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脓灸

 花二庄幼儿园 2016-07-25
    古籍《局方发挥》告诉我们:“凡著灸疗病,虽然数足,不得疮发脓出,其疾不愈。如灸疮不发,按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矣”。《针灸资生经》也说:“凡著艾灸,得灸疮发,所换即愈,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灸后过数日不发,可于疮上再灸二三壮即发”。当然,运用化脓灸我们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应症,不应滥用,最好是用于慢性病和疑难病。

   下面我介绍几个病例:

 

1、阻塞性肺病

        (包括现在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肺病),徐灵胎云:“哮病非灸不除根”,我根据冬病夏治的理论,结合古人和当代一些针灸家的经验。在每年伏天给患者施瘢痕灸治疗,每年一次,连续治疗三年多能达到理想的疗效。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在未发病之时扶益正气,使患者身体强壮。瘢痕灸有攻逐寒痰伏饮之意。人身之气,血贵乎流行,血不行则结淤成痰。气不行则留饮凝滞,故温阳益气,化痰逐饮,为治喘之妙招。

其处方用穴,1、大椎、肺俞 2、风门、灵台、膻中 3、膏肓、大杼。如果青少年及成人病程不长,发病在三年以内的,症状较轻的一般首次就能取得明显的疗效,甚至痊愈。较重的病程长的患者,必须要每年一次,连续三年最好。穴位加减,如患者喘息较重,甚至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者,第一次就可以加灵台。痰涎壅盛加天突(我觉得灸天突在前边留下瘢痕不好看,后来我给患者灸时都用脾俞)。极度虚弱的患者加膏肓。肾虚气逆而致喘者加气海,平时痰多湿重者加中脘,常有自汗、盗汗者加陶道。上述随症配穴。我采取的化脓灸艾粒坚大,火力重猛,化脓时间长(40-50天)。每年一般以灸三四个灸点为宜。特别强调的是,肺喜润而恶燥。入秋之后湿去燥来,初秋燥而热,深秋燥而凉,故秋后不宜再灸。所以化脓灸以小暑开始至白露节止最为适宜。

2:慢性泄泻的灸法治疗:

       慢性泄泻患者:初属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常、胃肠功能紊乱、日久脾阳日衰而损及肾阳,重失其蒸化之力。出现精神疲惫,手足清冷,形萎消瘦。泻下每多完谷不化,缠绵日久,体力日益虚弱。此时症亦属虚属寒,累及脾肾,宜用灸法,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此其一。《金匮翼》云:“有久泄不止,百药无效。此必有滞积在肠胃之间,积一日不去,则泄一日不愈。此类患者泄泻次数不多,而以腹部隐痛,便下如痢为主证。很像西医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久者同样有阳虚病症,这也是用瘢痕灸的第二原因。

       瘢痕灸选穴处方:1、关元、天枢,我们用关元,培肾固本,温阳调气。关元又是小肠的募穴。天枢:用来疏调肠腑,理气消滞,主腹痛腹泻,痢下等症。2、大椎、膏肓,为强壮整体之要穴,于第二年灸之。本法以关元,天枢为主穴,益气温阳与疏调肠腑并顾,且二穴为大、小肠之募。关元为任、督、冲一源三岐之源,所谓肾间动气所在。天枢也有天气与地气交错枢要之意,则其治意义不必局限于本腑之募。至于大椎、膏肓,为强壮成方,治诸虚劳损,慢性泄泻迁延日久,经灸治后泄泻虽止,体力之虚并非短期所能康复,次年施以强壮灸,能巩固疗效,充实体质,实以必要。化脓灸之艾柱以一当十,九壮抵百壮之功。灸后形成局限性深度灼伤,已达到化脓目的,如不足量,必须增补足数,制成艾粒之时,可酌加肉桂末。更助其温阳香窜之力,腹部施灸时,手法操作宜轻柔而密。灸治之后,停止一切药物治疗。

另外:我在临床上用瘢痕灸还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风湿、类风湿等好多慢性病,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在此一一介绍。

       总之:灸法的运用也各具特色,杭州的罗诗荣教授的“督脉灸,也叫长蛇灸”就与众不同,具有灸的面积广,温通力大的特点,用于一些慢性痼疾确有较好的疗效。因为他选的穴位是整个脊柱,是督脉之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具有调节,统摄诸阳经的作用,脊柱两侧之华佗夹脊穴与全身脏腑相关联,五脏六腑之腧穴均寻行于脊柱两侧,具有调整全身机体功能之效,以此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非常值得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