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影】就《红楼梦》作者问题答电视观众与读者

 独钓秋江雨 2016-07-24

西北大学法学院柯岚就《红楼梦》作者问题答电视观众与读者。



文 | 柯岚

来源 | 李迎春的法律博客



《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在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播出以来,陆续有观众、读者就曹雪芹是否为《红楼梦》作者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提问,感谢观众、读者的支持和关注,这个问题以前在微博和博友有过深入讨论,现在汇总回答。我不是专业红学家,业余爱好红学二十年,从一个法律人的证明角度看这问题,也愿意对一部小说(不是纪实作品也不是传记)保有文学意义的同情的理解,如有错谬,请方家多多批评指正。


我个人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由几代多人加工改写是常态,一个人单独完成是非常态。《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据古典文学研究,都是多人历次成书的,很多话本、小说也都是这样成书的,在地方戏或传说、话本文本基础上经历多代多个作者陆续改写而成,这是中国古典小说常见的创作过程。但是在书最终定型广为流传时,也必然有一个最后加工的写定作者。《红楼梦》开篇创作缘起交代很清楚,曹雪芹是在一个较小规模的作品基础上增删而成的,原本是没有目录章回的,曹是写定作者,不是原初作者。开篇交代说的应是实情。


我的讲稿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因为这是电视节目,太复杂的学术问题不合适讲解。




《红楼梦》开篇交代,这书本来是石头记述自己在红尘的游历,写在石头身上,空空道人经过,与石兄对话,将这故事抄写下来闻世传奇。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


一个伟大的作者,他的写作伦理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他不会把不属于自己的创作据为己有,开篇这番自述,应该是如实的交代。


多人逐次成书,是中国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胡适去了美国求学,装了一脑子西人的知识产权观念,才会用一种现代的知识产权观和作者观,认定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人所作。1921年胡适作《红楼梦考证》指曹雪芹为作者的论证是很粗疏的,蔡元培先生当时就有质疑过:“对于胡适之先生《红楼梦考证》之商榷:若必欲事事证明而后可,则《石头记》自言著作者有石头、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等,而胡先生所考证者惟有曹雪芹;《石头记》中有多许大事,而胡先生所考证者惟南巡一事,将亦有任意去取、没有道理之诮与?”(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蔡先生提出的这一质疑是很有力的,胡适一直没有作答。




《红楼梦》第1回云: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甲戌本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旧怀新,故仍因之。”可知此书底本名《风月宝鉴》。原作者也许不愿让人知道真实身份,或者曹雪芹自己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和真实身份。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古典文学作品往往存在集体作者和复杂的创作过程,作者并不主张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会被要求去对知识产权之类的问题负责,这种作者不同于现代意义的作者。但是从《红楼梦》开篇交代和脂砚斋批语中流露的线索看,曹雪芹对底本的加工是很大规模的,原本没有章回目录,也没有诗作,曹雪芹做的不是简单的编辑工作,而是做了大规模的加工改写,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写定作者,而且是对成书贡献最大的作者。


《红楼梦》开篇的叙述和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红楼梦》时作的序言是一致的:“《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1791年程甲本程伟元序言)


和曹雪芹差不多同时代的清人裕瑞也有类似的描述: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曾见抄本,卷额本有其叔脂研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 (裕瑞《枣床闲笔》)


我觉得红学不应执于一端,坚持前80回出自一人(曹或非曹),一定要给《红楼梦》前80回安上一个现代知识产权意义的作者。




但是曹雪芹此人确有其人,确为江宁织造曹寅后人,与他同时代的敦敏、敦诚、张宜泉、永忠都有赠他的诗文留下,永忠、袁枚、裕瑞等人均有直言曹雪芹为作者,永忠作的诗《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最为明证: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可见曹雪芹确为《红楼梦》写定作者。雪芹应为他的号,不是名和字。曹雪芹晚年沦落到社会底层,没有出现在宗谱里也并不奇怪,没有官职和社会地位的人,修宗谱的人可能都想不到他,他自己也可能因为自尊,不愿意参与修宗谱的活动。另有博友指出,因为曹雪芹不是他的名或字,当然不在宗谱里(满族人的”字“往往是满语或蒙古语名字,比如“容若”)。


人或对永忠的诗存疑,永忠诗中称“几回掩卷哭曹侯”,曹雪芹一介平民,不当称侯。因此真作者应为雪芹之继父曹頫,原任江宁织造,雍正六年获罪被抄家。永忠或者本知真情,但因政治上的忌讳,惧祸不敢明言,故隐讳曲折言为曹雪芹,雪芹不为人注意之故。


我个人觉得,读诗的人要能体会诗的境界,永忠此诗至情至性,岂能是为一个罢官织造曲折扬名的猥琐逢迎之作?永忠出身宗室贵胄,并不识雪芹,感佩折服他的才情,称曹侯以表达对才子的由衷尊重,才人相惜才几回哭悼。




在质疑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观点中,暴露出潜藏在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民族偏见和阶级偏见。


何为民族偏见?已故红学家潘重规以为《红楼梦》包罗万象,于中国文化各家皆有所涉,曹之才力不足成此奇书。“求诸当时,如顾亭林、黄梨洲、全祖望辈,或可具此大才,岂是一无籍籍名的曹雪芹所能具办。曹雪芹死后,友朋挽他的诗,亦不曾提及他做《红楼梦》。”(潘重规:《红楼血泪史》)潘先生指出敦敏、敦诚、张宜泉确实都未提及曹作红楼梦。但如此书犯政治忌讳,也能理解,曹雪芹惧祸,生前不敢出版此书,也不敢明言自己是作者。“敦敏《赠芹圃》诗但有‘卖画钱来付酒家’之句,却绝不曾有半点暗示他卖过小说。不但雪芹生前不曾出售《红楼梦》,就是他死了许多年之后,他的家人朋友也还不敢把它变作商品”。(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页146)认为旗人就不能具有这样的才力,这就是民族偏见。同为旗人,为什么就从来没有人质疑纳兰容若词的成就呢?


何为阶级偏见?很多人都认为曹雪芹幼时家道就败落了,没过过什么好日子,所以不可能写出书里那样豪富的生活。那么很多出身贵族的作家写过农民、下层人的生活,怎么就没有人质疑他们自己没当过农民没过过穷日子所以写不出来呢?好多人都写过宫廷、帝王的生活,他们自己进过宫当过皇帝吗?天才作家,不需要亲身经历,自己多听多看多搜集素材一样能写出来。徐复观曾说过,人写了个大园子,自己家里就非得有个大园子不可了,那还当什么作家啊?托尔斯泰没当过农民,不一样写农村生活很逼真吗,怎么没人怀疑他当过农民呢?认为自己没过过阔日子,就写不出来很阔的生活来,就是一种阶级偏见。


王国维先生《红楼梦评论》也早就指出过这一点:


诗人与小说家之用语,其偶合者固不少;苟执此例以求《红楼梦》之主人公,吾恐其可以傅合者,断不止一人而已。所谓亲见亲闻者,亦可自旁观者之口言之,未必躬为剧中之人物。如谓书中种种境界、种种人物,非局中人不能道,则是《水浒传》之作者必为大盗,《三国演义》之作者必为兵家,此又大不然之说也。


永忠绝句第三首云:”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都来眼底复心头“言书中所述之事永忠多有亲见亲闻,读来如在眼前,“辛苦才人用意搜”言红楼梦集多种素材,雪芹多方搜集所得,可见《红楼梦〉绝非一家之事、一家之自传。黄一农的研究证明曹雪芹可能利用了纳兰家的一些素材,但我绝无意把《红楼梦》认定为纳兰家家事的实录,作者应该也利用了他自己家族的素材和他生活圈子里的很多见闻,并且做了天才的加工。




自从胡适认定这书是曹雪芹自传以来,把《红楼梦》当成某大家族生活实录的思维就一直在中国红学占据主导地位,主流和非主流红学概莫能外。支持胡适的人拼命研究曹家家史,在《红楼梦》中发掘痕迹,不支持胡适的人拼命研究其他大家族的家史,也在《红楼梦》中发掘痕迹。其实都是同一种思路。我觉得红学应该回归常识,即《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部索然无趣的历史实录和流水帐。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全盘批判态度,自己也很少文学的感觉,所以才会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极力贬低。假如对作品本身毫无尊重和同情的理解,做这样的考证又能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中国红学没有接受胡适对《红楼梦》文学价值的荒唐理解,也应该摒弃把《红楼梦》当成个人传记或历史实录这样的错误阐释方法。


关于《红楼梦》的成书年代,目前已有多个证据证明此书应成书于乾隆年间,仅举三例:1、贾雨村曾协理军机。军机处是在雍正朝才有的。2、第54回,贾母对湘云说戏,提到《续琵琶》,《续琵琶》是雪芹祖父曹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所作。3、黄一农最新考证,乾隆年间才有首例准嫔妃出宫省亲。


我觉得判定这书的成书时间和写定作者是谁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最初的读者群体,这书最初是在一些旗人贵族中间流传,而不是遗民群体。


有红学家统计过,从乾隆年间始,除了曹雪芹,还有63人被各种研究者认为是《红楼梦》的作者。其中被猜测为作者的主要是明遗民群体,包括吴梅村、洪昇、方以智、顾景星、冒辟疆……这些猜测根据的都是同一种思路,即书中所写与这些人的事迹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觉得这些相似都不足以证明这些人中的哪一个是《红楼梦》的作者。




如前所述,《红楼梦》原有底本,这个底本的原初作者可能是一个明遗民,所以这书里才留下了一些反清思想的痕迹,但是这些反清思想能被保留下来,前提是写定作者曹雪芹自己认同这些思想。那么一个旗人为什么会有反清思想?曹家祖先本为汉人,明末在关外被后金军队俘虏才沦为包衣,曹雪芹幼年遭遇家难,沦落到了社会底层,对满人主子不可能再有任何留恋和感激,发生了民族认同的转变也没什么奇怪。这跟现在美籍华人会把自己认同为中国人是一样的道理。对此余英时先生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已作了论证:曹雪芹虽为满人包衣出身,但因家业消亡,从统治阶层中游离分化出来了,发展出了某种程度的“汉族认同感”,余先生认为“《红楼梦》不能算反清复明的政治之作,但偶尔留下一些讥刺满清的痕迹”。


明亡之时,经历过国破家亡、家道败落、女眷流落风尘、穷困潦倒甚至最后遁入空门的明遗民有很多人,如果以这些经历相仿就能证明某遗民是《红楼梦》的作者,凡是出身明末世家大族、家里有大园子和石头、姬妾众多、明末遭破家之难、以遁入空门自况的明遗民,都可以猜一遍。除了吴梅村、洪昇、方以智、顾景星、冒辟疆之外,有这种经历的遗民还有很多,可能他们知名度不如列举出的这些人,但是经历也是和书中事迹相仿的。


从法律上讲,如果以后能发现一个古抄本,能用科学手段验证不是现在伪造,且其中记述与《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很多相似,且署名为某遗民所做,这才是一个能够证明原初作者的证据。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证据。




红楼梦能在其中找到与很多明季大家族的相似,我觉得,或许因为其中的家亡史,就是明季华夏很多知识精英的共同命运,是一个时代士人亡国破家的母题。这才是这部作品的伟大所在。曹雪芹自己经历了家族败亡的惨祸,读了他手中有的底本,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就动手继续改写,把它改写成了一部规模很大而且更有文学价值的杰作《红楼梦》。


对《红楼梦》的阐释,应该去发掘其中隐藏的文化母题,而不是褊狭地将其定位为某个具体人的家族史,将其据为某个具体人的私人感受,这一点王国维先生在胡适之前就做了深刻论述:


自我朝考证之学盛行,而读小说者,亦以考证之眼读之,于是评《红楼梦》者,纷然索此书之主人公之为谁,此又甚不可解者也。夫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惟美术之特质,贵具体而不贵抽象。于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譬诸副墨之子,洛诵之孙,亦随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善于观物者能就个人之事实,而发见人类全体之性质。今对人类之全体,而必规规焉求个人以实之,人之知力相越,岂不远哉!


法律人的精神家园

法律博客

falvboke

www.fyfz.cn

 沟通协调请备注法律博客+职业

 加法博君个人微信

       zbzyj21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