已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种空前盛世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时代优越感。
如李白的《古诗五十九》(其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像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如杜甫的《忆昔二首》(其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再如:杜甫在他的《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盛赞唐玄宗,将其与古代圣明君王尧舜相比,进而抒写自己的报国热情:“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里以洞庭湖为喻,表明他生当盛世,又逢明主,就必须有为于天下,而不能无所事事地“端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的诗表现了唐代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并转向衰落时代的特点。 首先:李白诗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这些积极用世、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盛唐的时代精神。 其次:李白诗中表现了强烈的反权贵意识,也有着明显的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这与盛唐时期开明的政治以及开放的思想环境关系密切,如果没有当时盛唐的开明的政治,李白不可能又如此高的成就。他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豪气横溢的诗句结尾,千载之下,使人们也不难领略其英风豪气。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保持独立人格是取得创作成功的基本前提之一,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又是保持独立人格所必须做到的,这是古代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穷”、都不“达”的缘故。 第三:是李白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的热爱。李白半是仙人、半是侠士的豪迈的诗人性格也只有借祖国壮丽山川才能极好地得到表现。他笔下“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天姥山;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清溪……或雄伟壮美,或光明澄澈,均折射出诗人高尚的品行与人格,也写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高洁、光明的追求。 李白的诗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盛唐气象,其诗歌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使之成为中国诗歌遗产中的瑰宝。其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2】,“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粃六合意,不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卷云舒,无可踪迹。”【3】
在盛唐的壮丽山河面前,李白的报国热情是浓烈深沉的,信念是坚定的,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放弃。当入仕受阻时,他愤慨赋诗:“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诗五十九》其三十九)。但不管他怎样慷慨陈词,怎样说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对自己的能力,对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他始终信心十足。“他拒绝满足于珍馐贺美酒,而一旦李白在困境中抽出宝剑,他就进入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狂放世界”【4】如他的《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诗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观的,但他笔下的事物绝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翻版和照相,他将自己的精神赋予自己描绘的对象。我们从诗人描绘的对象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诗篇中蕴藏着一种抑制不住的热情,脱然欲出,意要拥抱自然。李白完全投入到雄奇壮丽的锦绣山河中,忘我的赞美它们。如《望庐山瀑布》: 李白喜欢歌颂雄浑、阔大的事物。李白的诗中已经融入了他的性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独特的审美追求。最有代表的是《蜀道难》,诗人泼墨挥毫,艺术手法交错叠用,共同构筑蜀山险峻。其句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语气词连用,惊呼蜀道之难,天下为最,“难于上青天”,夸张比喻造成奇势,具有不可抗拒的震撼力。“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描写山势险峻,借用神话传说夸张蜀山之高,连太阳都不能过,到这就折回去了;善飞的黄鹤不可飞;善攀的猿猱不敢攀;其险峻让人难以想象。“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数字对比夸张,表现山路的曲折艰险。“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飞鸟悲鸣渲染蜀道阴森可怖,子规啼月烘托蜀道空寂苍凉,让人不寒而栗。“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抓住一个景象特写,夸张蜀山绝壁连天,松树不得向上生长而只能向下倒挂,衬托山势的陡峭高峻。一连串的夸张、比喻、渲染顿时勾勒出一幅险山叠嶂图。以上几首诗中描绘的景象虽不同,但展现的特点却很相似,江波之壮阔,恶浪之凶险,狂风之猛烈,雪花之壮观,高山之崔巍,它们的美的特征是一样的,是大气磅礴的,雄浑有力的。这是诗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去极力展现大自然波澜壮阔的一面,创造一种崇高壮丽的阳刚之美。而培养其雄浑、阔达的胸怀的正是盛唐的盛世场面和气象。
尽管李白的诗歌特色种种,但其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时在艺术方法上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歌富有瑰丽的浪漫主义特征,常常随着情感任意挥洒,精神任意遨游。诗人完全脱离现实的束缚,表现现实中不所具备的景物,创造亦真亦幻的仙人境界。在其《梦游天姥吟留别》更充分发挥了诗人非凡的想象力。诗人在梦境与现实中来回转换,虚幻但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在寄寓自己的情感时又随意驰骋想象,超越现实。如:“海客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人从仙境起笔,从传说中的虚无缥缈的瀛洲转入云霞焕彩的现实中的天姥山。这里的天姥山也并非诗人真正身临其境,而是通过夸张想象来描绘天姥山的挺拔峻峭。从想象的山中,诗人转入梦境,描绘奇丽的幻境。写道:“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淥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飞落剡溪后,诗人看见了谢灵运当年的居处,他穿上谢灵运特制的的木屐,攀登谢灵运攀登过的青云石梯,正式进入山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足为怪,还有更多奇怪景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诗人描绘的全然是仙幻之景象,巉岩古怪,山花迷径,山涧流泉声如“熊咆龙吟”,云烟清幽,水雾弥漫。诗人想象的神奇瑰丽的景观已经够让人吃惊,但李白的浪漫不仅是身临仙境,还能与仙人相会。“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伴随着雷鸣巨响,奇丽的神仙居处出现了,衣着华丽,车马鲜奇的仙人驾云乘车也纷纷降临。彩霓、清风、神虎、仙鸾映衬在日月辉明的金银台上,又有仙乐和鸣。景色华美,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正直仙境极乐时,诗人摔出了仙境,摔在人间冰凉的枕席之上,诗人怅然叹道:“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诗人情感一波三折,忽而欢乐至极,忽而惆怅无边,此时又坦然疏放地提出“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诗人建议及时行乐,骑白鹿,访名山,追求仙人的自由。这首诗的空间很宽旷,从“瀛洲”到“天姥”又“天台”“吴越”“剡溪”在地域上几经转换,时间开拓至谢灵运,诗人也有谢灵运之逸气。诗人在虚实两境中间来回遨游,纵横驰骋,情感悲喜变换莫定。诗歌表现的形象极为丰富。梦前有烟波云霞,瀛洲天台;进入梦境后有镜湖明月,沧海红日,清猿天鸡,仙山花径,岩穴林泉,山岚烟岫,金银洞天,云君仙人,清风为马,仙鸾驾车,彩霓为裳,神虎鼓瑟;醒后有青崖白鹿。形象虚实结合,真幻难辨,纷然杂陈又互相渲染映衬,显得光怪陆离,神奇流宕。渲染、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充分展示了浪漫主义的笔法特征。【6】 【2】:王世贞 《艺苑厄言》 【3】:贺裳 《载酒园诗话》 【4】:(美)宇文所安著 【5】:http://bbs.news.163.com/bbs /89179.html 【6】:http://xzd./mb/1/Read56984ll587//4 |
|
来自: 老刘tdrhg > 《10.综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