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膏药粉手工制作 四代人严谨传承家族绝活

 茂林之家 2016-07-24

药膏药粉手工制作 四代人严谨传承家族绝活

青花瓷小药罐

一排排青花瓷的小罐,一个个白色小盒,上面标注着九一丹、水火丹、三仙丹、阴阳散、拔毒生肌散……这不是武侠小说中的神医药房,而是武汉市中医医院的疮疡(瘰疬)科。63岁的林修森,是这个名字古怪的科室的主心骨。他36岁的女儿林琪瑄,是他的助手兼学徒。

药膏药粉手工制作 四代人严谨传承家族绝活

林修森

药膏药粉手工制作 四代人严谨传承家族绝活

搓药捻带着药粉的药捻

独特手法,引来各地求医人

疮(chuāng)疡(yáng)瘰(luǒ)疬(lì),这四个字字形古怪,患上病症的人极为痛苦。疮疡,指身体肿疡、溃疡、痈、疽等等;瘰疬俗称鼠疮,指结核病菌侵入导致长包块,发展严重后会溃烂,形成窦道(深洞)或溃疡。

“瘰的窦道伤口很小,但很深。”林修森说,传统治疗很难用药。说话间,他从药盒中取出一根药捻,带有明黄色的药粉,颇像线香。只见他将药捻一直送进患者脖子上的窦道,再在伤口上撒上药粉,重新包上纱布。

“这是我们的一大特色。”林琪瑄小声介绍,这种纸线裹药法能将药捻深入患处,已被收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药捻,做起来不难,讲究的是材料。”林修森说着,随手就将一个纸条几下搓成一个约10厘米长的药捻,“它是安徽生产的一种皮纸(类似宣纸),现在很难找到了。”为什么非要用这种纸不可?“因为它不能太硬,不然梗在窦道里;也不能太软,不然没法把药粉送到病灶深处。它要能吸收脓血,但不能溶解更不能断掉,第二天必须要可以完整取出来,同时把里面的污物带出来。”

除了瘰疬,林修森家传的几种药粉药膏,对治疗疮疡溃口很有效,尤其受糖尿病足患者的欢迎。一些脚上溃烂到要面临截肢的患者,经他妙手也保住了脚。常来开药的王先生跟记者说:“有些人的脚啊,脚趾头烂得冇得了,肉都翻着,又是血又是脓,吓死个人。他这个药就能让伤口长出新肉。”他顿了顿又说,林医生很厉害,再吓人的伤口,他看了眉毛都不抖一下,“他还经常跟我们开玩笑,在这里看病,心里头蛮舒服。”

林琪瑄说,这些年,全国各地都有病人专程过来,南腔北调,也算是这里的特色了。说话间,一个石家庄女子走进来。她几年前曾长过一个瘰疬,就是在林修森手上治好的,“这不又长了一个,所以我直接就奔武汉来了。”

家传古方,捻压磨舂皆手工

患者说,林修森是他们的“一道阳光”。这道阳光的起点,则是林修森的爷爷、生于1888年林子陀。

林子陀少年时患上结核病,一个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毛遂自荐为他治病。师傅只让他买了两味药,一味袪腐肉、拔核块,一味帮助伤口愈合。林子陀照办,祛腐效果好,但伤口仍久不能愈。剃头师傅说,自己也只会这一招。于是,林子陀便开始寻访大夫、研读医书、调配药物,自己给自己治病。经过在自己身上反复实验,他终于调配出了促进伤口愈合的九一丹,把自己治好了。此后他继续钻研,慢慢做出了能拔核祛腐、提毒去腐的好几种药。此外他还擅长扎墨针、火针等针灸法,1931年在汉口开了诊所,名气很大。

林子陀最小的儿子林正国接过衣钵,将治疗范围扩大至骨结核、骨髓炎、乳腺病及各类疮疡,还改进了扎墨针、火针,创造了点针法。1979年,林正国进入武汉市中医院,创建了瘰疬疮疡外科。

林正国的长子就是林修森,他沿袭家传的纸线裹药法,自制中药药捻,创造了这种独特剂型与治疗方法。如今,林修森的独生女儿林琪瑄也在跟他学习,立志做好第四代传承。

林家将他祖传的不少配方都捐赠给医院进行生产,救了许多人。不过在科室里,他们使用的药膏药粉药捻,仍坚持手工制作。

患者爆满是这间科室的常态,做药的活只能留到下班之后。对这些“额外”的工作,林修森和林琪瑄都说“还好”,分步骤慢慢做,“毕竟一次量不是特别大。”

科技这么发达了,磨个药粉还得捻压磨舂用手工吗?林修森很认真地说:“研磨机刀片打出来的颗粒还是大了。用手工慢慢研磨,才能做出最细的药粉,不同药材之间也能充分混合,这样用在伤口上,才能充分发挥效果啊。”

严谨传承,守住家族的骄傲

对林家人来说,一代代传承的不仅是配方和技术,也包括严谨负责的态度。

林子陀对病人态度温和,但对接班的儿子林正国很严格。他要求,治疗用药成分比例要因人施治,制作药粉、膏药必须遵守流程,丝毫不得马虎。

林正国今年已经83岁,仍在该院汉阳院区和本院定期出诊,林修森说:“父亲退休很多年了,仍不断有患者找上门来求治病,所以他说,不如干脆去上班吧,方便大家治病。”

林修森儿时跟随父亲坐诊,亲眼看着父亲把一个个患者治好,“可能这就是我最初感受到的成就感吧。”

如今他接过父亲衣钵掌管这间科室,也严格遵循家训。他对患者很体贴,而且喜欢跟他们聊生活,聊医学,聊哲学,浑身上下没有专家的架子,给人换药也亲历亲为。不时有同行进来开他玩笑:“当了一辈子大夫,这剪纱布包纱布还用得着自己动手?”林修森就笑着回应:“要,不做就忘了。”

虽然祖辈人讲究传男不传女,但只有一个宝贝女儿的林修森,毫不犹豫地决定把一身技艺传给林琪瑄。

林琪瑄是80后,阳光活泼。她坦率地说,小时候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父亲的职业,“你也看到了,来这里的都是溃疡、坏死、瘰疮等等,伤口吓人,气味难闻。”这对一个年幼的小姑娘来说,实在谈不上是愉快的回忆,但随着年龄增长,她慢慢从患者的信任中体会到一种满足,也懂了其中的珍贵,对父辈和这份家传事业也有了越来越深的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