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积木育儿”一键关注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有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自己的知识结构变得拓展丰富起来。而这都是拜我儿子所赐。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包括现在,儿子总是会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陪他一起寻找到了很多知识的答案。 我小心呵护着他的好奇心和爱提问题的习惯。 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所以,那些聪明的小孩,首先会有一个善于应对孩子问题的父母。
▌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 我们以一个例子来仔细看区别。当孩子问:
最差的回答: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感到羞愧“原来自己的问题那么不堪,也许是自己笨才不懂的”。 好一些的回答:
这样的回答,是直接给出了孩子一个非常科学的、标准的答案。 不好在于,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学龄前的孩子很难真正听懂和理解到父母给出的这样一些解释,所以答了跟没答区别不大。 大一些的孩子,这样直接给出答案,相当于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思考,就好像把嚼碎的饭喂给孩子吃。那,营养何在? 最好的回答:
这样的回答,可以启发孩子关注当下这个问题,促使孩子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在与父母这样的启发式、互动式的问答中,孩子会给出更多、更新齐、五花八门的回答。 再针对孩子回答,就可以继续启发孩子的思考,并能够和孩子亲密的、愉快地交流和讨论起来。 整个过程中,父母只要做个好的倾听者,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就好。
▌面对自己也不知道的问题有2个取巧的回答方式 有时,孩子的问题是毫无逻辑、无厘头的,或者是揪住一个问题不放,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让父母难以招架。 面对这些父母也不知道答案,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的问题,不妨这样应对: 反问
并可以一直反问下去,直到孩子转移了注意力开始关注其他事情。 承认
在孩子面前大方承认自己也不懂的事情并不丢人,更不会丢失父母的权威。 然后跟孩子共同寻找答案:
相同的目标、共同的努力,只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当然,养出聪明孩子,除了恰当回应孩子,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之外,父母能做的以及需要注意的还有更多。 我一位当老师的朋友感慨地说:
一席话虽只是经验之谈,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也接触过大量的家庭和不同年龄段孩子们,发现不同的教养方式,孩子的智力表现的确有很大不同。
▌那些聪明的小孩,他们爸妈到底都做了什么? 除此上述我们所重点谈到的,恰当应对孩子的提问之外,这些家庭还会这么做: 父母经常带孩子旅行 父母偏懒,孩子自理能力强 家庭气氛开明,孩子敢表达 父母会经常跟孩子聊天 ▌而创造力弱、智力表现不佳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情况普遍如何呢? 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争吵或者冷战,孩子的心理能量都用在操心父母,情绪情感的困扰直接影响智力表现。 父母控制欲太强,给孩子限制多,孩子内化这些条条框框,缺乏灵活性。 父母情绪反复、阴晴不定,孩子战战兢兢、畏缩讨好、冷漠隔离,缺乏自由自在的灵性和创造力。 游戏时间太少,导致孩子缺乏探索、发现和创造的绝佳演练机会。 最后提醒一点: 我们这里所谈到的聪明,更多是孩子的智力表现。 孩子的智商高低,跟他们最终的智力表现不是一回事。 说实话,单论智商高低,绝大部分孩子没差别。毕竟天才是绝少数。我们一般都属于中间地带的大多数。 差别在于,做父母的,能否提供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自在地去开启、去发挥、去表现自己的智力?
本期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刺猬,不愿冬眠、不爱睡觉,只想着玩,不听妈妈的话,于是离开家来到大森林里,发现很多动物都遵循作息规律要冬眠,都不愿意和小刺猬玩。终于,小刺猬明白了人人都需要遵循作息规律来生活,于是,它老老实实回到了家,开始了冬眠。 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神秘又有趣,孩子可能因此提出各种关于自然知识的问题,边看剧边和孩子一起来讨论吧! 《跟我去环球旅行》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最好的带孩子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能满足孩子对于新奇事物的求知欲。 所以,带孩子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周末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