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艺 | 书法漫谈,让书写变得更有味道

 常有理 2016-07-23

书法漫谈,让书写变得更有味道

题记
借着大家提笔抄党章的东风,向来字不成字的我也重新提笔,静心书写之余,更多一份清新雅致,可好?


 一 
书写是一项技能,而书法是一门艺术。其差别,好似拍照与摄影。
随手一写就是书法,那是王右军颜鲁公的墨宝;随手一写就以为是书法,那是普通人茶余饭后的一点生活情趣。
 二 
从小就习惯了听这样的评价,这孩子成绩不错,就是字不好看。老家的说法,叫“出手”不好看,也就是没有写字天赋。爸妈着急,自己心里也不服气,开始信誓旦旦想要练字。
最早接触的书法名词,是“永字八法”,因为永字集中呈现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而且,这个字简单。后来才明白,简单的字最难写得好看。另一个练字的技能是老爸的“土方”,叫“画圈圈”。就是用笔在纸上连续画出弹簧状的圈圈,大小一致,疏密均匀,老爸说这是练“柔”。
于是,好几次下定决心练字,毛笔的“永”和硬笔的“圈圈”,每次都从头开始,每次都不得其门而入。渐渐的,考试答题速度成了最安全的借口,再后来,电脑席卷生活又成了最信服的理由。字终于还是没法入目,不过倒是培养起了对书法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当然还有些颇为自得的思考和眼力价。
 三 
文房四宝是书写的工具,想练字的人总会兴冲冲地购置设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舍本逐末的孩子心性,有时候甩也甩不掉。
笔是手的延伸。小时候一直觉得在沙盘上用手学写字是最带感的,普通人手握硬笔要比毛笔好掌控,可能也是因为硬笔更像是身体的一部分吧。然而,用笔的力道缓急只有通过挥毫泼墨才更能呈现,从这个角度讲,更难驾驭的毛笔却更通人心,也许正因其更费心力。
笔墨纸砚也常常只是玩物。称心情有品味的工具常常能提升书写的状态和自我满意度,这也不失为激励机制。可是有时收集的本子舍不得写,作为礼物的钢笔一直静卧在匣子里,数年后泛黄蒙尘,这遗憾大约与好墨好纸被枯藏数百年相似。除非纸墨本身工艺精致,或者仅仅为了投资,否则它们最好的收藏,还应当变成一幅传世佳作为是。
 四 
书法往往不是孤独的艺术。
中国的艺术传统里,书画是不分家的。一幅名家的山水花鸟,一定是要有几行超凡脱俗的题字才更显水墨的意境,由于书法名家的题字而洛阳纸贵的画只怕不在少数。只是,国画的留白常常是构图绝妙的意境所在,《富春山居图》留白处满满当当的题字,看着都替黄公望心碎。有时候很欣赏近现代画家不拘一格的表达,曾经在中国美术馆远远地看到一幅花鸟,留白比画都大,横七竖八布满题字,走进一看发现是白石老人的手笔。心中莞尔之余不禁琢磨,老人家大概是恨透了后世的题字,索性自己把它占满了罢!
如果说书画是兄弟,书与碑就更像是形影。大概是由于布匹纸张留存不易,很多书法名帖都是以字碑的形式流传至今。碑刻其实是书法的二次创作,虽然只是临摹,而临摹的版本最终却成了后世学书的标准,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历史的智慧。“周公恐惧流言日”,历史的面目也会如同石碑,或变粗粝、或变光滑,最后变得模糊了吧。曾经静静地看过工匠师傅们拓碑,仿佛经过石墨扑打,历史由远及近,那些点横撇捺如此不按顺序地出现在纸张上,最终却构成了原本应有的脉络。微微有些感动,好像是看到了相片拼凑的人生画卷。
印章之于书法,如同合同的签章、状纸的手指模,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作用。欣赏印章的艺术,恐怕是比较难以企及的境界,不过附庸风雅的人,估计很多都有过自己刻印的经历。刻印是蕴含哲学的。有时候,追求所欲,既可以孜孜以求,也可以摒弃不欲,凹凸总是相对的存在。有时候,别人看不懂你雕刻时的文字,只有当万事俱备,你才能在纸上呈现出印章的真正模样,因为别人看到的只是镜像。
忽然才醒悟,说碑和印是书法的陪衬是有失偏颇的。曾几何时,书也只是文的载体,谁又知道书法成了与文学并重的艺术。颜真卿愤书《祭侄帖》,肯定不是为了给咱们留下一幅天下第二行书;那些用蝇头小楷工整撰写奏章的大臣们,估计也不想君王只是说一句,这字顺眼吧。研究《兰亭集序》的书法者众,研究文章则少,当书法成了艺术,文章与书法的欣赏就渐渐剥离了。寒山寺中收藏了无数《枫桥夜泊》的字碑,如此争奇斗艳,也算是另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五 
对于临桌书写的人,书法又必须是孤独的。
传说中学习书法有三种境界,叫“眼到、手到、心到”,不管哪个境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耐得住寂寞,且经得起诱惑。
所谓的“眼、手、心”,说白了就是看、练、悟。王国维先生所谓的人生三层境界,“望尽天涯路”即是看遍而眼到,“衣带渐宽”即是苦练而手到,“蓦然回首”即是顿悟而心到。看、练、悟是途径,但也需讲求方法,自己的体验是慢、勤、静。无论是看帖还是临帖,不求冒进,不厌其烦,落笔不求快,心态不焦急,然后就是日复一日地练习。

先池水尽黑而后书圣出,勤练常常被尊为学习书法的首要。可是实践证明,有时候多看多想才能事半功倍。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和性格的字帖,能欣赏字体中的精妙,才能临得传神。曾经书写“飛”字总是不得其门,后来看了两天,忽然发现自己可能笔序不对,改变笔序后“飛”字结构自成,从那时起才忽然发现此前学书从没入门。选择《灵飞经》小楷,有段时间进步神速。当然坚持是最后一道关,我从没闯过去
 六 


字体是书法永恒的魅力所在。
篆书像画。点线面的完美融合,想象不出写篆书的样子,像在纸上勾勒迷宫。
隶书像砖。拉长了的空间,让文字突然有了三分憨厚可爱。
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说的是行军,也可以是草书、行书、楷书。小时候写着端端正正的方块字,羡慕着草书看不懂的龙飞凤舞;长大后信手勾点,学不来端庄或者优雅,只能美其名曰,行楷。


可惜,随着信息时代来袭,字体变得固化,方正仿宋,华文行楷。真怕有一天黑体也成了书法。
其实,学书法最终极的目标不该是书得一手欧阳询或者柳公权,而是写出一个自己。看看黄庭坚的字偏斜一边,唯独捺笔拖得长长;宋徽宗瘦金体,愣是用毛笔写出钢笔的神韵。王献之所以成为书法家,是因为他的字,而不是他是他老爹的儿子。学书,几人能像赵孟頫博彩众长,或像米元章如痴似狂?只求字儿好看些,有自己独到之处。
 七 
练字,能修身养性。
沈尹默先生的“永字八法”解释得好:
“做人要像‘永’字的‘点’,昂首,充满自信和朝气;做人要像‘永’字的‘竖’,挺胸,充满力量与美;做人要像‘永’字的‘撇’,飘逸潇洒,看轻一切成绩和荣誉;做人要像‘永’字的‘捺’,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功课。”
只是无奈,最好的修行,其实是时间。倾注时间,专注一物,本来就是修身养性。

书不尽言,字里行间,书法自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