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李白七

 江山携手 2016-07-24
 

2、关怀国家命运、反映时代面貌

李白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对人民深厚炽热的热爱 , 无论是在春风得意之时还是在困顿潦倒之日都是如此。不像王维一遇挫折就“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 , 不向空门何处归”, 完全超然物外 , 而是始终如此。他为政治的日趋腐败而愤慨 , 为自己无法 “奋其智能”而悲伤 , 为国家的大乱将至而忧虑 , 为人民的深重苦难而痛苦。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不因个人的升沉得失变化而减退 , 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

天宝年间 , 政治日益腐朽 , 李白的诗歌 , 不仅讽刺、揭露了宰相的专横、宦官的骄奢 , 武将的跋雇 , 外戚的荒淫 ( 如《古风》组诗) , 而且直接抨击了一般诗人都回避不敢碰的皇帝。他在《古风》中把当朝天子玄宗比作商纣王 , 楚怀王 , 鞭挞他的昏庸、荒淫 , 在《雪谗诗赠友人》中更是直言不讳地谴责唐玄宗的淫荒误国。

安史之乱前 , 李白曾失意壮游幽州 , 他目击安禄山的拥兵自重、专横跋扈 , 他敏锐地预感到战乱将至 , 对国家严重的危机表示了深切的忧虑 , 这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记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表现得很清楚。

安史之乱后 , 诗人多次在诗中表现了他反对分裂割据、靖难救国的精神 , 如《奔亡道中》、《永王东巡歌》等。即使在他蒙冤下狱、遭贬流放 , 心情极度悲愤时也始终不渝地关注着战争事态的发展 , 渴望早日平定叛乱 :

中夜四五叹 , 常为大国忧。……安得羿善射 , 一箭落旄头。(《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六十一岁还“愿雪会稽耻 , 将期报恩荣”(《闻李太尉大举秦兵十万……》)而请缨杀敌 , 只是“天夺壮士心”, 年迈体衰而未能如愿 , 诗人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仍然鼓舞人心 !

     李白的诗歌也多方面反映了时代的面貌。他歌颂开天盛世的“国容何赫然”(《古风》四十六 ), 但同时更深刻地揭露了隐藏在盛世后面的社会矛盾 , 统治集团的腐朽荒淫的生活和黑暗腐败的政治。他也主动地描绘了安史乱中“白骨成丘山”(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的山河残破、人民死亡的战乱的社会现实。在《丁都护歌》、《长干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中 , 则反映了人民贫困的生活和妇女的不幸命运。当然 , 在这方面李白虽超过了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的诗人 , 但却不如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反映时代面貌深刻广泛。

  二、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对自己的诗歌才能非常自负 , 三十岁时即自称“兴酣落笔摇五岳 , 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 晚年亦说:“荆门倒屈宋 , 梁苑倾邹枚。若笑我夸诞 , 知音安在哉 !”(《赠王判官时隐居庐山屏风疊》)“剑非万人敌 , 文窃四海声”(《经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曾从纵向上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艺术作了精确的概括和比较: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 , 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是如此。……( 艺术形式上 ) 痛快淋漓 , 天才极致 , 似乎没有任何约束 , 似乎毫无规律可循 , 一切都是冲口而出 , 随意创造 , 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 , 不可摹仿的节奏音调。龚自珍说 :“庄屈实二 , 不可以并 , 并之以为心 , 自白始。”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 , 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 , 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实合而为一 , 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美的历程》)

        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 , 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如果说 , 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 , 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 , 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 , 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 , 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那末 , 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 , 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 , 其特征是讲究形式 , 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 , 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范本。如果说 , 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美的历程》)

我们再从横的方面具体来谈谈李白诗歌艺术的特征。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 并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浪漫主义手法 , 开拓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美学境界。杜甫称赞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正好揭示出李白的这一浪漫主义特色:

(一)、李白诗歌具有高度的个性化 , 充满着异常强烈的主观情感。不仅是他的抒情作品中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形象 , 在表露着诗人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 他的叙事写景之作也具有深厚的主观色彩 , 体现着诗人的性格、情操。从他的作品中 , 我们随处可见诗人傲岸不屈、咨意反抗、潇洒放旷、纵情欢乐的为人和愤世嫉俗、渴望建功立业、追求个人自由的性格。这在前面介绍其思想内容时已谈到 , 后面欣赏作品时还要具体分析。

李白这一特点又构成其诗反映现实和安排结构方面的显著特色。

第一、诗人反映现实 , 很少详尽客观的描写现实生活的过程 , 而主要是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通过炽热的情感去感染、激动读者的心灵 , 从而引起读者对现实的痛恨厌恶或热爱向往之情。他叙事不屑于描写事件的每个细节 , 不屑于描写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 , 而是概括事件的整体、性质。这与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注意细节的刻画、客观冷静的叙述有着显著的不同。如《古风》 ( 大车扬飞尘〉、《丁都护歌》、《乌栖曲》等。他写景也不是对景物的各个侧面一一的进行刻画 , 而是把景物作为描写对象 , 结合自己的主观情感想象、描绘景物的全貌和对景物的感受。如《独坐敬亭山》、《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

第二、与这种反映现实的方式相联系的 , 是他的诗歌的结构不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 , 而是以情感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由于诗人的感情激昂奔放 , 起伏变化 , 因而形成跳跃的结构。如果说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歌的结构是工整严谨的 , 那么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结构便是起伏跌宕。李白的这种结构表面看来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 而实际上是天衣无缝 , 不露痕迹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如《宣州谢眺楼饯钱别校书叔云》、《将进酒》、《行路难》等。

(二)、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 , 意象纷繁变幻。首先 , 诗人的思想感情太奔放强烈 , 现实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不足以表现他的感情 , 于是对现实加以奇特的想象。比如写相思 , 写离愁 , 王勃是说“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王维是说“唯有相思似春色 , 江南江北送君归”,“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昌龄是说“更吹羌笛关山月 , 无那金闺万里愁”, 高适是说“铁衣远戍辛勤久 , 玉箸应啼离别后”, 岑参是说“故园南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些诗虽各有特点 , 但总是没有离开现实生活 , 而李白写来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 如:

狂风吹我心 , 西挂咸阳树。……望望不见君 , 连山起烟雾。(《乡送韦八之西京》 )

南风吹我心 ,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 , 枝条拂青叶。(《寄东鲁二稚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梦绕城边月, 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汶水,无日不悠悠》)

这想象是奇特的 , 思归惜别的“愁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 , 或借助狂风 , 或随伴明月吹到朋友、儿女之前 , 也可像滔滔不绝的河水 , 日夜奔流 , 这想象超越了现实 , 但却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其次 ,当平常的事物不足以表现他的澎湃的激情时 , 就用大胆的神奇的夸张和比喻、象

征的手法。比如《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

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 , 片片吹落轩辕台”。“黄土捧上尚可塞 , 北风雨雪

恨难载。” 《横江词》的“一风三日吹倒山”等写得惊心动魄 , 而又不失于险怪。

再次 , 当现实生活不足以表现他的思想愿望时 , 他就借助幻想、梦境、神话、传说等来构成各种瑰丽奇特的艺术境界。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太白峰》等。

(三)、李白诗歌的语言清新明快 , 不受格律的限制 , 不雕琢字句 , 一切归于自然 , 一切服从内容、感情表达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经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 清赵翼《瓯北诗话》即说他

诗之不可及处 , 在乎神识超迈 , 飘然而来 , 忽然而去 , 不屑屑于雕章琢 句 , 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 , 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 , 诗中常用一些参差不齐和散文化的句式 , 而不让格律束缚着情感。如“其险也如此 , 磋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来哉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 , 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 , 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江夏赠韦南陵水》)

(四)、与这种追求自然之风和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相联系的 , 是其诗歌风格的丰富多样。宋朱熹说 :“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 , 亦有雍容和缓的”(《朱子语类》)。其诗以雄奇飘逸为主要风格 , 也有不少诗体现一种清新隽永、蕴藉含蓄的风格。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明白晓畅而意味深长 , 又如《越女词》:

耶溪采莲女 , 见客棹歌还。笑入荷花去 , 佯羞不出来。

写得何等清新活泼 , 寥寥二十字 , 少女娇憨调皮的性格呼之欲出 , 跃然纸上。

    诗人善于写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 , 也善于写缠绵悱恻的儿女情怀 , 比如《春思》:

燕草碧如丝 , 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 , 何事入罗帏 ?

     《乌夜啼》 :

黄云城边乌欲栖 , 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绵秦川女 ,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 , 独宿孤房泪如雨。

(五)、与诗人豪迈不羁的性格相联系的 , 是诗人在诗歌体裁的选择运用上 , 主要运用古诗及乐府歌行 , 因为“歌行大小短长 , 错综开阖 , 素无定体 , 故极能发人才思”( 胡应麟《诗薮》), 形式自由灵活 , 宜于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容和他那错综变化的情感。诗体的选择也体现着诗人的个性。别林斯基就曾说过 :“文体是思想的浮雕性 , 可感性 , 在文体里体现着整个的人 , 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 , 永远是独创的。”(《别林斯基论文学》)而李白喜用七言歌行, 正体现着他的个性特征。正如《唐宋诗醇》卷六所说:“白诗天才纵逸 , 至于七言长古 , 往往云雨争飞 , 鱼龙百变 , 又如大江无风 , 波浪自涌 , 白云从空 , 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矣。” 吴乔《围炉诗话》:“太白歌行 , 远宪诗骚 , 近法鲍明远,而恢廓变化过之。云蒸霞蔚 , 千载以来 , 莫能逮也。”

李白律诗较少 , 在现存九百九十四首诗中 , 五律有七十五首 , 七律只有十二首,合起来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李白不是不会写律诗 , 他有的律诗也是非常严密工整的 , 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等 , 而是豪放不拘于声律 , 如赵翼所说“才气豪迈 , 全以神运 , 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 , 与雕绘者争长”(《瓯北诗话》卷一 )

就诗体而言 , 李白诗中以七古、七绝的成就最为卓著 , 王世贞《艺苑厄言》 说:“五七言绝句 , 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长, 为有唐绝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