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多数人的专业程度,还谈不上“职业尊严”

 易良义 2016-07-24

文  |  聂小倩

最近在读安·兰德的《源泉》,这是本书自1943年出版后,总销售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册,并在1949年由作者本人改编成剧本并拍成电影。

有人说,《源泉》有一种挑衅的、咄咄逼人的气势,迫使你审视自己的追求,不断拷问自己:你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成为“创造者”还是一个“剽窃者”、“二手货”?你的究竟有没有职业尊严?

这种追问使人不安、畏惧,甚至愤怒。因为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残缺和遮掩。

什么是职业尊严?我想书中主人公洛克的工作状态就是很好的诠释:

他只关心人的本质:创造力。在他的事务所,必须能干,没有另一种选择,没有将就的考虑。但是如果一个人工作出色,他不需要其他东西来赢得老板的认可,认可会被自然而然的给予,不像是礼物,而像是债务。而认可的给予,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承认。这让事务所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无比的自尊。

他们只是隐约知道,那不是对他的忠诚,而是对自己内心最佳品性的忠诚。

职业尊严必须是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是对自己工作技能的一种专业态度、一种使命感。

而如今,职业不再代表专业,变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职场文化”,它要求你八面玲珑、能方能圆、巧舌如簧,似乎只要顺应这种文化,你对手头上的工作专不专业都已经不重要了。

一个市级医院外科医生,工作了十年,还是只能处理阑尾这样的小手术,他觉得没关系,如今只需要跟器材商、药品商搞好渠道关系就能赚得满盆满钵。

一名历史教师,毫无专业知识积累,每天拿着课本照本宣科,他觉得这又不是主课,不要紧,随便讲讲就好,反正工资还是照拿。

一位建筑设计师,搞不清力学原理,没有设计理念,不碍事,这些都不能阻止他成为设计师,只需要参考几个相似工程案例,七拼八凑,一份蓝图就出来了。

······

大部分的职业,都在退精英化。

我们多数人的工作都是在机械重复,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去钻研业务,去精进,工作年限一长,自然会被视为经验丰富的人才,但工作年限长就真的代表你很厉害?不,你只是个比较顺手的机器。

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上司、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他们中间能让人佩服的往往是那些专业能力突出而且还在持续学习的人。

我们常常抱怨工作不开心,工资低、老板脾气坏、同事勾心斗角,我们讨厌那些关系党抢占了名额,恨自己的情商不够错失了晋升机会,我们总是愤愤不平,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较和得失上,却忘了评估自己的价值。

朋友公司有个工作5年的员工,现在还只拿着月薪5000的工资,前不久他去找老板要求涨工资,老板拒绝了。有人同情他工资太低,说老板不厚道,太抠。

但公司里的明眼人都清楚,不是老板抠,是他只值这个数。工作5年以来,他的工作任务不过是走流程,做表格,不是没给过他锻炼机会,他嫌累,不愿意钻研。跟他同时进公司的那一批早就月薪过万,而他,可替代性太强。

人真正投入一件事时,会感到专注、纯粹的快乐。罗曼·罗兰也说过: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可见工作占人生体验的比重,一个人的价值、尊严、乐趣都可以在其中体现。

有一技之长,并精于此道,才能赋予价值,塑造不可替代性。很多时候不是工作没劲,而是你不够专业,自己不给自己面子。

作者简介

聂小倩:混迹于建筑行业,能算量,懂新闻。热爱阅读,喜欢乱写,没出过书,以做好造价为己任,以读书写字内心通透为终身追求。个人公众平台:江潮书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