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这点事儿,马虎不得!除了需明确其合并症的联合用药外,还要知其用药的所以然! 来源:“药评中心”公众号 1、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单药首选长效钙拮抗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也可考虑选择ARB 点评:单药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宜选择药物联合治疗,包括ARB+利尿剂、ARB+CCB、CCB+利尿剂,三药联合使用选择ARB+CCB+利尿剂。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降压治疗和抗动脉硬化治疗。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动脉的顺应性,降低收缩压;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收缩压,减小脉压差。 2、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限盐,减轻体重 点评:因为ACEI可降低血压,减少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前、后负荷;减少AngⅡ的生成,抑制AngⅡ对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促增生作用;减轻醛固酮的促进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所以,ACEI长期应用可抑制并逆转心血管重构,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心肌硬度。 3、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首选β受体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 点评:避免降压过快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患者应选择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 4、高血压伴心力衰竭 首选ACEI+螺内酯类利尿剂,不宜选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重度心力衰竭时) 点评:心衰需要大量迅速利尿、降低心脏容量负荷、缓解肺淤血,因此需要使用短效利尿剂。 ACEI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等作用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外周血管和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供,减少心肌纤维化,延缓心肌细胞的凋亡。 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首选ACEI,α受体阻滞剂,也可选用钙拮抗剂,不宜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点评:ACEI对高血压合并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存在保护作用。 6、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 首要任务为控制体重、限制热量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降低总胆固醇,增加HDL,或选用ACEI、钙拮抗剂等;不宜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点评:β受体阻滞剂在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等。 7、高血压合并肾脏病变 可选用钙拮抗剂或双通道排泄的ACEI;但当内生肌酐清除率<30>30>不宜选用ACEI 点评:ACEI禁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侧肾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它可造成外周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进而造成肾功能损伤。 8、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 可选用钙拮抗剂、ARB,不宜选用利尿剂 点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可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其它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等也存在此作用。ARB如氯沙坦等,不仅存在降压作用,也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9、高血压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可选钙拮抗剂,不宜选用β或α受体阻滞剂 点评:支气管平滑肌上存在β受体,β受体阻滞剂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增加呼吸道阻力,故α或β受体阻滞剂有时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因此气道功能损伤的患者禁用。 10、高血压伴精神抑郁症 可选择钙拮抗剂或ACEI,不宜选用利血平、甲基多巴和含利血平的复方制剂 点评:利血平、甲基多巴可降低5-羟色胺、去甲基肾上腺素、甲基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浓度,长期应用可引起抑郁症状。 11、妊娠期高血压 在接受非药物治疗措施后,当血压≥150/100 mmHg时可开始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硫酸镁、甲基多巴、拉贝洛尔、氢氯噻嗪及硝苯地平,禁用ACEI或ARB 点评: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选择原则包括对胎儿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心每搏输出量、肾血流量及子宫胎盘灌注量,不致血压急剧下降或下降过低。 12、高血压伴消化性溃疡 不宜选用利血平及其复方制剂 点评:利血平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用药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对占优势,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加重溃疡。 13、高血压伴脑血管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宜降压过低; 出血性脑卒中应紧急降压; 脑梗死溶栓时慎用静脉降压药; 病情稳定时选用钙拮抗剂 点评:针对脑卒中高血压的治疗应以维持脑灌注压、预防脑卒中复发为目的,在充分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的基础上,遵循个体化原则,谨慎地选择合理的药物。长效CCB不仅具有较好的平稳降压作用,还具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作为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 14、围手术期高血压 乌拉地尔具有自限性降压作用,使用大剂量时也可不产生过度低血压,是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常用药;硝普钠、硝酸甘油、艾司洛尔、拉贝洛尔等也可用于围手术期高血压。 点评: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适用于术前血压控制。 高血压急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紧急处理。但短时间内的血压急骤下降,可能使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应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的措施,宜采用静脉给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