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鼎在国在,鼎失国亡,九鼎成为“天命”之所在

 耕田书馆 2016-07-25

鼎在国在,鼎失国亡,九鼎成为“天命”之所在

其后,大禹论功行赏,对有功者进行封赏,对有罪者进行惩罚,万邦诸侯都心悦诚服。涂山之会,大禹在最大程度上团结、凝聚了各路诸侯,增强了中央王室的权威和控制力。

涂山大会之后,为了表示敬意,各国诸侯常来阳城献金,也就是青铜。后来,九州所贡的青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之前黄帝轩辕氏功成之后铸鼎,于是就决定将九州进献的青铜,铸造成九个大鼎,以代表九州。后九鼎铸成,就是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代表每州的鼎上雕铸着该州的山川名物、奇禽异兽。九鼎之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

从此以后,九鼎成了“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从此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夏朝为商所灭后,九鼎被迁到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所灭后,九鼎又被迁于周朝的镐京。后来周成王在洛邑营造新都,又将九鼎安置在洛邑,谓之定鼎。这就是所谓的“鼎在国在,鼎失国亡”。九鼎作为镇国之宝、传国之鼎仅传三代约1800多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亡东周之后,秦昭王派将军嬴樛前往洛阳,将九鼎运回咸阳,结果在过泗水之时不慎落入泗水之中,从此再无下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返回经过彭城泗水,派一千多人下水打捞,结果一无所获。从此,九鼎神秘失踪,至今不知所在,成为千古之谜。(当然,九鼎落入泗水及秦始皇泗水捞鼎之事存在很大疑问,秦朝一章中详细介绍。)九鼎作为镇国之宝、传国之鼎的象征意义,被秦始皇所制的玉玺所替代。

其时,三苗再次在东南方作乱。三苗是九黎部落的后裔,自黄帝时代九黎部落被炎、黄二部落联合击败之后,九黎部落沉寂了一段时间,再一次发展了起来。到尧、舜时期,趁着中原治理洪水,三苗屡次侵犯中原,但都被击败。大禹即位之后,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后患,决定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征伐。大禹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在出征之前,在祖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上天和祖先的仪式,大禹手执玄圭,作著名的誓词《禹誓》,讲明了三苗的罪行,并说自己是受上天、祖先的命令去讨伐他们的,希望将士们奋勇作战,歼灭敌人。宣誓完毕,大禹率领军队与三苗部落进行了一场历时七十天的大战,最终大败三苗。剩余的三苗部众逃往现今的丹江与汉水流域,并逐步被当地的土著氏族部落融合。从此,三苗衰落下去,失去了与中原抗衡的力量。相传,现今聚居在湖南、广西、广东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就是三苗后裔。通过征伐三苗,大禹统一了长江流域,进一步加强了他的王权。

大禹晚年,他的权威已经达到了极致。大禹在位45年(一说10年)的时候,他向东巡狩至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会稽山),在那里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因此把这个山改名为会稽山,“会稽”,也就是会计的意思。在大会诸侯的过程中,古防风国(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首领防风氏迟到了,大禹于是下令处死了防风氏。防风氏所在的防风国是巨人族,传说他有三丈三尺高(约合今7米),大禹处死他之后,他的尸体竟然占据了一辆专车。

鼎在国在,鼎失国亡,九鼎成为“天命”之所在


大禹当着所有氏族部落首领的面诛杀迟到的防风氏,其用意不言而喻,自然是要杀鸡儆猴,树立纲纪。当时,各个氏族部落首领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相对于中央王室来说,可说是一盘散沙,不便控制。大禹斩杀防风氏,使各个部落的首领心惊胆战,从此对大禹唯命是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大禹真正实现了号令天下,成了至高无上的“王”。

大禹在会稽山大会诸侯之后,因年老而病死,享寿约100岁。大禹死后就葬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禹陵乡禹陵村有大禹陵)。

  ——摘自《中国历史长河》第三章《夏朝》(冷雨清著),想要不间断地阅读中国历史,请点击左下角“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更多精彩请关注本博。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鼎在国在,鼎失国亡,九鼎成为“天命”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