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伟锋 | 先为人后为医,一个中医殉道者留下的背影

 茂林之家 2016-07-24

——韩伟锋/文

题记: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说擦肩而过也是一种因缘,我愿意,愿意用一世的忏悔,求取来生对老师的追随……

我的忏悔

院长说:“若能达到余伦文老师的境界,你的中医修为,今生就圆满了!”

拜师宴上,三杯斟满的拜师酒,余老师一饮而尽,我的胸中也溢满了幸福和渴望。那一刻,我以为,余老师接纳了我,而我已进阶余师门下。

侍诊的日子繁忙而枯燥,因为内心那份对中医的挚爱,和对跟师速成的强烈期盼,初始的我紧张并快乐着。

余老师身材瘦削,面容清癯,浓重的信阳口音,木讷寡言,处事谨严,却寡情而落寞。

我问:“老师,地肤子您为什么仅用3克?”

“你想用几克就几克!”余老师生硬的回答。

“老师,这个病人用白虎汤为什么要加人参?”

“你认为不需要,就不用!”

“老师,这个处方立意是什么?”

“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

…… ……

七个月,除了几本侍诊笔记,我对医理、医道的的理解和求索进展甚微,真所谓“明白的明白了,不明白的仍不明白!”。

失落、沮丧、愤懑,我进而怒不可遏!

同事说:“余大夫寡情而孤僻,跟着他,你会学得了什么?!”我也认为,自己在虚度光阴,蹉跎岁月!

我不辞而别!

随后的几年,我南下长沙,北上天津,载酒问字,拜求名师。自己对中医的认知(自认为)一日千里,医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工作上也风生水起。

余老师那边却不断有坏消息传来。他腰痛病发作,不能应诊,起初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后来确诊为“骨髓瘤”,已属晚期;进而合并“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卧床不起,不能自理。

在余老师患病的两年岁月里,他拒绝放、化疗等各种西医手段,坚持中药治疗,遣方用药,自行诊治,病情一度大有起色。他仍坚持应诊,病重的日子里,至其病榻前求治的患者仍络绎不绝。在昏迷前三天,他还在诊病。

财务科的朋友告诉我“余老师病逝前卧床在家的最后一月,仍有一千多元的诊疗费收入(诊治一个病人余老师收入6.5元)!”

我突然发觉,余老师之于我是何其的陌生!在我求道岐黄的隘口,他束手旁观,不施援手;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对此我心存芥蒂,耿耿于怀。可是,可是,我何曾真正地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的寂寞,体会他的情怀!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佛曰“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对于老师,我何曾奉献过真正的诚心和恭敬?自己所谓的“诚心”“恭敬”,不过是“吹糠见米”的功利和“拿来就走”的投机!

中医授徒向来强调:先择人,后传道;先为人,后为医。一颗急功近利的躁动之心,妄图窥测医之大道,老师或许早已觉察!“国之重器,不可示人”,非人勿传也!

余老师对人或许是寡情的,对中医却是赤诚的!每个中医人或许都会认为自己是虔诚的,对中医是忠诚的,只是当自己或家人面对着疾病的肆虐,在性命濒临绝灭的那一刻,你可曾选择了中医?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你或许在嘲笑余老师在生命最后时刻(拒绝西医)的迂腐和固执!可是试问当下的你,你的内心可曾有过坚守?为道义、为理想而坚持,去坚守,哪怕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余老师走了,他用生命诠释着对中医的忠诚,落寞的背影辉映着一个“择善而固执”的灵魂”!漫天风沙中,一个耄耋的老人,一个孤独前行的中医殉道者,远去了!

“老师,我错了!我觉悟的太晚了!”那一天,我匍匐在余老师灵前,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说擦肩而过也是一种因缘,我愿意,愿意用一世的忏悔,求取来生对老师的追随……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