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禅修初体验● 文 / 观扬 图 / 善国 “妈妈,我们今天晚上要坐禅……不是‘座谈’啦!是‘坐禅’……”走在通往念佛堂禅修场地的路上,一个甜美的声音闯入耳际,看来我们的小营员们对进入静修营的第一次禅修体验还是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晚上7点整,界文法师准时来到念佛堂,为等待在这里的营员和义工师兄们开示禅修的要领和方法。“禅”这个名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禅所蕴含的真正内涵却很少有人能领悟,因此禅修对大众而言显得高深莫测。 法师告诉年轻的营员们,禅不仅是一种意境,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从佛陀的根本教法来看禅修,其实并不神秘,它是朴素的,就是从当下的身心做起。它的下手处不在他方世界,就是此时时刻在座每一位的身心。当我们把觉照力转回到自己的身心上,意识到它正在发生什么、经历什么、体验什么时,当我们带着一颗好奇心,想要去了解、认识和体会时,你就已经走在禅修的道路上。” 此时此刻,年轻的学子们都在专注地聆听。虽然禅修已经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但要获得正确的禅修方法与心要并不容易,很多人还停留在“盲修瞎炼”的层面。此次静修营特别安排经验丰富的法师带领大家进行禅修体验,就是希望年轻的学子们能从浮躁的心灵状态中走出来,回归到心的安宁与觉知中。 谈到禅修的核心要素,界文法师要求大家在探索自己内心的同时,要培养三个特质,那就是“念”“定”“慧”:念的结构是今和心,也就是当下的心。念的练习需要我们用柔和、友善、旁观者的态度,中立且自然地去了解自己此刻的心;定,是让心从动荡、纷乱、繁杂的状态转向清澈、纯粹、统一和专注的状态;而慧,则是在了解的同时有所洞察。法师说:“在观察自己身心状态的同时,努力培养这三个心灵品质,心就会不断成长,身心也会在禅修过程中达到一种平和喜悦的状态。” 那么,在实际禅修过程中如何用心呢?法师让我们从“四念处”入手,即从身、受、心、法这四个方面来观察当下的种种现象。 身,即是对身体的姿势、动作、呼吸保持觉照,对呼吸的观察和调节也是佛教传统中重要的禅修方式。 受,是通过对内心感受的观察来认识自我,受分为苦受、乐受和中性的感受,观察自己的心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否有了烦恼和执著,是否能做到“风动而心不动”。“知道、知道、知道”,法师连用了三个知道来强调这种了了明知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禅修中训练观照,才能在生活中如如不动,无论顺境、逆境,都保持一颗禅者的平常心。 心,心的念处在于要了解心的状态,从而去关爱它。法师说:“我们经常在思维时评判自己的思维,过多的自我批评会让我们心烦意乱,因此对心念的观察要非常善巧,要成为心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法,则是和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发生关系的一切事物,要对其有所觉照和领悟。法师带领大家通过对声音的观察,来认识声音的本质是无常的,来了又去,生了又灭。以这些认识为基础,才能逐步契入禅的智慧。 掌握了心法,还需要实修。经验丰富的界文法师从站姿开始,指导营员们对身心进行观察——是否用友善、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自己?是否观察到自己身体的每个部分是紧张还是放松的……在法师的循循善诱下,营员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腰、膝盖、手指,试着用慈悲的心和它们对话,感受它们的状态。“禅就是用更少的能量做更多的事。禅修的重心就在于放松和觉知。两点同时进行,不断深入,从而开启健康的禅修。” ……安静,此刻念佛堂的安静,每一个人的安静,每一颗心的安静……一呼一吸之间,时空在轮转,念头在生灭。 二十分钟的坐禅,二十分钟与自己身心独处。在这一片寂静中,每一个人都沿着心念的小径渐渐走向内心深处…… 无论是念头的起落,还是身体的张弛,对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都只是一次初尝禅味的体验。这次菩提静修营短暂的禅修经历,将这些莘莘学子们徐徐引到禅境花园的入口,得以一窥其中的美妙…… 【 阅读 · 转发 · 投稿 】 ▼更多分享 · 法宝结缘 www.putishuyuan.com 投稿 · ptsy1111@qq.com 微信 · xiyuanyaji 长按二维码关注菩提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