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南海及各镇街名字的由来!

 朱觉超 2016-07-25


佛山是一座文化底蕴浓郁的城市,有着普遍南方城市的温润细腻。它的每一个镇,每一条街,都有着各自独属的回忆,而每个镇街的地名则是最好的历史凭证。今天,我们要拨开时光留下的淡淡云烟,揭开南海及各镇街地名背后那些尘封的故事。


南海




南海之名,先秦古籍早有记载,主要有两层含义,一为水域,二为行政区划。作为政区用名的“南海”历史悠久,乃岭南最早的行政区划之一,隋开皇十年(590年)置南海县,距今一千四百余年。南海之所以叫南海是因为它之前可以看到海,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因西江来的泥沙堆积在了珠江口,海岸线一直向外扩展,最后南海就看不到海了。


罗村




相传在明代,有福建白候村杨氏到此,见地方风水甚佳而落户建村。因四周涌塘环绕,土墩连绵,形似盛谷箩筐,故取名箩村,后人简写为'罗村'。


黄岐




接近珠江,渔业兴旺。传说古代此地的白少河水深滩阔,每逢暴雨降临,常恶浪排空,是时,河中有杏黄旗出现,风雨骤止,舟楫平安无事;又因昔日有'岐阳古道',故得名为'黄岐'。黄岐实为黄竹岐的简称,此地因临近广州,历来为黄竹交易之地,故名。


里水




里水涌原名郁水,系北江支流入水口峡后之水名,因水道迂回曲折而得名(因当地说弯曲为“屈”,与粤语中“郁”谐音),又河水处峡外称外水,处峡内称里水,故名“里水'。


狮山




相传在北江岸边,有一座像“狮头”的山岗,“狮山”之名由此而来。


丹灶




丹灶名源于晋代,距今1700多年,原名珍丰市。相传东晋(239年)道士葛洪金峰岗结灶炼丹成圣,金峰顶故号为炼丹圣地。1579年,为纪念这位炼丹仙人葛洪,将环抱“金峰岗”的村取名为“丹灶”,取“圣地”之意。


西樵




因有西樵山而得名。西樵山得名由来已久,“樵”是打柴的意思。传说古时广州人将东面打柴的罗浮山称为东樵,将西面打柴的山称为西樵,西樵山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九江




九江——古称儒林乡,据《九江儒林乡志》记载,宋代始成市集,初称良村埠,继而又名海边圩。宋末元初,在南边因有大小九条涌水源,由外分别流入汇合于此,通连西江,故名九江大圩。镇政府设于此,故名“九江”。


九江——古称儒林乡,据《九江儒林乡志》记载,宋代始成市集,初称良村埠,继而又名海边圩。宋末元初,在南边因有大小九条涌水源,由外分别流入汇合于此,通连西江,故名九江大圩。镇政府设于此,故名“九江”。

资料来源: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