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多的,甚至数以百万的对象通过大众媒体,有层理的体现在人群身体上时,这个主题膨胀到更深的层面。例如“克利切科”,这幅约七乘九英尺的照片是一件令人惊骇的作品,画面里是一个巨大的拳击竞技场,密密麻麻的观众站立在周围,乌克兰著名拳手克利切科的一场比赛即将开始。拳台上方有巨大的电视监视器,其中一个监视器里的画面不是拳台,而是同时在下面一侧可以看到的媒体演播棚。古尔斯基用数字处理达到这样的效果,以此强调了媒体的在场,暗示了更多的在照片中看不到的观众的存在。 进入90年代后,古尔斯基将创作中心集中在那些打动他的,代表时代精神的主题之中,同时,他也创造出一种描绘它们的当代方式。古尔斯基镜头下九十年代的世界是大场面、高科技、快节奏、高消费和全球化,而匿名的个体则是其中最不重要的。 芝加哥交易所 II(Chicago Board of Trade II) 1999
“莱茵河II”则描绘了一条完全没有轮廓的河流,小路、草地、河岸、流水和灰色的天空形成了几乎完美的水平结构。河对岸原有的一座工厂也被古尔斯基利用数字技术处理掉了。在谈到这一作品时,古尔斯基说:我对莱茵河不平常或者独特的景观没兴趣,而是关注它可能存在的那些最当代的景观。这一作品实际上描绘的是莱茵河上真实但并不存在的一段。
安德烈亚斯 古尔斯基的作品阐明了当代现实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影像。震撼之余,我们或迷恋它,或厌恶它,又或者同时迷恋和厌恶它。无论如何,他的摄影作品并没有更多反映和体现华丽而冷漠景象。这要感谢古尔斯基虚构的技巧,使我们认可他的世界一如我们自己所拥有 总而言之,古斯基擅长于捕捉20世纪后期经济和社会的本质,浓缩在诸如“99美分”这样的作品中。同时他也将独特的视点,注入了社会学的因素,比如近来完成的朝鲜系列。作品能拍卖出高价,也就并非偶然。同时也让我想到这样一句流行的话语:细节决定成败——大画幅相机和纷繁的细节,构成了他成功的坚实基础。然而最终导致成败的,还是大脑后的思维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