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什么处在风口的生鲜电商总飞不起来?

 RichiLin2012 2016-07-25

 

  被认为在风口上的生鲜行业却一直没能飞起来。如果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从2005年易果网成立,已经发展近十年的生鲜电商,历程并不短。但10年时间,面对2万亿的大市场,整个生鲜行业的渗透率却不足5%,这到底是为什么?

  从7月22日媒体爆出的消息来看,天天果园各地门店即将全部关闭,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都会涉及。最醒目的是,北京鹏润大厦对面有家天天果园的首批实体门店,据悉已关闭几个月之久。

  对于关闭门店的原因,天天果园在声明中称,关店是为了服务升级,早在2015年末就将“天天到家”升级为现在的“闪电送”。据其官方表示:“在2016年对公司的商品、服务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这包括公司的生鲜O2O战略。”

  去年5月,天天果园获得由京东领投的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京东与天天果园的合作以及对生鲜电商领域的重视可见一斑。

  既然要发展O2O为何要关闭线下店?天天果园的解释让人有点看不懂。而这次天天果园的线下店关闭一事,会不会导致京东生鲜战略的变化?

  与天天果园关闭门店一事相反的是,今年1月到6月,生鲜电商行业月月都有资本进入,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至少有25家生鲜电商企业获得融资。

  虽然至今96%的生鲜电商没有盈利,更多依然是处于持续烧钱阶段。但显然,生鲜电商依然是资本看好的领域,而这其中发展的核心点就是“生鲜模式”。

  时而群雄并起、时而割据纷争,生鲜电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但谁能抓住这一机遇?生鲜电商的未来商业模式到底该如何发展?天天果园的变化之下,京东将要怎么做生鲜?

  生鲜历程: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是一个最好的淘金时代,却也是一个最为残酷的现实世界。创业者有着冲天斗志,却抵不过赤裸裸的商海浮沉。因为生鲜电商的路上,一个企业一旦出局,就再也回不来了。

  生鲜电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05年,坐落在上海的易果网成立。2008年,出现做小众市场的乐康以及沱沱工社,紧接着2009到2012年间,涌入大批生鲜电商。过多的企业抢食,而彼时市场需求有限,最终很多企业倒闭。

  2013年初,北京“优菜网”寻求转让及上海“天鲜配”被转卖,但这一时间点,也可以说是生鲜电商的转折点——成立仅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在12年底凭“褚橙进京”的事件营销一炮走红,随后的次年初又挑起“京城荔枝大战”,名声大噪一时。生鲜电商再次升温。

  自此以后,能活下来的生鲜电商企业都有资本进入,同时京东、天猫皆杀入生鲜阵营。2015年,百度投资中粮我买网、腾讯注资每日优选,阿里亦不例外,布局易果生鲜C轮融资,京东则是一面打造自己的“獐子岛”生鲜基地,一面投资了天天果园。

  有人欢喜有人忧。持续烧钱的生鲜电商行业呈现了冰火两重天态势。数据显示,2015年进入生鲜行业的34家公司在试水一年的时间就倒闭数十家。令行业警醒的是2016年4月,曾获亚马逊2000万美金投资的美味七七突然宣布倒闭。

  更有戏剧性的是,美味七七的倒闭却被家乐宝品牌宣传做了嫁衣。至此,美味七七被“消耗殆尽”。如此惨败滑稽的结局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然不论生死,显而易见的是,生鲜电商行业是被资本接受和认可的。这源于生鲜电商行业的巨大潜力。

  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生鲜电商每年交易额增速为221.0%、122.6%及93.2%,截至2015年底交易量已经达到了560亿元。即便如此,这一数据与预期中全国数万亿的生鲜产品市场规模有着天壤之别——因为目前整个生鲜行业的渗透率不到5%。

  较而言之,市场规模同样在2万亿级的服装市场,电商的渗透率早就达到30%。这不能不引人思考:发展近10年且倍受资本青睐、渗透率不足5%的生鲜电商企业何去何从?

  十年,对很多企业意味着一去不复返。而对于实力玩家来讲,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