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暑 | 立秋后多地仍是“高烤”模式你需要一份防暑指南

 欧阳秋桂 2016-07-25

  虽然立秋已过,但暑热似乎并未“走远”。最近,全国大部分地区连日晴朗,光照强烈。北京市气象台昨天16:30发布高温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今明两天,北京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超35℃,城区及以南的局部地区可达36至37℃,京城开启“烧烤模式”。而南方地区在台风过境后,又开始重回闷热。酷暑考验着我们的身体和忍耐力,中暑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在“高烤”模式之下,一份防中暑指南是必备。

  办公室一族也可能出现中暑

  对于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暑,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办公室一族”虽然是在空调房里办公,可是中暑的几率也是很大的。比如:从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调得很低的空调房时,极易发生中暑;长时间坐车或坐飞机,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通风降温条件又不好时,也容易导致中暑;进行运动健身锻炼等大量出汗的活动,没有很好地补充水分,且从有空调的房间出去时,也易中暑。

  空调温度不宜开得过低

  如何避免中暑?办法其实也不难,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每天应抽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

  在外面受热回来忌“快速冷却”

  另外,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有慢性疾病的人员,在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外出受热归来,忌“快速冷却”,不要立即去吹空调、吹电扇、洗冷水澡。


  高温环境下营养要有保障

  为了应对高温,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还要做好营养保障。高温环境下,胃肠运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消化功能减退,并常常出现食欲减退。

  要多喝水,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尤其是高温作业的人群,更要注意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出汗多的人可饮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可饮一些消暑清热化湿的凉茶,或饮冬瓜、莲蓬、薏米仁汤水等。此外,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等也是方便理想的消暑饮料。

  具体的防暑知识读图了解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