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100 个大型矿床的勘查史例

 大宇大宇 2016-07-25

国外100 个大型矿床的发现史例,勘查史例涉及的矿床类型包括: 斑岩型铜钼矿床、斑岩型金( 铜金) 矿床、卡林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Sedex 型矿床和其他类型矿床。每个矿床的发现史均包括地质背景、勘查与发现、小结三部分内容。供从事矿产勘查、成矿理论研究的人员和地质专业人员参考


本篇资料翔实,内容较长

建议收藏细读!


斑岩型铜钼矿床


  1. 智利斯潘赛铜矿床

  2. 智利加比苏尔铜矿床

  3. 智利克夫拉达布兰卡铜钼矿床

  4. 智利曼萨米纳铜矿床

  5. 智利萨尔迪瓦尔铜矿床

  6. 智利洛斯佩拉姆布雷斯铜钼矿床

  7. 智利科亚瓦西铜矿床

  8. 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床

  9. 智利埃尔特索罗铜矿床

  10. 智利达米亚纳铜矿床

  11. 印度马兰杰坎德铜矿床

  12. 加拿大波普勒湖铜钼矿床


斑岩型金( 铜金) 矿床


  1. 澳大利亚卡迪亚里奇韦铜金矿床

  2. 澳大利亚古努姆布拉铜金矿床

  3. 加拿大阿夫顿铜金矿床

  4. 秘鲁安塔帕凯铜金矿床

  5. 智利马尔泰和洛博铜金矿床

  6. 智利雷富希奥金矿床

  7. 阿根廷下德拉阿伦布雷拉铜金矿床

  8. 印度尼西亚巴都希贾乌铜金矿床

  9. 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铜金矿床

  10. 菲律宾远东南铜金矿床

  11. 菲律宾丁基迪金铜矿床

  12. 巴布亚新几内亚奥克特迪铜金矿床

  13. 巴布亚新几内亚比尼山铜金钼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1. 美国杰里特峡谷金矿床

  2. 美国双河金矿床

  3. 美国戈尔兹特克金矿床

  4. 美国金坑金矿床

  5. 美国孤树金矿床

  6. 美国阿基米德金矿床

  7. 美国帕普莱恩和南帕普莱恩金矿床

  8. 印度尼西亚梅塞尔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1. 美国迈德斯金矿床

  2. 美国麦克唐纳金矿床

  3. 美国斯利珀金矿床

  4. 美国麦克劳林金矿床

  5. 美国朗德山金矿床

  6. 美国布尔弗罗格金矿床

  7. 美国梅斯基特金矿床

  8. 玻利维亚圣克里斯托巴尔银锌铅矿床

  9. 玻利维亚科里科洛金银矿床

  10. 阿根廷班瓜尔迪亚山金银矿床

  11. 日本菱刈金矿床

  12. 巴布亚新几内亚米西马金银矿床

  13. 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多拉姆金矿床

  14. 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尔盖拉金矿床

  15. 印度尼西亚韦塔岛金矿床

  16. 印度尼西亚凯利安金矿床

  17. 印度尼西亚古农蓬科尔金银矿床

  18. 菲律宾维多利亚金矿床

  19. 阿根廷贝拉德罗金银矿床

  20. 智利埃尔佩尼翁金银矿床

  21. 智利拉科伊帕银金矿床

  22. 智利埃尔印第奥金银铜矿床

  23. 智利帕斯卡金银矿床

  24. 秘鲁佩里纳金银矿床

  25. 多米尼加普韦布洛维霍金银矿床

  26. 美国天堂峰金银汞矿床

  27. 秘鲁亚纳科查金银矿区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1. 澳大利亚斯卡德尔斯锌铜矿床

  2. 澳大利亚埃洛伊斯铜金矿床

  3. 澳大利亚奎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4. 澳大利亚赫利尔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5. 澳大利亚欧内斯特亨利铜金矿床

  6. 澳大利亚尼夫蒂铜矿床

  7. 西班牙东阿瓜斯田尼达斯铜锌矿床

  8. 葡萄牙内维斯科尔沃铜锌矿床

  9. 墨西哥圣尼古拉斯铜锌银金矿床

  10. 加拿大埃斯凯河金银矿床

  11. 美国克兰登铜锌矿床

  12. 智利坎德拉里亚铜金矿床


Sedex 型矿床


  1. 澳大利亚“世纪”铅锌矿床

  2. 澳大利亚坎宁顿银铅锌矿床

  3. 澳大利亚杜格尔德河铅锌矿床

  4. 澳大利亚埃卢拉锌铅银矿床

  5. 澳大利亚索比希尔斯铅银锌矿田

  6. 澳大利亚阿布拉铅银铜金矿床

  7. 加拿大霍华兹山口铅锌矿床

  8. 美国“红狗”矿区阿加拉克铅锌矿床

  9. 墨西哥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锌铅银矿床

  10. 爱尔兰里申铅锌矿床


其他类型矿床


  1. 美国克朗朱厄尔金矿床

  2. 美国福蒂蒂尤德金银矿床

  3. 美国科夫金银矿床

  4. 加拿大沃伊塞湾镍铜钴矿床

  5. 加拿大伊勒湖钯矿床

  6. 加拿大北部马斯科克斯含铂族金属侵入体

  7. 西班牙阿瓜布兰卡镍铜铂族金属矿床

  8. 美国蒙大拿坦纳尔斯金银锌铅矿床

  9. 澳大利亚芒特莱松金矿床

  10. 澳大利亚基兹顿金矿床

  11. 加拿大赫姆洛金矿床

  12. 加拿大卡萨贝拉迪带金矿床

  13. 澳大利亚维克多迪法恩斯金矿田

  14. 澳大利亚水罐山金矿床

  15. 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铜金铀矿床

  16. 新西兰麦克雷斯金矿床

  17. 秘鲁拉奎诺阿砂金矿床

  18. 美国波戈金矿床


国外100 个大型矿床的发现史例

斑岩型铜钼矿床


智利 · 斯潘赛铜矿床


01

地质背景


斯潘赛( Spence)斑岩型铜矿床,位于智利北部Ⅱ区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东北120km处,海拔1700m,离智利北部古新世斑岩型铜矿带的赛拉戈达(Sierra Gorda)铜矿区仅10km。安托法加斯塔卡拉马塔公路穿过其间。该矿床是为了纪念里约阿尔戈姆(Rio Algom)公司前西加拿大勘查部经理科林·斯潘赛,以他的姓氏命名的。1996年,他代表里约阿尔戈姆公司在菲律宾评估矿地时,遭枪杀身亡。

 

斯潘赛矿床与北北东向排列的石英二长岩岩株和岩墙有关。这些岩株和岩墙穿插在晚侏罗世和白垩纪的安山岩和火山碎屑中。矿化作用局限于3个多期次的火山中心内,其间有岩墙相连,面积873×1km2。这些火山中心,尤其是南部的一个,也含晚期热液角砾岩。相关的蚀变表现为,中心是早期的钾硅酸盐岩,边缘为晚期的绿泥石化与绿磐岩化蚀变矿物组合。深成硫化物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有少量斑铜矿和辉钼矿伴生,后者呈细脉产出(含石英或不含石英),或呈浸染状颗粒产出。


矿床表生作用带很发育,由淋滤带、氧化带和富集带组成,覆在深成硫化物之上。富集带在最南部的斑岩中分布广,厚20150m,平均60m;其上的氧化带厚070m。主要氧化铜矿物是氯铜矿、羟胆矾、硅孔雀石和赤铜矿,而辉铜矿和铜蓝是富铜硫化物。


02

勘查与发现



塞罗科罗拉多( Cerro Colorado) 铜矿位于斯潘赛矿床以北的古新世斑岩型铜矿带中,里约阿尔戈姆公司是塞罗科罗拉多斑岩型铜矿的所有者和经营者。1993年,该公司在智利I 区执行一项重大勘查计划,主要勘查方法是按预定的网度布置反循环钻探,集中调查塞罗科罗拉多矿山以北和以南被砾石层和熔结凝灰岩覆盖的地区。钻探被认为是检查被遮盖的南美大草原的最可靠手段,目的是为了取得可靠的基岩地球化学样品。因为以前对塞罗科罗拉多矿床进行过瞬变电磁测量和激发极化法测量,均未取得可靠的效果。而且,该公司的竞争对手用地球物理方法在智利北部勘查隐伏矿床,也未获成功。

 

在广袤的被砾石层和熔结凝灰岩覆盖的南美大草原” ( 在这里实际上是荒漠) 上,起初用5个间距很宽的深达200m 的钻孔进行探测,目的是检查盖层到底有多厚。厚度>200 m 便被认为过大,而且下面未必有具经济价值的铜矿。但是,如果基岩埋深<200>,则只需用间距2 km 200m的钻孔进行探测,就足以圈定具备塞罗科罗拉多矿床全部特征的一个2 亿t 的矿体。用这种方法,整个大草原仅用几周的时间就足以探测完毕。

 

由于I 区的大部分砾石层和熔结凝灰岩厚度过大,公司决定1994年将工作转移到II 区,因为那里的大部分古新世斑岩型铜矿带是无人承租的矿地,而且交通条件要方便得多。根据各种地质准则,特别是根据离已知铜矿产地和推断的构造交叉点很近,共选择了6 块无人承租的矿地,并进行了钻探。诺拉矿地( 100%为里奥奇列克斯S.A. 矿业公司控制,而1995年以后,里奥奇列克斯S.A. 矿业公司又是里约阿尔戈姆公司100% 探股的附属公司) 是这6块矿地之一,最后也是用钻探来检验矿地。在其他矿地以前已打了反循环钻总进尺约30000m,均未见矿。

 

在诺拉矿地打的头4 个钻孔中,有3 个打到了基岩,有1 个在山麓砾石层系底部打到了弱异常的外生铜矿。这些结果足以让人作出决定,用间距1 km的钻孔对大草原进行进一步探测。9号钻孔砾石层底部再一次打到外生铜矿( Cu平均品位1% ,厚2 m) 10 号钻孔在泥岩化的斑岩中打到辉铜矿弱富集带( Cu平均品位0.15% ,厚10 m) ,这一发现为继续执行钻探计划提供了动力。

 

当打11 16 号钻孔时,因为当时已签订了收购邻近矿地的协议,又恢复到原定的2 km网度,结果转移了对新确定靶区的注意。由于到1996年中期已完成了这项工作,所以又重新在靶区钻探。

 

19 号钻孔终于发现了斯潘赛矿体,见矿厚度120m Cu 平均品位2% ; 1996年底,共打了56 个反循环钻孔,总进尺9000m

 

发现矿体后,对斯潘赛矿体之上的大片砾石层进行了化探和物探工作。根据在斯潘赛矿体之上和其界限以外进行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 用酶浸出法测定卤化物和稀土异常) ,里约阿尔戈姆公司的领导层得出结论说,这种方法不能测出隐伏的铜矿。航空和地面磁法测量揭示的异常与铜矿无关,而激发极化法测量都在矿体之上揭示出明显的极化率异常。


1997 年初,在斯潘赛矿体上共打了81 个间距为200m 的垂直钻孔,外加6 个倾斜钻孔。依据这些钻探结果,宣布矿床资源量约为3. 5亿t 矿石, Cu平均品位为1% 。此后不久,开始进行间距为100m× 100m 的加密钻探; 1999年中期,总共打了391 个岩心钻孔,总进尺106600m126 个反循环钻孔,总进尺18100m。钻孔最大深度为300m。从1997年到1999年,共挖掘了1100m 的巷道,目的是采取供冶金试验用的大样( 全巷样品) 1998年以来进行的预可行性研究表明,该矿床可以进行露天开采( 产能为70000t /d) ,继之用堆浸法和溶剂萃取电积法( SXEW) 处理氧化的和局部富集的矿石,其余矿石则进行磨碎和浮选。斯潘赛矿床目前由比林顿公司控股,2000 年后期由里约阿尔戈姆公司接管。


03

小结



斯潘赛矿床是由于对位于智利北部第二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带的大草原进行按网度系统钻探而发现的。虽然所采用的勘查战略是在智利北部勘查斑岩型铜矿取得较好效果的手段之一,但是要取得成功无疑也需要几分运气。化探和物探在斯潘赛矿床发现中没起作用,尽管相关的承包者声称并不是这样。


斯潘赛矿床在开始执行II 区勘查计划不到2 年,在诺拉矿地开始工作后不到1 年即告发现。

 

智利 · 加比苏尔铜矿床


01

地质背景

加比苏尔(GebySur)斑岩型铜矿床位于智利北部II区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以东198km处,是智利北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最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带的一部分,坐落在巨型丘基卡马塔矿床和埃斯康迪达矿床之间。其中,埃斯康迪达矿床是1981年发现的。

 

加比苏尔铜矿主要产在后古生代的等粒状花岗闪长岩和一群石英闪长岩岩墙中,后者沿矿床西侧穿过蚀变的安山岩和粉砂岩,并与之接触。花岗闪长岩体至少被4期晚始新世英闪斑岩切割,后者组成不规则的、体积有限的岩体。该矿床的位置似乎受到南北向的多梅克大断层分支的次级北东向断层的影响。


加比苏尔矿床大部分发生了钾硅酸盐蚀变,以黑云母为主,其中绢云母蚀变带的范围最小。钾硅酸盐蚀变向外过渡为绿磐岩蚀变,后者以明显的绿帘石锋面为界。与本成矿带的许多其他斑岩型铜矿相比,加比苏尔铜矿的石英细脉并不丰富。深成硫化物呈细脉浸染状颗粒出现,分带清楚,中心为不含黄铁矿的黄铜矿和少量斑铜矿,边缘只有黄铁矿。


矿床中心的低黄铁矿部分的特点是北东向氧化带发育,面积约2.2×1.5km2。铜矿床氧化带厚100~200m,其下只有少量辉铜矿。氧化带的主要铜矿物为硅孔雀石和沥青褐铁矿(含铜针铁矿),此外还有少量水锰辉石和氯铜矿。氧化带向外过渡为黄钾铁矾淋滤铁帽,覆盖在矿床的黄铁矿边缘上。


02

勘查与发现



1991 年,智利CODELCO公司开始对智利北部山麓砾石层和熔结凝灰岩之下的隐伏斑岩型铜矿进行系统勘查。首先执行的是卡拉马苏尔项目,目的是勘查丘基卡马塔矿床和萨尔瓦多矿床( 在丘基卡马塔矿床以南450km) 之间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斑岩型铜矿带。

 


图1 智利加比苏尔斑岩型铜矿床的深成硫化物分带模式

以此作为勾划智利北部加比苏尔斑岩型铜矿形状和外界。


卡拉马苏尔项目的地质重新填图(比例尺15万或110)转包给SERAGEOMIN(国家地质局)。重新填图的重点是查明构造和火成岩特征,得到大量放射性年龄测定支持。在填图的同时,19911992年进行了水系地球化学测量和航磁测量。地球化学测量包括采集80目的粉砂和重砂样品,以及只由蚀变碎屑和褐铁矿碎屑组成的样品。航空磁测用固定翼飞机进行,航线间距1km,标准离地高度200m

 

根据从卡拉马苏尔项目中得到的地质、地球化学和航磁结果,对一些地区进行了更详细的勘查。

 

加比苏尔区缺乏明显的蚀变现象和已知铜矿化,是根据异常的北东向结构、微弱的铜异常含量和适中的航磁低选定的,但仅被定为三级地区。因此,直到1995年中期,在筛选了最优先远景区之后,才进行后续调查,开始对大约20×10km2的地段进行120000地质填图。

 

填图期间,在很大一片山麓砾石层中,发现一块出露面积约3×3m2的基岩露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中有钾硅酸盐岩蚀变和痕量氧化铜矿物存在;对分离出来的黑云母样品用钾氩法进行了放射性年龄测定,得出的年龄为43Ma,证实该蚀变和矿化确实属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斑岩型铜矿带的一部分。

 

1995年后期,受铜矿产地之间有成矿亲缘关系的鼓舞,穿过露头及其两侧的砾石层,用十字镐挖了一个探槽。浅的砾石盖层之下的基岩含氧化铜矿物和斑岩型铜矿的A型石英细脉,采集的刻槽样品含铜600×10-6

 

由于1995年剩下的预算有限,加之怕万一得到了否定的结果会使矿点过早下马,所以决定将砾石层覆盖下的矿点钻探推迟到1996年初,等主要项目的资金到位再说。拿到资金后,开始沿垂直于探槽的方向打了3个反循环钻孔,间距为400m。钻屑显示花岗闪长岩中含浸染状黄铜矿和少量氧化铜矿物及0.1%0.2%Cu。由于钻屑中的黄铁矿与黄铜矿之比明显偏低,所以决定沿第二条钻探线向南再打6个钻孔(间距仍为400m)。在这些钻孔的钻屑中,氧化铜矿物的数量更多,因此决定向南继续打一排间距为400m的钻孔。15号钻孔打到了6m厚的氧化铜矿,平均Cu品位为0.8%,在19号钻孔,氧化铜矿段厚度增加到100m,品位大致相同。于是,加比苏尔矿床宣告发现。

 

此后,在1996年期间,对发现孔以南被砾石层覆盖的大草原进行了大致为(300400m)×(300400m)的网格钻探。全部钻孔都是反循环钻,大多数钻孔向西倾斜70°。结果确定了一个氧化铜矿和深成硫化物堆积之上的淋滤铁帽交互带,地表面积约3×2km21997年初,聘请了一位专家,请他利用头44个反循环钻孔的钻屑为加比苏尔铜矿建立模型。这项工作的最大成绩在于,它能对氧化带下面的硫化物比值作出直观的评估。硫化物带经蚀变作用后显示出了大致分带模式。

 

在缺乏地表资料的情况下,这个不断更新的硫化物分带模式有效地限定了进一步钻探的面积,将在见矿地段以外打的钻孔数降到最小。因此,决定以后打的钻孔全为金刚石钻,头7个钻孔是双90眼反循环钻孔。双眼钻孔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之间存在某些差别,但没有系统偏差。从1997年到1999年,又开展了两次倾斜钻探战役,共打了249个钻孔,总进尺51659m,间距从200m最后加密到100m2000年,将两条正交线的钻孔(一条是东西向的,另一条是南北向的)间距加密到50m,以检查氧化铜矿的连续性。也是在2000年,打了21个垂直PQ岩心钻孔,以获取岩心进行化验。

 

在加比苏尔矿床得到充分肯定以后,又在加比苏尔区的砾石平原进行了各种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法(地面磁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声频大地电流法———CSAMT)试验。据称,利用酶浸出法和活动态金属离子法的宽间距(1×0.5km)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了隐伏铜矿,但发表的结果不太令人信服。不过,确实记录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地球物理响应,如磁力低和极化率高等,对全区另外几个微弱的极化率高值点进行过钻探检验,结果表明,南面的埃尔维拉矿点含类似的氧化铜矿化,但品位低得多,北面的泽乌斯矿点主要含黄铁矿。

 

2001年开始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加密钻探,建设竖井和小规模的冶金试验等。

 

03

小结



加比苏尔矿床是经过历时5年的系统区域勘查发现的,但对加比苏尔区的评价历时不到1年。


这是继地质填图以后续试钻()的直接结果。矿点尺度的化探和物探工作,在发现过程中没起作用;不过,水系地球化学测量和航磁测量对选定靶区有所帮助。熟悉斑岩型铜矿地质的地质学家进行的仔细填图是获得成功的要素,因为他们在见到潜在矿石级矿段之前,坚持打了19个宽间距的钻孔。

 

从加比苏尔矿床发现至今已过去了好几年了,智利CODELCO公司预算程序上的问题,总共耽误了大约1年多时间。


智利 · 克夫拉达布兰卡铜钼矿床


01

地质背景


克夫拉达布兰卡( Quebrada Blanca)矿床是一个斑岩型铜钼矿床, 位于智利北部伊基克港东南约250km 处的高海拔区。矿床是引人注目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斑岩铜矿带的组成部分。钾硅酸盐蚀变和晚期绢云母蚀变, 以及伴随的硫化物矿化, 都赋存在等粒状闪长岩中, 后者为石英二长斑岩所侵入, 石英二长斑岩又为成矿间石英和长石质斑岩岩墙及热液角砾岩所切割。矿床开采之前,这些岩石部分地隐伏在薄层的中新世山麓砾石之下。

 

02

勘查与发现



大约是在20 世纪的头几十年, 曾经从克夫拉达布兰卡的一些浅部采坑中开采过少量的氧化物铜矿。1957年, 智利勘查公司( 安纳康达公司在智利的子公司) 的地质人员对区域航空彩色摄影测量作地面检查时, 识别出这个矿产地是一个斑岩型铜矿系统。该公司立桩圈出了这块矿地, 并评估了表生富集带的潜力, 但是没有进行任何钻探工作。1971年, 安纳康达公司在智利的资产被没收, 克夫拉达布兰卡矿产地转为国有。

 

1973 ~1974 年期间, 智利地质调查局在克夫拉达布兰卡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 激发极化) 研究。根据研究结果, 国有采矿机构———智利CODELCO公司在1975年打了一个岩心钻孔。该孔打到了约12 m厚的辉铜矿富集层, 平均含铜1.39% ; 但是, 后来证实只是切过了富集层的边部。


1975 年, 苏必利尔石油福尔孔布里奇集团(Superior oil-Falconbridge group) 得到了早先的有关克夫拉达布兰卡的资料, 并对这块矿产地发生了兴趣。1977年与智利政府签定了一项外国投资协议, 赢得了该项目51% 的股份。该集团新建了智利子公司, 即唐娜伊内斯(Dona Ines ) 矿产勘查公司, 并于1976年末开始在克夫拉达布兰卡进行地质工作, 不到一年就打了头一个钻孔, 打到了32 m厚的高品位辉铜矿富集层, 平均含铜2.17% 、钼0. 01% 。

 

完成了1∶1 万比例尺的矿区填图之后, 又在克夫拉达布兰卡蚀变带的出露部分开展了更详细的地质和蚀变填图以及铁帽解释工作。铁帽研究包括: 褐铁矿填图, Cu、Mo、Au、Ag 和K2O 的地球化学分析, 根据薄片和X 射线衍射测试确定总体蚀变矿物组合, 以及残余硫化物的研究。研究了500 多个地表样品中的残余硫化物。铁帽中的残余硫化物是一些通常因受石英包裹而逃脱了表生氧化作用( 通常也未参与辉铜矿富集作用) 的硫化物。残余硫化物是用高倍显微镜在油浸光片中鉴定和计数的。利用残余硫化物确定的( 黄铜矿±斑铜矿) /黄铁矿比值明显偏高的带, 可能有足够多的原生铜矿经受了表生富集作用。

 

针对所有的地质参数编制了一套1∶2000的叠合图, 编图参数是利用克夫拉达布兰卡的露头填图和样品测定而取得的。它们是: 岩石类型, 结构, 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蚀变矿物组合, 褐铁矿类型, 石英细脉的种类( A、B、D) 和丰度, 残余硫化物的比例和丰度,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然后, 利用这些基本数据来预测隐伏的辉铜矿富集层, 并由此确定初始钻探地点。亨特等人(1983 , 1985) 指出, 叠加有绢云母蚀变和含铜残余硫化物( 特别是斑铜矿) 强烈发育的石英细脉和钾硅酸盐重合带, 是高品位(> 1% ) 铜富集的最重要标志。这些参数是选择钻探孔位的重要准则。

 

1982 年底, 根据地表的180 个岩心钻孔和地下坑道的54 个岩心钻孔圈定了富集层, 钻探总进尺近44000m。从1979年年中起施工地下坑道, 包括富集层底部附近2. 6km 长的平硐和12 个天井, 其目的是查明地质和品位的连续性, 并提供冶金大样。

 

1983 年世界铜价明显下跌, 使采用浮选法回收硫化物的克夫拉达布兰卡矿床变得不经济了,因此资源被封存。苏必利尔石油公司被美孚石油公司兼并, 后者在1984年决定放弃该项目。此后,克夫拉达布兰卡归还给智利的一个政府机构, 即国家矿业公司(ENAMI ) , 该公司于1988 年对矿床进行国际招标。科明科(Cominco) 公司中标。克夫拉达布兰卡矿床现在由科明科泰克(Cominco- Teck) 集团、普达韦尔矿业公司( SMP) 和ENAMI控制。科明科泰克集团的新增勘查工作量不太大, 但开展了激发极化测量。在矿体边缘的黄铁矿带上方观测到极化率异常。1990~1991年, 采用SMP 公司的薄层细菌堆浸技术进行了冶金试验工作, 并开展新的可行性研究, 矿床于1994年露天开采并以溶液萃取电积法( SXEW) 回收铜。

 

03

小结



从首次在航空照片上识别出克夫拉达布兰卡彩色异常, 到最终发现富铜斑岩矿床, 用了20 年的时间。此后又经过17 年多的时间, 该矿床才生产出第一批铜。详细地质填图和对铁帽的解释,对于精确地圈定富矿层很有帮助。

 

智利 · 曼萨米纳铜矿床

 

01

地质背景


曼萨米纳( Mansa Mina) 铜矿床位于丘基卡马塔斑岩铜矿床以南约5 km处, 埋藏在大约50 m厚的山前砾石层之下 。像丘基卡马塔矿床一样, 曼萨米纳矿床也是智利北部晚始新世- 早渐新世斑岩铜矿带的一部分。


图2 智利曼萨米纳铜矿床与丘基卡马塔斑岩型铜矿床和南矿山铜矿床的相对位置图


矿体是一个拉长的陡倾板状体, 长约4km, 东面被一个重要的成矿后左旋走滑断层( 即西部断层) 所限定。铜矿化出现在花岗闪长岩中, 后者侵入了可能为晚白垩世的安山岩熔岩流中。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化与紧靠西部断层的绢云母化蚀变伴生,向西则与硫砷铜矿、斑铜矿和其他高硫化的硫化物毗连; 后面这些矿物是高级泥化和绢云母化蚀变的组分。曼萨米纳矿床是一组叠置的断层岩片, 最初曾被认为是丘基卡马塔矿床被错断的西部; 然而,丘基卡马塔与曼萨米纳两矿床地质特征上的差异表明, 错断部分的原始位置应更靠北部。

 

矿床表生氧化和表生富集发育得相对较弱, 含铜大于2% 的最高品位的矿化, 由硫砷铜矿、斑铜矿和伴生的硫化物组成。曼萨米纳矿床含铜大于1%的地质资源量至少有6 亿t, 深度下限为1000m。


02

勘查与发现



曼萨米纳矿床北端的硫化物铜矿化, 是由智利勘查公司( 安纳康达公司在智利的子公司) 于1967年发现的, 该公司是丘基卡马塔矿床的拥有者和经营者。一项旨在清理供南矿山( 早先叫外矿山) 使用的废石场的征用计划中打的一个钻孔导致了该矿的发现。

 

智利CODELCO 公司的丘基卡马塔分部( 目前是丘基卡马塔和南矿山的拥有者和经营者)1978 年完成了该铜矿点的进一步研究, 当时做了激发极化测量, 随后打了浅钻。钻孔圈出的脉状铜矿化体意义不太大, 可能有100 万t 铜矿石, 含铜2% ,沿西部断层的西侧分布。曼萨米纳的进一步勘探一度搁置, 直到1991~1992年才重新启动,这期间完成了一项大规模的深部岩心钻探计划( 总进尺约35000m) , 在比最初的钻探地点更靠南的部位, 圈定了曼萨米纳矿床。

 

钻探期间, 在砾石覆盖的山前地带开展了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CSAMT) 调查。激发极化测量结果表明, 所探测到的是山前砾石层中的潮湿层, 而不是富含硫化物的曼萨米纳矿化; 而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调查结果, 则可能记录了该矿床的存在。地球物理结果无助于确定钻孔孔位; 实际孔位更靠南, 是利用岩心编录期间建立的地质模型, 并且以西部断层投影位置( 图7 2) 作为控制要素而确定的。

 

1993 ~1994 年期间, 在主矿带打了一个315m 的垂直竖井, 并且在两个中段掘进了2250m 平硐, 从而得以进行详细的地下填图和取样, 包括地下钻探和采集冶金大样。到1995年年中, 完成了7200m 的地下钻探。

 

03

小结



虽然曼萨米纳铜矿床的北端早在28 年前就已偶然被发现, 但是直到1990年才钻探到主要的斑93岩型铜矿化和伴随的高硫化矿化。钻探计划是在通过岩心编录建立的地质模型指导下开展的。由于砾石层的覆盖, 无法使用地球化学方法, 电法地球物理调查也无助于勘查计划。


智利 · 萨尔迪瓦尔铜矿床

 

01

地质背景


萨尔迪瓦尔( Zaldivar) 斑岩型铜矿床位于埃斯康迪达(Escondida) 矿床以北约5 km 处, 是同一整体蚀变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特征方面, 该矿床类似于埃斯康迪达矿床, 具有一个侵位于老第三纪安山质火山岩的斑岩复合岩株, 并明显受南北向和北西向构造控制。热液蚀变主要是绢云母化, 局部为硅化。


图3 智利埃斯康迪达萨尔迪瓦尔地区初步水系地球化学异常( 异常P)


图4 智利埃斯康迪达萨尔迪瓦尔地区岩屑( 细粒级) 钼地球化学异常图


矿体主要是辉铜矿平伏矿层, 面积为1. 2× 0. 7km2 , 厚20 ~250m, 隐伏在一个平均厚度达150 m 的赤铁矿质铁帽下面。辉铜矿部分交代浸染状黄铁矿的现象十分突出。沿矿床西侧分布的安山质岩石中未见明显的富矿石, 但赋存有富含羟胆矾的低品位氧化铜矿化。

 

可采表生矿储量为2. 46 亿t, 平均含铜1.02% , 所采用的边界品位为全铜0. 3% , 但在矿层中部的最厚部分, 存在含铜超过3% 的矿段。还有可堆浸资源6900万t, 平均含铜0.41% 。原生浅成带含铜一般为0. 2% ~0.5% 。矿床铜储量达692 万t, 平均品位为0.75% 。


02

勘查与发现



萨尔迪瓦尔矿权地是1979年由当地的巴里亚斯矿业契约公司(Sociedad Contractual MineraVarillas) 首先注册的。1981年初, 犹他国际公司盖蒂石油公司合资项目在邻近的埃斯康迪达( 塞罗科罗拉多) 地区启动了一项勘查计划, 同时也在塞罗科罗拉多与萨尔迪瓦尔山之间实施了一项94地球化学调查计划, 在此期间采集了280 ~80 目的水系样品、40 个蚀变岩石搬运碎屑样品和90 个原位岩屑样品。调查结果圈出了2. 0× 1. 3km2 的钼异常, 异常值介于( 10~530)× 10 -6 之间, 位于萨尔迪瓦尔山的东侧( 图7 3)。地质参数和这些地球化学成果导致合资双方购买了萨尔迪瓦尔矿产地。

 

作为埃斯康迪达勘查工作的延伸, 完成了1∶10000和1∶25000的地质填图、补充岩屑地球化学调查、残余硫化物研究、地面磁测和机掘槽探, 至此通过钻探已查明埃斯康迪达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斑岩铜矿系统。1981~1984年, 以大约200m 的间距打了60 个钻孔(20017 m) , 其中大约一半采集了岩心, 钻探导致发现并部分圈定了萨尔迪瓦尔矿床。虽然局部获得过铜含量超过3% 的高品位, 但在优先排序中, 将萨尔迪瓦尔的富矿层排在已探明的埃斯康迪达矿床之后。

 

1989 年初, 与普达韦尔矿业公司有关的一家智利公司———拉喀斯喀特( LaCascada) 矿业有限公司全部购买了萨尔迪瓦尔矿权地。1988年末到1989年初在完成了1∶2000的概略地质填图和蚀变填图之后, 实施了一项包括41 个钻孔的冲击钻探计划(15873 m) 。矿床中心部位的钻探网度为70× 70 m。结果进一步证实和扩大了早先的发现, 并指出存在有可能具经济意义的富矿层。然而, 与拉喀斯喀特矿业公司的意愿相反, 贷方银行于1989年末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将该矿产地出售给欧托昆普(Outokumpu) 资源( 服务) 有限公司。

 

欧托昆普公司实施了一项重要的钻探圈定计划( 总进尺>75000 m) , 并往富矿层的中心部位打了一口斜井, 以便地质研究和全巷取样。1992年末, 欧托昆普公司将萨尔迪瓦尔矿床50% 的股份卖给了普莱瑟多姆(Placer Dome) 公司; 1995 年年中, 最终组成的合资公司———萨尔迪瓦尔矿业公司将一个日产41000t的露采矿投产。与埃斯康迪达矿山不同的是, 萨尔迪瓦尔使用了堆浸和溶剂萃取电积工艺。


03

小结



对一个出露的蚀变带进行了标准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工作, 大约1 年后就发现了萨尔迪瓦尔斑岩型铜矿床。早期的勘查工作得益于在附近的埃斯康迪达矿床填图和钻探期间获得的认识。萨尔迪瓦尔矿床从发现到投产用了14 年, 比埃斯康迪达矿床多了大约4 年。这种延误是因为最初在对埃斯康迪达进行勘探时将萨尔迪瓦尔矿床放在较靠后的位置, 也因为萨尔迪瓦尔矿床的最终圈定过程先后由4个矿业集团进行, 而不是只由1个集团进行。


智利 · 洛斯佩拉姆布雷斯铜钼矿床

01

地质背景


洛斯佩拉姆布雷斯( Los Pelambres) 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智利中部中新世晚期- 上新世早期斑岩铜矿带北端, 处在陡峭的冰蚀地带。


矿化主要局限于一个巨大的英闪岩岩株内, 该岩株侵位于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岩中, 又被若干成矿期斑岩相产物所切割。岩株向东南延伸的一个岩墙状侵入体进入邻国阿根廷, 其内赋存着埃尔帕琼( ElPachon) 斑岩型铜钼矿。地表面积达6× 2. 5km2 的一个广阔的蚀变系统, 自内而外呈带状分布: 从钾硅酸盐到绢云母化, 直至绿磐岩化组合。主要的硫化物也自内而外从斑铜矿到黄铜矿, 直至黄铁矿。内生浅成带矿石的最高品位出现在中心部位的正岩浆角砾岩中。发育不全的表生硫化物局部富集, 进一步提高了铜的品位。

02

勘查与发现



W. 布雷登于1914 年首次研究了洛斯佩拉姆布雷斯矿床相当明显的染色带, 他是同一矿带中更靠南的埃尔特尼恩特斑岩铜矿床最初的经营者。他打了13 条短的平硐(< 20="" m)="" ,="" 主要打在把蚀变带一分为二的南北向u="" 形冰蚀谷的东侧,="" 但是所揭示的铜矿品位太低,="" 没有什么意义。大多数平硐中较低的铜矿品位显然与表生淋滤有关。尽管如此,="" 这些平硐毕竟揭示了斑岩铜矿化,="" w.布雷登十之八九已辨认出这种矿化,="">


1960年以前, 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没有做进一步工作,1960 年对老硐重新取了样, 结果仍令人失望。1964年, 在联合国矿产调查项目实施期间, 对该矿点的短暂检查也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1967 年, 智利地质调查局编写了该矿点的头一份地质报告, 报告建议进行激发极化测量。尝试做了这项工作, 但由于山麓堆积覆盖层的高电阻特性而得出了否定结果。

 

1969 年初, 国家矿业公司(ENAMI) “ 智利28” 项目课题组根据一位项目顾问的建议, 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恢复了勘查工作。该项目开始了对蚀变带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并结合以岩心钻探。完成了1∶10000和1∶2500的路线地质填图和蚀变填图, 并开展了水系、细粒山麓堆积和岩石碎屑地球化学取样。水系沉积物取样揭示了在从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沿河向下游16km处存在着1300× 10 -6 的铜含量。由于覆盖层的高电阻率, 2. 8 测线千米的偶极偶极激发极化法调查未产生有意义的结果, 但是在5 条测线中有一条测线出现了2 个极化率异常; 这些异常经随后的钻探验证, 表明其主要为黄铁矿。在17.3 测线千米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工作期间取得了饱和式磁力仪数据, 但是其结果的用途不大。



图5 智利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斑岩型铜矿床蚀变与Cu Mo 异常图


鉴于蚀变带上有大片山麓堆积覆盖, 并且岩石露头分布零散, 因此决定用山麓堆积物的80 目粒级作为地球化学取样介质。共采集了400 个样品, 平均密度为15 个/ km2。铜钼异常( 背景值加1 个标准差:> 650× 10 - 6 Cu 和>65× 10 - 6 Mo) 与填图圈出的钾硅酸盐蚀变带相当一致。调查表明,周边的绢云母化蚀变基本上是无矿的。铜钼异常的岩石碎屑样品都采自细粒级山麓堆积物异常的范围以内。对细粒级山麓堆积物的这种开拓性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其方法可能适用于智利的干旱和半干旱环境。

 

1969 年末, 在地表以及W. 布雷登的4 个地下平硐中打了10 个岩心浅孔。第三个钻孔, 也就是首次利用蚀变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定位的钻孔, 打到了钾硅酸盐蚀变英闪岩中存在的内生浅成黄铜矿斑铜矿矿化, 平均含铜约0.8% 。1970 ~1971年, 又打了11 个浅孔和11 个较深的( 约250m) 钻孔, 使总进尺达到4100m 左右。以200 m 网度布置的钻探只限于钾硅酸盐带西北部15% 的地段, 因为其他地方缺少道路而难于通行。到1971年初该项目结束时,在250m 以浅部位探明了4. 3 亿t 的概略资源, 平均含铜0.8% 、含钼0. 035% 。

 

此后, 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没有做进一步工作,直到1979年, 当时, 属于大西洋里奇菲尔德公司的南美安纳康达公司从当地矿权地拥有者手里购买了96该矿产地。安纳康达公司对洛斯佩拉姆布雷斯矿区重新作了更详细的填图, 修了22km 道路, 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岩心钻探计划和冶金研究, 总费用达6600万美元。然而, 适合于大规模开采(50000t / d) 的铜品位和条件并不存在。

 

在大西洋里奇菲尔德公司出卖它的矿产生意时, 安托法加斯塔控股公司( 卢克西克集团) 买下了安纳康达公司在智利的股权, 其目的是以安纳康达公司圈定的高品位角砾状矿石为基础把洛斯佩拉姆布雷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地下矿山来开采。1992年开始生产, 生产能力为5000t/ d, 采用的是分段崩落法和浮选法; 英国的米德兰银行和韩国的幸运金星(Lucky Goldstar - LG) 公司是安托法加斯塔控股公司的主要合伙人。1994年末, 安托法加斯塔公司把它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的股份增加到82.5% ( 韩国的LG 国际公司占17.5% ) , 1995 年末增到100% , 矿山产能扩大到40000t/d。 


03

小结



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是1914 年前发现并首次研究的, 直到1969年末后才打了发现钻孔, 最终确定矿床的存在。又过了22 年该矿地才投产, 而且只是作为一个中型地下矿山, 而不是最初设想的大吨位露天开采。

 

1914 年的坑探首次提供了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存在分散的铜矿化的具体证据, 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由细粒级山麓堆积物和岩石碎屑地球化学测量所支持的系统的蚀变填图, 正是这些工作圈定了供钻探验证的潜在矿带。


未完待续。。。

来源:《信息找矿战略与勘查百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