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2015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069.4万人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21日公布《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069.4万人,比上年增加46.0万人(增长4.5%)。
《公报》指出,2015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800.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3.2万人,其他技术人员40.0万人,管理人员47.3万人,工勤技能人员78.2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03.9万人,注册护士324.1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41.8万人(增长5.5%)。
《公报》显示,2015年末卫生人员分布在医院613.3万人(占57.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0.3万人(占33.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7.7万人(占8.2%)。与上年比较,3类机构卫生人员有所增加。
《公报》还指出,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21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3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38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39人。
《公报》数据显示,居民就医流向没有明显改善,病人依然向高级别医院集中。
公报数据显示,相比2014年,2015年我国基层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有所减少,而医院门诊量,尤其是三级医院的诊疗量,同比有所增长。
具体而言,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56.4%,比上年减少1.0个百分点;医院门诊量占比40.0%,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其中三级医院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19.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按诊疗人次统计,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1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下降0.2亿人次。
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国家卫计委表示,这说明居民就医流向没有明显改善,医院门诊量增速快于基层门诊量,病人依然向高级别医院集中。
此前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曾表示,根据专门机构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医院里人满为患,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只是为了开药,如果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进行检查治疗可能更省时有效。
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表示,以北京为例,北京各大三甲医院医疗能力强,患者扎堆,而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这类大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收治疑难病和危重病人。
如何解决患者集中往大医院跑的问题?国家卫计委表示,将加快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完成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深化医改规划,为“十三五”健康中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5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528个,比上年增加2096个。其中:医院275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077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927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7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343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102个(由于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3069个,民营医院14518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123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236个),二级医院7494个,一级医院8757个,未定级医院9213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 张床位以下医院16542个,100-199张医院4073个,200-499张医院3912个,500-799张医院156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49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1个,乡镇卫生院36817个,诊所和医务室195290个,村卫生室640536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7503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78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9个、县(区、县级市)级2803个。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7个、县(区、县级市)级2505个,另有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卫生监督职责。 

(二)床位数。2015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01.5万张,其中:医院533.1万张(占76.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1.4万张(占20.2%)。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80.6%,民营医院床位占19.4%。(进诊所群加zslm619)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1.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6.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3.3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4年4.83张增加到2015年5.11张。 
(三)卫生人员总数。2015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069.4万人,比上年增加46.0万人(增长4.5%)。 2015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800.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3.2万人,其他技术人员40.0万人,管理人员47.3万人,工勤技能人员78.2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03.9万人,注册护士324.1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41.8万人(增长5.5%),其他人员数见表2。 2015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613.3万人(占57.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0.3万人(占33.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7.7万人(占8.2%)。与上年比较,3类机构卫生人员有所增加(见表3)。 2015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0.6%,大专占38.9%,中专占28.2%,高中及以下占2.3%;技术职务(聘) 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7.6%,中级(主治及主管)占21.3%,初级(师、士级)占60.8%,待聘占10.3%。 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21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3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38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39人。

表2 全国卫生人员数
| 2014 | 2015 | 卫生人员总数(万人) | 1023.4 | 1069.4 | 卫生技术人员 | 759.0 | 800.8 | #执业(助理)医师 | 289.3 | 303.9 | #执业医师 | 237.5 | 250.8 | 注册护士 | 300.4 | 324.1 | 药师(士) | 41.0 | 42.3 | 技师(士) | 40.7 | 42.9 |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 105.8 | 103.2 | 其他技术人员 | 38.0 | 40.0 | 管理人员 | 45.1 | 47.3 | 工勤技能人员 | 75.5 | 78.2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 2.12 | 2.21 |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人) | 1.26 | 1.38 |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 | 2.20 | 2.36 |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人) | 6.41 | 6.39 |
注: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下表同。
表3 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
| 人员数 | 卫生技术人员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总计 | 1023.4 | 1069.4 | 759.0 | 800.8 | 医院 | 574.2 | 613.3 | 474.2 | 507.1 | 公立医院 | 488.2 | 510.2 | 408.0 | 427.7 | 民营医院 | 86.0 | 103.1 | 66.1 | 79.4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353.7 | 360.3 | 217.7 | 225.8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48.9 | 50.5 | 41.8 | 43.1 | 乡镇卫生院 | 124.7 | 127.8 | 105.3 | 107.9 |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 87.5 | 87.7 | 63.2 | 63.9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9.2 | 19.1 | 14.2 | 14.2 | 卫生监督机构 | 7.2 | 7.1 | 6.0 | 5.8 | 其他机构 | 8.1 | 8.1 | 4.0 | 3.9 |
(四)卫生总费用。据初步核算,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40587.7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2533.0亿元(占30.88%),社会卫生支出15890.7亿元(占39.15%),个人卫生支出12164.0亿元(占29.97%)。人均卫生总费用295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0%。 二、医疗服务 (一)门诊和住院量。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增长1.3%)。2015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6次。 2015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0.8亿人次(占4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4亿人次(占56.4%),其他医疗机构2.8亿人次(占3.6%)。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1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下降0.2亿人次(见表4)。 2015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7.1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8.0%),民营医院3.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2.0%)。 2015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7.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2.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表4 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
| 诊疗人次数(亿人次) | 入院人数(万人)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医疗卫生机构合计 | 76.0 | 77.0 | 20441 | 21054 | 医院 | 29.7 | 30.8 | 15375 | 16087 | 公立医院 | 26.5 | 27.1 | 13415 | 13721 | 民营医院 | 3.2 | 3.7 | 1960 | 2365 | 医院中:三级医院 | 14.0 | 15.0 | 6291 | 6829 | 二级医院 | 11.5 | 11.7 | 7006 | 7121 | 一级医院 | 1.8 | 2.1 | 798 | 965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43.6 | 43.4 | 4094 | 4037 | 其他机构 | 2.7 | 2.8 | 972 | 930 | 合计中:非公医疗卫生机构 | 16.8 | 17.2 | 2035 | 2439 |

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1054万人,比上年增加613万人(增长3.0%),年住院率为15.3%。 2015年入院人数中,医院16087万人(占76.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37万人(占19.2%),其他医疗机构930万人(占4.4%)。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613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57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减少42万人(见表4)。 2015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3721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5.3%),民营医院2365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4.7%)。 
(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15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3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略有减少(见表5)。 表5 医院医师担负工作量
|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医院 | 7.5 | 7.3 | 2.6 | 2.6 | 公立医院 | 7.8 | 7.6 | 2.7 | 2.6 | 民营医院 | 5.8 | 5.5 | 2.1 | 2.2 | 医院中:三级医院 | 8.4 | 8.1 | 2.8 | 2.7 | 二级医院 | 7.2 | 7.0 | 2.7 | 2.6 | 一级医院 | 6.5 | 6.1 | 1.9 | 1.9 |
(三)病床使用。2015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5.4%,其中:公立医院90.4%。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下降2.4个百分点)。2015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6日(其中:公立医院9.8日),与上年持平。 表6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
| 病床使用率(%) |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医院 | 88.0 | 85.4 | 9.6 | 9.6 | 公立医院 | 92.8 | 90.4 | 9.8 | 9.8 | 民营医院 | 63.1 | 62.8 | 8.4 | 8.5 | 医院中:三级医院 | 101.8 | 98.8 | 10.7 | 10.4 | 二级医院 | 87.9 | 84.1 | 8.8 | 8.9 | 一级医院 | 60.1 | 58.8 | 9.1 | 9.0 |
三、农村卫生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2015年底,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数达6.7亿人,参合率为98.8%。2015年度新农合筹资总额达3286.6亿元,人均筹资490.3元。全国新农合基金支出2993.5亿元。 表7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 2014 | 2015 | 参合人口数(亿人) | 7.4 | 6.7 | 参合率(%) | 98.9 | 98.8 | 当年筹资总额(亿元) | 3025.3 | 3286.6 | 人均筹资(元) | 410.9 | 490.3 | 当年基金支出(亿元) | 2890.4 | 2993.5 |
注:部分城市统一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参合人数有所减少。 (二)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底,全国2850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3074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58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71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883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258.6万人。 2015年底,全国3.18万个乡镇共设3.7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19.6万张,卫生人员127.8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7.9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85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2.9万张,人员增加3.1万人(见表8)。2015年,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由2014年1.34张增加到2015年1.38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由1.43人增加到1.47人。 表8 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 |
| 2014 | 2015 | 乡镇数(万个) | 3.27 | 3.18 | 乡镇卫生院数(个) | 36902 | 36817 | 床位数(万张) | 116.7 | 119.6 | 卫生人员数(万人) | 124.7 | 127.8 | #卫生技术人员 | 105.3 | 107.9 | #执业(助理)医师 | 43.3 | 44.1 |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张) | 1.34 | 1.38 |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人) | 1.43 | 1.47 | 诊疗人次(亿人次) | 10.3 | 10.5 | 入院人数(万人) | 3733 | 3676 |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 9.5 | 9.6 |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 1.6 | 1.6 | 病床使用率(%) | 60.5 | 59.9 |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 6.3 | 6.4 |
注:*农业人口系推算数。 2015年底,全国58.1万个行政村共设64.1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4.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0万人、注册护士10.6万人、乡村医生96.3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26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0.4万个,人员总数减少1.2万人(见表9)。 表9 全国村卫生室及人员数 |
| 2014 | 2015 | 行政村数(万个) | 58.5 | 58.1 | 村卫生室数(万个) | 64.5 | 64.1 | 人员总数(万人) | 146.0 | 144.8 | 执业(助理)医师数 | 30.4 | 31.0 | 注册护士数 | 9.8 | 10.6 |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 | 105.8 | 103.2 | #乡村医生 | 98.6 | 96.3 | 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数(人) | 2.49 | 2.26 |
注: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包括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数字。 (三)农村医疗服务。2015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0.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2亿人次;入院人数7294.4万人,比上年增加180.2万人;病床使用率81.9%,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2015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0.5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2亿人次;入院人数3676万人,比上年减少57万人。2015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6人次和住院1.6床日。病床使用率59.9%,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4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略有增加,病床使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延长0.1日。 2015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8.9亿人次,比上年减少1.0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951人次。 四、社区卫生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80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515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13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39.7万人,平均每个中心45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0.8万人,平均每站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1.6万人,增长3.3%。 表10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
| 2014 | 2015 | 街道数(个) | 7696 | 7957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个) | 8669 | 8806 | 床位数(张) | 171754 | 178410 | 卫生人员数(人) | 381856 | 397301 | #卫生技术人员 | 323053 | 335979 | #执业(助理)医师 | 134258 | 138516 | 诊疗人次(亿人次) | 5.36 | 5.59 | 入院人数(万人) | 298.1 | 305.5 |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 16.1 | 16.3 |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 0.7 | 0.7 | 病床使用率(%) | 55.6 | 54.7 |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 9.9 | 9.8 | 社区卫生服务站数(个) | 25569 | 25515 | 卫生人员数(人) | 106915 | 107516 | #卫生技术人员 | 94450 | 95179 | #执业(助理)医师 | 42740 | 43154 | 诊疗人次(亿人次) | 1.49 | 1.47 |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 14.4 | 14.1 |
(二)社区医疗服务。2015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5.6亿人次,入院人数305.5万人,门诊和住院量比上年增加(见表10);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6.4万人次,年入院量347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3人次和住院0.7日。2015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5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5879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4.1人次。 五、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15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46541个,比上年增加2906个。其中:中医类医院3966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2528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7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234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2674个(见表11)。 表11 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和床位数
| 机构数(个) | 床位数(张)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总计 | 43635 | 46541 | 877255 | 957523 | 中医类医院 | 3732 | 3966 | 755050 | 819412 | 中医医院 | 3115 | 3267 | 665005 | 715393 | 中西医结合医院 | 384 | 446 | 67277 | 78611 | 民族医医院 | 233 | 253 | 22768 | 25408 | 中医类门诊部 | 1468 | 1640 | 736 | 585 | 中医门诊部 | 1154 | 1304 | 500 | 370 |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 301 | 320 | 218 | 197 | 民族医门诊部 | 13 | 16 | 18 | 18 | 中医类诊所 | 38386 | 40888 | - | - | 中医诊所 | 30795 | 32968 | - | - | 中西医结合诊所 | 7116 | 7386 | - | - | 民族医诊所 | 475 | 534 | - | - | 中医类研究机构 | 49 | 47 | - | - | 中医(药)研究院(所) | 36 | 35 | - | - |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 3 | 3 | - | - | 民族医(药)学研究所 | 10 | 9 | - | - | 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 | - | - | 121469 | 137526 |
注:中医类临床科室包括中医科各专业、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 2015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6.9%,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0.9%,乡镇卫生院占93.0%,村卫生室占60.3%。 表12 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重(%)
| 2015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96.9 | 社区卫生服务站 | 80.9 | 乡镇卫生院 | 93.0 | 村卫生室 | 60.3 |
注:本表不含分支机构。 2015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5.8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81.9万张(占85.6%)。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8.0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6.4万张。 2015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58.0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增长6.4%)。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中药师(士)11.4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见表13)。 表13 全国中医药人员数 |
| 2014 | 2015 | 中医药人员总数(万人) | 54.5 | 58.0 |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 41.9 | 45.2 | 见习中医师 | 1.5 | 1.4 | 中药师(士) | 11.2 | 11.4 | 中医药人员占同类人员总数的% |
|
|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 14.5 | 14.9 | 见习中医师 | 6.7 | 6.4 | 中药师(士) | 27.3 | 26.9 |
(二)中医医疗服务。2015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亿人次(增长4.0%)。其中:中医类医院5.5亿人次(占60.4%),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4亿人次(占14.9%),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2亿人次(占24.7%)。 2015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2691.5万人,比上年增加154.4万人(增长6.1%)。其中:中医类医院2349.3万人(占87.3%),中医类门诊部1.9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340.2万人(占12.6%)。 表14 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 |
| 诊疗人次(万人次) | 出院人数(万人)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中医类总计 | 87430.9 | 90912.5 | 2537.1 | 2691.5 | 中医类医院 | 53058.1 | 54870.9 | 2227.1 | 2349.3 | 中医医院 | 47164.2 | 48502.6 | 2001.5 | 2091.5 | 中西医结合医院 | 5101.3 | 5401.4 | 177.0 | 202.0 | 民族医医院 | 792.6 | 966.8 | 48.6 | 55.8 | 中医类门诊部 | 1525.5 | 1761.9 | 2.7 | 1.9 | 中医门诊部 | 1304.8 | 1567.4 | 1.9 | 1.6 |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 218.5 | 192.1 | 0.9 | 0.3 | 民族医门诊部 | 2.2 | 2.4 | - | - | 中医类诊所 | 11342.0 | 11781.4 | - | - | 中医诊所 | 8870.1 | 9215.8 | - | - | 中西医结合诊所 | 2362.0 | 2446.7 | - | - | 民族医诊所 | 110.0 | 118.8 | - | - |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 | 21505.3 | 22498.3 | 307.3 | 340.2 | 中医类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 | 15.6 | 15.7 | 12.5 | 12.9 |
六、病人医药费用 (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5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33.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3%,按可比价格上涨4.9%;人均住院费用8268.1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5.6%,按可比价格上涨4.1%。日均住院费用861.8元,上涨幅度高于人均住院费用上涨(见表15)。 2015年,医院门诊药费占48.3%,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医院住院药费占36.9%,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015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门诊费用上涨5.2%(当年价格,下同),住院费用上涨4.1%,涨幅比上年有所上升,但低于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涨幅(见表15)。 表15 医院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 |
| 医院 |
| 公立医院 |
| 三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次均门诊费用(元) | 220.0 | 233.9 | 221.6 | 235.2 | 269.8 | 283.7 | 176.0 | 184.1 | 上涨%(当年价格) | 6.6 | 6.3 | 6.6 | 6.1 | 5.1 | 5.2 | 5.9 | 4.6 | 上涨%(可比价格) | 4.5 | 4.9 | 4.5 | 4.7 | 3.0 | 3.7 | 3.8 | 3.2 | 人均住院费用(元) | 7832.3 | 8268.1 | 8290.5 | 8833.0 | 12100.2 | 12599.3 | 5114.6 | 5358.2 | 上涨%(当年价格) | 5.2 | 5.6 | 5.5 | 6.5 | 3.2 | 4.1 | 2.9 | 4.8 | 上涨%(可比价格) | 3.2 | 4.1 | 3.4 | 5.1 | 1.2 | 2.7 | 0.9 | 3.3 | 日均住院费用(元) | 811.9 | 861.8 | 843.8 | 903.1 | 1132.4 | 1204.6 | 581.5 | 605.4 | 上涨%(当年价格) | 7.4 | 6.1 | 7.8 | 7.0 | 6.7 | 6.4 | 5.2 | 4.1 | 上涨%(可比价格) | 5.3 | 4.7 | 5.7 | 5.6 | 4.6 | 4.9 | 3.2 | 2.7 | 注:①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②次均门诊费用指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人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日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日均医药费用。下表同。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97.7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5.9%,按可比价格上涨4.4%;人均住院费用2760.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8%,按可比价格上涨3.3%。门诊和住院费用涨幅较2014年均有所下降(见表16)。 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68.9%,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43.1%,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表1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 |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乡镇卫生院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次均门诊费用(元) | 92.3 | 97.7 | 56.9 | 60.1 | 上涨%(当年价格) | 6.7 | 5.9 | 8.0 | 5.6 | 上涨%(可比价格) | 4.6 | 4.4 | 5.9 | 4.2 | 人均住院费用(元) | 2635.2 | 2760.6 | 1382.9 | 1487.4 | 上涨%(当年价格) | 6.1 | 4.8 | 9.1 | 7.6 | 上涨%(可比价格) | 4.1 | 3.3 | 7.0 | 6.1 | 日均住院费用(元) | 267.3 | 280.7 | 220.7 | 233.2 | 上涨%(当年价格) | 5.9 | 5.0 | 3.1 | 5.7 | 上涨%(可比价格) | 3.8 | 3.6 | 1.1 | 4.2 | 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 |
|
|
|
2015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60.1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5.6%,按可比价格上涨4.2%;人均住院费用1487.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6%,按可比价格上涨6.1%。日均住院费用233.2元。 2015年,乡镇卫生院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5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45.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七、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5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4.6万例,死亡1658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0.5%;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6%(见表17)。 2015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3.6/10万,死亡率为1.2/10万。 表17 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 病名 | 发病例数 | 死亡人数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总计 | 3075972 | 3046447 | 16059 | 16584 | 鼠疫 | 3 | - | 3 | - | 霍乱 | 24 | 13 | - | -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 | - | - | - | 艾滋病 | 45145 | 50330 | 12030 | 12755 | 病毒性肝炎 | 1223021 | 1218946 | 515 | 474 | 脊髓灰质炎 | - | - | - | -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3 | 6 | 1 | 3 | 麻疹 | 52628 | 42361 | 28 | 32 | 流行性出血热 | 11522 | 10314 | 79 | 62 | 狂犬病 | 924 | 801 | 854 | 744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858 | 624 | 29 | 19 | 登革热 | 46864 | 3858 | 6 | - | 炭疽 | 248 | 288 | 3 | 1 |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 153585 | 138917 | 4 | 7 | 肺结核 | 889381 | 864015 | 2240 | 2280 | 伤寒和副伤寒 | 13768 | 11637 | - | 1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170 | 106 | 12 | 13 | 百日咳 | 3408 | 6658 | 2 | 2 | 白喉 | - | - | - | - | 新生儿破伤风 | 426 | 306 | 15 | 17 | 猩红热 | 54247 | 68249 | - | 1 | 布鲁氏菌病 | 57222 | 56989 | 2 | 1 | 淋病 | 95473 | 100245 | 2 | 1 | 梅毒 | 419091 | 433974 | 69 | 58 | 钩端螺旋体病 | 498 | 355 | 6 | 1 | 血吸虫病 | 4212 | 34143 | - | - | 疟疾 | 2921 | 3116 | 24 | 20 | 人感染H7N9禽流感 | 330 | 196 | 135 | 92 |
注:自2015年11月1日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至丙类,并归并至流行性感冒进行统计。2015年甲乙类传染病合计中包括2015年1-10月甲型H1N1流感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 2015年,全国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36.2万例,死亡160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6%。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7.5%(见表18)。 2015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 表18 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 病名 | 发病例数 | 死亡人数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合计 | 4108419 | 3361982 | 570 | 160 | 流行性感冒 | 215533 | 195723 | 43 | 8 | 流行性腮腺炎 | 187500 | 182833 | 1 | 0 | 风疹 | 11793 | 8133 | 0 | 1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41514 | 34576 | 0 | 0 | 麻风病 | 349 | 344 | 0 | 1 | 斑疹伤寒 | 1670 | 1461 | 1 | 1 | 黑热病 | 291 | 507 | 1 | 0 | 包虫病 | 3363 | 3418 | 0 | 1 | 丝虫病 | 0 | 0 | 0 | 0 |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867545 | 937616 | 23 | 19 | 手足口病 | 2778861 | 1997371 | 501 | 129 |
注:自2015年11月1日起,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至丙类,并纳入流行性感冒进行统计。 (二)血吸虫病防治。略 (三)地方病防治。 八、妇幼卫生 (一)妇幼保健。2015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5%,产后访视率94.5%。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有所提高(见表19)。2015年住院分娩率为99.7%(市99.9%,县99.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市与上年持平,县提高0.1个百分点)。 2015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9 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情况
| 2014 | 2015 | 产前检查率(%) | 96.2 | 96.5 | 产后访视率(%) | 93.9 | 94.5 | 住院分娩率(%) | 99.6 | 99.7 | 市 | 99.9 | 99.9 | 县 | 99.4 | 99.5 |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89.8 | 90.7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90.0 | 91.5 |
(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7‰,其中:城市5.8‰, 农村12.9‰;婴儿死亡率8.1‰,其中:城市4.7‰, 农村9.6‰。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0)。 (三)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0.1/10万,其中:城市19.8/10万,农村20.2/10万。与上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城市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17.9%、羊水栓塞占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4.8%、合并心脏病占26.2%;农村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22.5%、羊水栓塞占2.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4.7%、合并心脏病占12.0%。 (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2015年全国共为1205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6.5%。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九、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 (一)扩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根据各省(区、市)及报告(下同),截至2015年底,全国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2656个,对27类21.2万份样品进行监测,获得监测数据140万个;在3883个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监测点,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试点工作。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5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143.2万个,从业人员817.7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96.8%。对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258.1万户次,合格率为98.5%。依法查处案件56534件,结案55533件。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5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6.8万个,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36.4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84.0%。生活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16.1万户次,合格率为99.2%。监督抽检涉水产品823件,合格率98.5%。 (四)消毒产品卫生监督。2015年,全国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4941个,从业人员7.4万人,有效卫生许可证4941份。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2.6万户次,合格率为91.0%。对1.5万件消毒产品进行监测,合格率为96.0%。 (五)学校卫生监督。2015年,全国被监督学校21.5万所, 79.8%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97.6%的学校将健康教育纳入年度教学计划,96.7%的学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依法查处案件4686件。 (六)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2015年,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被监督单位数3343家,依法查处案件77件,结案77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76件。全国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5.0万个,放射工作人员25.3万人,放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82.6%。依法查处案件2471件,结案2359件。 (七)医疗服务、采供血和传染病防治监督。2015年,依法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36348件。行政处罚无证行医15109件。依法对采供血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并结案38件。依法对传染病防治作出查处案件20777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20770件,结案20379件。 十、计划生育 (一)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稳妥扎实有序。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共约2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二)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流动人口便民维权,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创新管理手段和服务多元供给模式,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得到拓展,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覆盖率达89.2%。 (三)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2015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112.5亿元,比上年增加14.6亿元;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受益905.5万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受益87.8万人,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3.7万户。 表21 计划生育“三项制度”进展情况
制度名称 | 扶助人数 (万人) | 资金 (亿元) |
| 中央财政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2014 | 2015 | 总计 | 848.9 | 993.3 | 97.9 | 112.5 | 43.3 | 49.0 | 奖励扶助 | 771.9 | 905.5 | 74.1 | 86.9 | 32.7 | 38.0 | 特别扶助 | 77.0 | 87.8 | 22.4 | 25.6 | 9.5 | 11.0 | 少生快富 | 4.7 | 3.7 | 1.4 | 1.1 | 1.1 | 0.9 |
注:扶助人数合计中未含少生快富,少生快富扶助对象以万户计。 ----------------------------------------------------------------------------------------------------
注解: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 (2)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办的医院(含政府办医院)。 (3)民营医院指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6)政府办指卫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团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7)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 (8)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按在岗职工数统计,包括在编、合同制、返聘和临聘半年以上人员。 9)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含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10)执业(助理)医师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1)注册护士指取得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全科医生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按常住人口计算。
“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号——服务有“私”想的医生
按上图指纹关注公号,查阅更多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