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城马尼拉(下)

 昵称22998329 2016-07-23

阿菲正传

 

“A man will be imprisoned in a room with a door that’s unlocked and opens inwards,

as long as it does not occur to him to pull rather than push.”

 

--- Ludwig Wittgenstein


1.4  God Loves Us 

And 

Wants Us To Be Happy


        面对自己不熟悉、不认同的情境,人们往往会下意识放大其中的危险和恐惧,从而忽视一些客观存在的善意与美妙。

 

陌生的巷子虽然狭窄偏僻,可年代久远的“老爷车”与色彩艳丽的墙漆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马尼拉这座城市在初见时,确是有些嘈杂凌乱、滞后无序,可当你真正开始融入其中,你会惊喜地发现,深受天主教教义影响的当地百姓有着善良、单纯、乐观、礼让和美人极美的闪光点:

        无论阳光多烈、风雨多大,菲律宾百姓们总是秩序井然地自觉排队等候在车站、商场外,若巧遇老人或带婴童的母亲,大家常会好心地让他们先行一步;

        乘坐FX(一种可合伙搭乘的固定路线出租车)没带零钱,司机又不收整钞,正犹豫是否下车时,坐在后排的一位菲律宾阿姨忽然拍了拍我的肩膀,微笑友善地将零钱递来,为我支付了车费;

        深夜回家途中,因雨势太大搭错吉普尼(马尼拉最具特色的平民交通车),可司机又不懂用英文解释如何转车,同行的菲律宾少年听懂英文后,便主动带我去转车,途中还悉心撑伞怕我被大雨淋湿。到站后还未来得及说声“谢谢”,他便消失在风雨中;

 
菲律宾83%的百姓信仰天主教,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耶稣与圣母的雕像


        和小伙伴们去一家餐厅吃饭,只因在餐厅经理调研时轻描淡写了一句“服务生说这份菜不辣,品尝后却是微辣,我们再点其他的吧”经理当即表示抱歉,并给予了免单的“赔礼”;

时逢艳阳高照的日子,宿舍楼下的保安叔叔/阿姨常会贴心地让我去屋檐下的阴凉处候着,他/她来帮忙拦出租车;住在同幢大楼的菲律宾男生虽比我早到楼下等候,可来了出租车还是绅士无比地奉行“女士优先”原则。



在Baguio某一座天主教堂花园内,人们“淘气”地在白板上刻下“LOVE”的字样


        诸如此类来自普通菲律宾民众的友好礼让、真挚善意,常会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某一时刻,令人心生柔软,如沐春风。

        在马尼拉三年间,曾无数次在倾盆大雨的台风天,看见路边的流浪者在暴风雨中神情激动地振臂欢呼。路上积水越深,他们越是欣喜若狂。从他们雀跃的目光中,我开始渐渐明白,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评判他人幸福与否,本就是一种非常傲慢的行为。

        芸芸众生本非同根生,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对于菲律宾的贫困孩子而言,童年大多数美好的记忆均与“玩水”相关


        至于“美人极美”之说,这可是世界人民公认的:在每年诸如Miss World, Miss Globe, Miss Universe等各类选美比赛中,Miss Philippines总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于前三甲,百姓们亦会引以为傲地将她们视为如同拳王巴乔(Manny Pacquio)般鼓舞人心的“民族英雄”。 

        “我的祖先来自西班牙,后来在菲律宾与当地华人姑娘结婚。到我父亲在这一辈,他身上有着西班牙、中国、菲律宾血统,而我母亲则是美国、德国和菲律宾人的后代。”三年前,在研究生院惊鸿一瞥到同桌Joanna的倾城花容后,她腼腆娇羞的回答果不出我所料。



   2015年Miss Universe 菲律宾小姐Pia Alonzo Murtzbach摘桂,

“皇冠乌龙事件”也是闹醉了

 

1.5  I Speak Fukien


        东南亚不仅是沙滩飞鸟的乐园,亦是众多华人的第二故乡。而马尼拉Binondo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

        色彩缤纷的牌匾上写着亲切的繁体汉字,耳畔不时传来风趣的闽南方言,各路中华小吃从橱窗中悄露笑颜,分外诱人。漫步行走在聒噪拥挤的Onpin Street,会让人有种时光回溯、空间重叠的错觉。

 

坐落在Binondo的华侨商铺


        大约六百多年前,闽南人便陆续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挥血洒泪、奋斗打拼。如今,华人与当地社会融合极好: 2009年底菲律宾248家上市公司中,华商占比达30%;在2015年《Forbes》杂志选出的11名菲律宾亿万富豪榜中,华人就占了9个席位。事实上,华人仅占菲律宾总人口约2%。


拥有超过400年历史,坐落在中国城的Binondo Church, 教堂内的黑色木质十字架相传为16世纪被一名聋哑苦力在凿井时发现,而那名苦力之后竟奇迹般恢复了听说能力


        “别看我这么黑,其实我身上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呢! 你看我眼睛,是不是比其他菲律宾人小很多?”就连出租车司机大叔也会沾沾自喜打趣自己身上的“中国元素”。

        偶尔提及敏感的南海问题时,身边菲律宾小伙伴们给出最多的回答也是“就算南海是我们的又如何,总统先生还是先安顿好露宿街边的穷人吧,再说我的中国老板/中国丈夫/中国朋友待我很好的!对了,明天要不要一起去XX?听说那里的餐厅/乐队演出/展览很不错呢!”

        相比南海争端,菲律宾百姓其实更愿选择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时逢周末夜晚,街头常见露天酒吧与Live Show, 对音乐的喜爱早已融入到菲律宾人的血液中


“There was never a good war, or a bad peace.”教授曾在课堂上引用了Benjamin Franklin这番话来表达她对中国与菲律宾现状的看法。相比南海争端,菲律宾百姓其实更愿选择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在Philippine Military Academy参观二战遗留武器时,无意中发现一位菲律宾人从路旁摘下一朵小花放在武器上,留下这动人的一幕



1.6  The Bright Side Of The Colorful Coin


不同于中国红,冰岛白,埃及黄,澳洲绿,英国蓝…作为一个被不同国家殖民近四个世纪的国度,你很难仅以一种色彩对菲律宾的特征简单概述。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相互交织碰撞,迸发出五光十色的火花。或许彩色,才是属于菲律宾真正的标识。

 
华裔友人曾笑曰自己是“四不像”:“周六去夜店狂欢,周日去教堂做礼拜,有西班牙血统,但平日家中一切事宜均以中国传统方式进行,而我的护照告诉我,我是菲律宾人。”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个国家一直被不同的百年豪强家族轮番掌控,政治与经济割据严重,虽有民主之名却无民主之实。从黑暗的角度来看,这里可能是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性产业国,洗钱中心和情报集散地。但幸好上帝在创造黑夜的同时亦创造了白天:

        2012年,一项来自Global English公司有关商务英语指数(BEI)的研究表明: 菲律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商务英语水平最高的国家;

        2014年,Bloomberg一项有关美国硅谷人才来源分布的报告称:墨西哥、菲律宾和中国已超过印度成为硅谷三大非本土人才来源地;

        最近6年,菲律宾实际GDP年均增速达6.2%左右,亚洲排名前三,创下1978年以来的最佳水平;而IMF与World Bank 预计,2016至2017年菲律宾经济增长将继续超6%,前景乐观。

        除此之外,菲律宾还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尚未释放:预计到2045年,其处于工作年龄(15-64岁)的人将占总人口比率的67.5%,这与很多亚洲国家面临严重老龄化困境形成极大反差。



当地孩子虽拍摄得不多,可镜头下的他们常会流露出憧憬、乐观的神情


        或许,这群快乐淳朴的热情岛民勤劳奋斗几十年,还真能将这片富饶的“东方梵蒂冈”建设成“亚洲下一个经济奇迹”。


        惟愿上帝不再辜负你们虔诚的祷告与淳朴的微笑。

 
在Subic Zambales巧遇一群欢乐的菲岛同龄人


后记:

        世间万生万物,并非如我们一开始所想那样险恶频现,也不会始终如我们初见时那样美好单纯。在马尼拉三年,让我有许多机会去认识、聆听、理解那些“其他世界”的人们,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不妄下结论,不轻易评判他人。而当我们放下骄傲,放下嫉妒,放下崇拜来用心感受这个世间伟人与凡人的特质时,我们会欣喜发现: 心存善念、多元立异、乐其所为才是幸福本源。

 

“我并非在行乞,我是真心喜爱这份职业,能给陌生人带来欢乐,多好!”

Manila Bay的移动“石膏像”收工时如是说。




P.S 话说,离开马尼拉前往小岛休憩,才是度假的正确打开方式呐 ( ·? ω ·? )?








关于作者

金小琬:师大音乐系毕业后又前往菲岛攻读英文的Optimism Believer o(* ̄▽ ̄*)ブ。喜摄影,乐新奇,标配话唠面具。“发现与分享世间被忽视的美好”乃人生打鸡血的时刻。愿相信人性本善。

 

 

 






身与心总有一个在路上

微信號:runningyourlife

掃碼關注,不定期有專屬福利?(?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