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中的信息时代

 祥语文 2016-07-24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9张卷中,浙江的“虚拟与现实”、天津的“我的青春阅读”、上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等三份语文试卷的大作文题的“文眼”以及北京卷中语文微作文题二(就家长的微信、qq群谈谈看法)都与信息技术相关,而江苏卷的“话长话短”和全国卷3《小羽的创业故事》也完全可以从互联网时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切入来写。


这种不谋而合初看出人意料,细想合情合理。多年前,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曾说过:我们已被深深卷入因信息技术而引发的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之中。“奇点临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从全球范围来看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进一步加速了世界信息化的进程;再看国内,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我国正在信息化道路上快速前行。


人类发展着技术,技术同时也改变着人类,信息技术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知识生产行为、经济行为,也深刻改变着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行为模式。平心而论,人类尚未能真正看清信息时代的社会走向,我们的探索还在持续。


回到高考这个话题,语文这个科目或许不要求学生在其中掌握技术本身,但要求学生思考和把握技术可能对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产生的影响,这个思路却是清楚的;从这个角度说来,今年多个省市语文作文题与1977年高考语文大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在出题思路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将课堂与时代相融、与社会相融可以说是包括高考命题者在内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愿望,但在笔者对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观察中却发现了另一个秘密,那就是学科相融。浙江卷的语文大作文讨论的是有关当今最时髦的虚拟现实 (VR) 设备的话题,试题在网络上刚一公布,随即引来了诸多热议,谈论的焦点无非是VR这个概念是否太新? 对考生们而言是否陌生? 还有人戏言是不是信息技术教师在帮语文出题。暂不论2016年已被称为所谓“VR元年”,就笔者所知,VR概念早已是浙江省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必修内容。换言之,只要学校和老师认真对待信息技术这门课,所谓概念陌生也就不是个问题。




我们再看一下天津卷的作文题“我的青春阅读”,在材料中就直接点出了:“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学习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固有载体,学习的途径正在变得多样化。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融会贯通地使用多种多样数字化工具。实际上不仅限于阅读,也不仅限于语文学科,各个学科都在与当今的数字化工具紧密结合。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学科正在走向新的融合。我们可喜地看到天津的语文命题团队也已经感受到信息技术正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且也正努力在本学科中回应这种改变。


简单分析两个省的作文题后,我们马上会想到,全国确实还有相当多的高中管理者、教师以及家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鼓励甚至要求考生进行封闭式备考而在高中三年中很少用或基本不接触信息技术。今天,当考生们面对这样一个自己本该了解甚至熟悉却由于主客观原因而所知甚少的话题时,很可能会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并不知道这是否是浙江、天津等省高考命题者的有意为之,但无论如何,这种学科相融的思路笔者却愿意为之叫好,毕竟知识没有边界、交叉已是常态,更何况信息技术早已成为今日社会的“底色”,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发展也应该和正在和所有学科知识学习方式的变革紧紧结合在一起。值得指出的是,浙江已经将技术纳入明年的高考范畴,笔者认为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浙江高考改革主导者对时代的清晰把握。


从这次多省作文命题上可以看出三点启示。

首先,考试评价的创新可以倒逼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本来就不是而且也不应该是“闭门造车”。类似这样的作文考试评价题目,如果学生们只是死记硬背、埋头苦读,而不去接触周遭的一切,不去参与社会活动与实践,不去关心世界与时代的变化,将很难具备作答这些作文题目的基本知识背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学习本身不但不能回避而且应该主动顺应这个信息化的环境,意味着学习只有置身于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才能产生符合环境与个体良性互动需要的连接和创造!


其次,“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倒逼所有人提升教育理念。尽管当前全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仍然有一定的差异,其教育水平也存在差距。但是,随着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信息装备上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减直至消弭。就信息化应用条件来看,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可以连上互联网,大多数学生家庭里至少有一个智能设备,且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和设备的基本条件正在接近。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对信息化应用的教育理念却存在着显著偏差。不少地区和学校完全禁止学生们上网学习,禁止学生们使用智能终端设备 (智能手机)。学校内的教育完全与数字化工具“绝缘”,这将导致学生不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素养,也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三,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正在日益凸显。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以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和活动本就不仅仅指向信息技术学科内部的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信息社会责任的功能。信息技术学科要引导学生们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运用数字化资源、工具与平台,养成不同学科的数字化学习方式,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今年高考作文题公布后有关高考题应该更切“时代前沿”还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争论就不绝于耳,说实在的,这个时代“前沿”与“日常”本就难分,在这方面笔者赞成某位学者所说的“以常用教科书为标准,把试题限制在人人可以接近的基本层面”,但笔者以为这恰恰为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前沿”及时融入教学? 如何踏踏实实将这些“前沿”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学生? 在此方面信息技术学科承担的任务尤其重。


行文至此,笔者有一些感慨,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这个“时”大约是那些信奉“封闭式军事化迎战高考”的学校教不出来的。


【本文刊发于《文汇教育》2016.6.18 】

(本文作者:任友群。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