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此熊熊燃烧,哪怕漫天风雪 ——《农夫哲学》的动人之处 3月28日在弘爱读书会上,我见到了《农夫哲学》的译者刘映希老师,她轻声细语,柔弱而坚定的样子,很契合我的想象。她讲了一个细节,在翻译《Holy shit》这个书名的时候,她翻译作“屎书”,我的心里映现出医生们在老农夫基恩的病房里哄堂大笑的场景(书里的情节),忍俊不禁的幽默背后大概藏着她灵光一闪的喜悦吧,至少我们都分享到了她的喜悦和调皮,思维的乐趣,从她脸上的微笑里绽放出来。这种译者机智地捕捉、挖掘原作乐趣的智慧,我在杨绛先生《翻译的技巧》里似乎见过,先生说“信”得贴切,“达”得恰当,称为”雅“。我想文字有了感人的魅力,应该可称得上雅了吧。 ”微风和煦,鸟啼婉转,花香馥郁,色彩缤纷。五月的美与五月的生命是如此让人难以抗拒,我的所有感官都被它们重重包围。我要伸出双臂拥抱它们,将它们紧紧揽入怀中。“我摘引的这段话,足见汉语言之美和雅的具象,这不仅有原作者的体悟,更有译者的神采。对用心凝造译文语感美的译者,她打通了我们和原作者因语言不通而可能产生的情感隔膜,她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大洋彼岸的老头头。
我猜那个在病房里怕静脉注射却不停思考的老头头有六十来岁了吧,他笔力苍劲,不像一个过于年暮而迟缓的老人。但是译者告诉我,作者吉恩生于1932年,他今年84岁了,是个阳光的老头,他的文字会发光。 一个抗癌成功的农夫,年暮而阳光,文字真切而通达,所有对生命的热爱都藏在文字里,他爱思考,他爱表达,他的人生丰盈得让我羡慕。他不仅认识那么多植物动物,还相当了解它们的习性;他给农业报纸写文章,他出版专著分享来和更多的人分享他对世界的认识;他爱妻子儿女,他关注家人深藏的情感并体谅,他拥有健康丰盈的爱……智者,大概就是用来形容这样的人的吧。 在年轻的时候遇见吉恩,于我而言是一种幸运。我经历过信念混乱,三观不稳,信仰几近坍塌的痛苦,我在学校过了21年,我所接受的教育并为教会我如何在急遽变化的世界保持内心的笃定,我曾因苦苦写字赚的钱很少而深感”穷“得没自尊,我曾因羡慕别人灯红酒绿的生活而怀疑曾坚信的文化品格,我曾因无法与自己内心的悲喜得失和解而郁闷暴躁厌弃人生,这一切我都真实地感受着……吉恩这个老头让我重新认识了”真善美“的具体所指,关注自然关注生命,付出爱分享爱,从原始的质朴开始追寻“失踪”的自己,从城市的浮躁中超脱,发现自己并认识自己,可以从欣赏一花一草的生命里开始。你看,吉恩的通达像不像孩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要从大自然汲取力量。 为什么吉恩的思考如此打动我? 我想是因返璞归真而滋生出的拨乱反正的力量吧,他那些灵光闪现的句子所凝集的智慧,足以抚慰我内心的不平了。 1 关于生死 2 关于智慧 3 老顽童的爱情 4 一段美到让我心醉的话 5 一段让我伤感的独白
这是我读这本书后,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和段落,文本的内容和意蕴要更丰富的多。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你眼中的农夫或许与我眼中的截然不同,阅读的乐趣之一便在此之不同,但阅读和思维的乐趣是一样让人神采奕奕的。精神上的受益无法尽用文字表达,我一直认为人类智慧群星闪耀的光芒,是为了在黑暗时照亮前方,让无力者前行。
那么多人无私而智慧地分享他们一生的思考所得,汇聚成有形无形的书本流传,是活着的后来人的幸运。夜已深,我梳理所思,再一次回味《农夫哲学》的文字,依然心动如昨。
—Miss姬 (本期编辑:金莲) 弘爱, 以阅读而智慧, 以人文得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