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长眠之地,位于勉县城南的定军山下。公元234年8月28日,诸葛亮在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中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后主刘禅根据诸葛亮的遗命,将他安葬于此。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逝世后追谥忠武侯。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将其墓地一直称为“武侯墓”。现占地360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古至今,慕名前来祭扫者络绎不绝,立碑刻石,题书匾、联。颂武侯丰功伟绩,赞孔明聪睿才智,使墓祠内碑碣林立,匾、联层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极大的兴趣与关注。 三国时期,汉中地处蜀汉北部边陲,与曹魏接壤。公元227年,诸葛亮为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夙愿,上表出师,北伐曹魏,驻兵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今勉县老城)。在此教兵讲武,推演八阵;兴修水利,奖励农桑;推行军屯;改进兵器,制造十矢连弩与木牛流马,为汉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武侯墓园里有四个展室,展览了诸葛亮从隐居南阳到将星陨落,一生的故事与文物。 公元263年,后主刘禅下诏为诸葛亮“近墓立庙,千秋供奉”而修建天下第一武侯祠时,在武侯墓栽植汉柏54棵,象征诸葛亮在生之年;并在武侯墓前栽植汉桂2株,千秋护墓,以示怀念。现汉柏仅存22株,挺拔苍翠;汉桂年年开花,飘香四溢。据北京林学院科学测定,确属汉柏、汉桂。 山门前的广场,有一座乐楼(戏楼)。每年清明节期间,是祭祀诸葛亮的历史盛会,数万人云集在武侯墓,扫墓拜谒,游览踏青。乐楼上便由戏班通宵达旦演唱颂扬诸葛亮的戏曲,连续三日不绝。考其盛会的渊源,始于263年,刘禅号令天下:一应官吏和百姓,凡祭祀诸葛亮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于是,扫墓、祭庙、拜武侯的庙会,世代延续至今,形成了历史性的例会,经久不衰。“永依终古”的文意是把歌颂和纪念诸葛亮的这种历史盛会按照传统规矩永远流传下去。 武侯墓楹联(选几副) 水咽波声 陨将星于五丈原头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 铜雀台荒 定军山古 前书案 襟军山 二表竭臣忠 一心扶汉祚 忠魂犹在 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 王业不偏安 臣言当尽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