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人生不易,珍惜相遇
2016-06-10 六点读书
作者:刘洁
三个男人一辆车,一条无谓终站的公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胡生,江河,马浩汉,三个性格迥异的青年,为着护送要去边远地区任教的文艺男江河而踏上同一条旅程。马浩汉豪放不羁处事果断,憨厚老实的胡生称其为闯荡江湖的人,于是唯他马首是瞻,临走前跟着他收了东西炸了房子,壮烈地给这段牛逼哄哄的未知之旅烙上了一个印记——不成大事不回头,这是马浩汉,也是韩寒。韩少执着,但不执拗,或许他的执着,只在于在这条漫长的尘世旅途中保留着那份赤子之心吧。 作为一部解构性文本式的公路电影,站台式的叙事手法对于韩导来说似乎再合适不过,多个分散的故事情节组成一条故事线,在这条后会无期的旅途中,讲友情,讲爱情,讲乡情,即便他展现给观众的东西明显撑不起他想探讨的命题,但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韩少的情怀还在,赤诚也还在。 第一站,乡情,讲周沫,三兄弟儿时的玩伴,外出打拼多年,梦想是成为家喻户晓的影星,却只能给家喻户晓的影星做替身,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衣锦还乡,就像她不知道自己仅有的老房子都已被马浩汉给连带着炸了,分别前她说告诉马浩汉,混不下去的时候就来找她。画面最后定格在她所扮演的留学生在被枪毙前的回眸,分不清是释然还是无奈的心酸。 她知道他们不会回来,马浩汉也知道,所以下一站,江河遇到了苏米。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i ask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what will i be.”苏米的手机铃声其实极具讽刺意味,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问我的妈妈,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如此有文艺气质的小姐,别说江河,我都是第一次见。于是自然而然的,文艺处男江河迅速又无可救药的迷上苏米。但苏米的一句“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让江河瞬间懵逼,而苏米随表哥的离去其实也是必然,爱而不得,是要让江河知道,有些相遇,只是为了说声再见。这让我想起《观音山》里同是陈柏霖饰演的失意青年丁波一句台词:“我总觉得,一个男人,只有在他拥有了一切之后,才可以拥有他爱的女人。”一无所有的江河,没法拥有他爱的苏米。 这一站,算是全片里最有“韩味”的一节,不论是台词还是表演风格上,都充斥着他一贯的抖机灵,“小孩才分好坏,大人只看利弊。”孔连顺和白客的表演“亮点百出”,虽然这些都和韩寒平时的各种段子没多大区别,但没办法,有时候情怀这种东西就是那么抓人。 下一站,刘莺莺,这一站的安排,只是为了让马浩汉知道,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很牛逼,因为牛逼和傻逼之间其实只有一字之差,一人之别。 一直蛮喜欢袁泉,干净、傲气,演马浩汉的笔友刘莺莺,一样的随性,淡然。这一场对手戏,无论是演员状态,场面调度,还是拍摄手法上,我认为都是全片中最为自然的一段。故事情节很简单,马浩汉的一场一厢情愿的单恋。但在场面表达上却很有意思,不是坐着聊聊天,也不是在街角的咖啡店,韩导将背景安排在台球厅,两人头次见面,马提出来一局,因为他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无论是台球还是感情,都能将她牢牢压住。 故事当然不会这样发展,韩寒喜欢的是出人意料的情理之中。刘莺莺一杆一球,面无表情的把这几年与他通信的真实缘由,平静的像喝了一杯白开水。球进洞的每一瞬,都将马浩汉那膨胀的自尊心和心里堡垒无声摧毁,不仅敬仰多年的父亲是个负心汉,连带着暧昧多年的女人也成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 但是马浩汉没有气馁,他是一棵草根,倔强而孤独。 旅途的终站,影片的转折性人物——阿吕出现了,狂放不羁浪迹天涯却在心里深植着纯真信仰的车手阿吕,不正是浩汉心中浪子的完美符号吗?两人于是一拍即合,浩汉决定改变行程跟随阿吕去看行星,却在途中被其出卖,阿吕驾车扬长而去,留下马江两人四目相对的迷茫。 很多人疑惑,阿吕是个好人,为什么要偷车呢。我想,韩导大概会说,因为马浩汉和江河不坏呀,所以要偷车。哈哈。 教训都是学来的,只不过阿吕收了点学费。 故事的最后,马江分道扬镳,有人说浩汉死了,而江河写出了《旅行者》名声大噪,并在客船上与苏米再遇;也有的说两人都死在了迷路时的那场车祸里,而影片的结局不过是与车祸发生前的那场对话相呼应——影片的结束即开始,浩汉同江河商量着《旅行者》的结局,而电影的大团圆,不过是书里的结局。 而我只记得马浩汉在车里同江河说的那句话:告别的时候还是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人生不易,珍惜相遇。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