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SH2016】J曲线效应与强化血压控制

 曹娥江 2016-07-23


编者按:

  ESH第26届年会在关于高血压患者J曲线效应的的讨论中,J. Redon教授从SPRINT研究、HOT研究、ACCORD 研究和SPS3研究这几项随机对照研究出发,阐释了高血压治疗J曲线效应与强化血压控制的研究现状。




                      

Josep Redon

瓦伦西亚医院内科临床大学


控制血压对于降低高血压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将血压控制目标分不同水平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系统分析研究虽然能够总结多项研究的结果,由于各项研究的选择标准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存在差异,所以,很难得出十分有说服力的结果。由于缺乏有力的科研依据,目前关于高血压血压控制的治疗指南主要来源于专家共识。


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

     

特点

比例 %

有脑血管事件病史

15.6

慢性肾病

16.3

年龄超过75岁

34.6

女性

49.8

黑色人种

8.1

西班牙裔

7.4

收缩压超过130~139 mm Hg且没有降压治疗

15.2

Framingham危险评分小于15%

4.5


在收缩期血压干预试验(SPRINT研究)中,受试者中7.6%是美国人、16.7%接受高血压治疗的受试者符合该研究的要求。在上述受试者情况下,该研究对血压控制在120 mm Hg的受试者与140 mm Hg(121 mm Hg~136 mm Hg)受试者不良事件结果做了比较。在该研究中,我们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血压监测是在非监督下进行的、研究的计划是非盲法的、血压追踪在实验组比对照组高20%。


  ACCORD 研究采用血脂异常和血压异常双因素交叉分析,研究以血压控制在120 mm Hg的受试者与140 mm Hg(119 mm Hg~133 mm Hg)受试者不良事件结果为对象进行比较。而SPS3研究则比较了血压控制在120 mm Hg的受试者与140 mm Hg(127 mm Hg~138 mm Hg)受试者不良事件结果。



  这些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压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症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的心血管和肾脏损伤,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生存率。 


小结


  目前,高血压治疗推荐指南是来源于少数人群研究的结果推广到广大人群中应用。将来,高血压治疗推荐指南希望是基于大人群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并且做到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基于此目标,来源于大规模有代表性的人群研究和在研究中个体化数据分析是未来研究有待提升的地方。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