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 评】叶韶霖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集评

 广羽人三九 2016-07-25



叶韶霖全国第十一届

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集评



叶韶霖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

规格240cm×96cm



杨吉平点评: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见,对事物的外在形态之美,是人同此心、古今无二的。当代书坛流行使用色宣,可谓书坛“好色”的明证。放眼望去,书法展厅五彩缤纷、照眼琳琅,已然成为当代书坛的一道亮丽风景。叶韶霖此作获奖,首先当以色胜,其次才以字胜。

  此作主体部分使用大红洒金宣,醒目而大方,加之其多少具有的仿古色彩,使作品在色调上也具有一定的古朴典雅的特征。其风格近似清代文人流行的大红洒金宣,大气之中透出一种文气,虽然只是颜色上的一种感觉,甚至是颜色上的一种错觉,但这种形式上的效法和仿古手段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审美效果,因此,这种“好色”行为我们不应否定。

  笔者所言“好色”的第二个含义指作品的章法形式。叶韶霖此作没有作更多的拼接,中堂部分是一色的大红宣纸,而边款则写在白色宣纸上,正文部分的大红颜色一贯到底,两边的白色边款部分也一贯到底,简洁而不失大气,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这种章法给人以大江横陈、银河灿烂的舒展宏阔之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者的胸襟。

  就书法本身而言,可以称道处也很多。一是笔法娴熟。无论是正文部分的隶书还是落款部分的行楷,都表现出作者娴熟的书写技巧。线条圆熟、行笔流畅、笔画明净,给人以流美舒畅之印象。二是取法有自。隶书主要师法邓石如、赵之谦,得邓之凝重质实,得赵之舒展飘扬,其用意当兼有二者之长,某些意义上讲这一点大致做到了。边款行楷主要取法赵之谦,也有现代书家的影子(如天津已故书家王学仲等),虽然与其隶书比相对生疏一些,但总体风格还是较为协调的。三是结构工稳。隶书的第一要素便是端庄沉着,其次才讲究趣味。此作尽管还较为稚嫩,但平正大致上还是做到了,笔能压纸,加之其醒目的墨色,这种稳重感便表现出来了。边款行楷也基本做到了结字平正,与正文隶书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再一个是书写内容的选择。作者选录了清代薛雪《一瓢诗话》中的三段话,为一般读者所不常见,也应是其有意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可以逃过许多评委的苛责——如果抄错内容的话,但作者的修养似乎尚可,没有抄错(只是颠倒了三则内容的前后次序),这在当下书坛便很值得称道。

  不足之处也不少。一是墨色缺乏变化,几乎一笔飞白也没有。二是点画尚不够饱满,尤其与邓石如相比,点画单薄的弱点便暴露无遗。三是许多字的结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如隶书中的“厚”“以”,行楷书中的“老”“句”“形”“进”等字都很别扭,皆须好好抚古方能解决。作者显然也有一定汉隶和魏碑的底子,但底子还不够厚实,最好先放弃清人,取法乎上,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周德聪点评:

  在中国书法史上,隶书的源头当在秦汉之际,尤其是由篆而来的演变,使得早期的隶书不惟在笔法上承接篆书,即如结字的某些部件,也存篆书的某些痕迹。隶书在经历了汉晋而唐而宋直至明清之后,随着新字体的诞生与成熟,毛笔书写的技法亦渐渐丰富了许多。比如在帖学一统千余年之后的清代碑学,就是在篆隶与北碑的复兴和创变上做出了成绩的一代。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辈兼擅诸体,然其隶书的风貌,却与汉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用笔上,掺入了魏碑楷法,使其汉隶的“蚕头”典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是“雁尾”的表达,也不再是汉隶之标准样态,而是在篆隶楷用笔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与熔铸。

  叶韶霖此件获奖作品即是以邓石如隶书为基调,融入赵之谦笔法与结字,略掺己意而完成的一件法意俱足的佳构。

  作者用笔肯定,干净利落,行笔曲直俯仰之中充满变化机趣,以方笔为主,于切按之际铺排走笔,似侧反中,在收笔之时或以篆书中锋含茹呈现,或以隶书雁尾颖然而出,或以楷法笔势内蕴,应当说他是在篆隶楷(魏碑)之间寻求笔法的丰富性。他的努力便是打通三者形成较为统一的笔法,从而为其个性的书写奠定“从何而来”的基础。

  叶韶霖的结字,改变汉隶以扁为主的空间形象,大胆借鉴运用了篆书(尤其是小篆)修长的字势,在总体的修长之中融入方扁之形。当然,这不是叶韶霖的创造,而是清人钟情篆书之后在隶书中自觉呈现出的一种隶书风貌。邓石如、赵之谦、伊秉绶、金农、吴昌硕等,皆有对汉隶的别样表达,从而形成了与“汉隶”相异的“清代隶书”。

  在外形式上,作者在正文隶书(红色纸幅)两侧对称辅以浅色窄条,并以魏楷释文于其上,似无必要。因为在书法上释文,多在篆书古文或草书之上进行。隶书本质上是正书,属于易识的书体。即使红色纸幅上由于正文的满布已无落款之地,可在左侧帮衬一窄条作款识之需足矣!未知作者以为然否?

  当代人的书法创作,在其复兴的初期因袭前贤,无可厚非。倘若对未来的书法有所贡献,则必须要有创变的胆识与新意的书写。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书家所留下的笔墨痕迹,皆是承古开新,富有时代特征又具个性风貌的伟大作品。




微商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