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衰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

 陈鑫医师 2016-07-26
明医公开课第51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国家级名老中医?陈学忠
编辑/邓爽  校对/吴彦刚

导读:接上期中医衰老理论的论述,本期推送陈教授此篇论文第二部分。有关中医衰老理论的发展,陈教授从几个方面深入向我们阐述了其观点。在继承传统衰老理论和养生术的同时,更需要紧密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才能对衰老理论不断发展和创新,这是陈教授行医的总结,也值得我们学习。

二、中医衰老理论的发展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医、中西医结合对衰老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新学科,新技术在衰老研究中的运用,更是推动了对衰老本质的认识和衰老理论的发展。临床所见,人到中年以后在逐渐出现肾虚征的同时,常伴见明显的瘀血症征,如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老年斑出现,巩膜混浊,舌质瘀暗或瘀点斑,舌下脉络粗长扭曲,脉涩、结代等。并观察到虚证及血瘀证发生率与增龄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随着增龄瘀滞质或兼瘀质日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研究证实,老年人的红细胞电泳加快,血沉加快,血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造成全血粘度增高。老人血浆粘度明显增高,血液流变性异常导致血流缓慢,血液瘀滞,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出现“脉不通,血不流”的瘀血病理改变。健康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如异管袢显著增多,血液偏暗,流态异常,袢顶瘀血增多。更有研究表明,随着增龄毛细血管基底膜逐渐增厚,外膜厚纤维胶原化,孔径缩小,毛细血管代谢率下降,一些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而沉积于脏器内,脏腑组织中瘀血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合成代谢障碍,脏器功能减退和紊乱而出现衰老征象。这系列的研究成果为衰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新的论点。主要有气虚血瘀致衰、肾虚血瘀致衰、脾肾两虚血瘀致衰,和一些具有鲜明中西医结合特征的新概念如“生理性肾虚”、“生理性血瘀”、“生理性肾虚血瘀”、“隐潜性肾虚血瘀证”、“老年性肾虚血瘀综合征”。并认为肾虚血瘀可反映不同类型的老年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共性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并采用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延缓衰老,发展了中医的衰老理论。

2.1  气虚血瘀致衰
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循环全身,环周不休,而气则升降出入,无器不。两者并行供脏腑组织以营养。气血流畅是健康的必要条件,生命与气血关系密切。人体长期受到七情六淫、劳倦外伤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首先会引起气血失调,流通受阻,瘀血停滞。随着龄增,由瘀血而导致的气血运行涩滞和衰减日趋严重。气血的虚衰和瘀滞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出现脏腑虚衰退,精、气、神亏耗,气的生化作用减退,脏腑生理功能失常,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气虚血瘀,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脏腑功能衰退以致发生多种老年病,加速人体衰老。

2.2   肾虚血瘀致衰
认为肾虚血瘀是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肾藏先后天之精,肾精乃人体生命之基本物质,化阳则化气生阳,行温养,气化之功,推动脏腑功能;化阴则生阴精髓、津液,行滋润,养营形体与脏腑的功能。正常情况下,肾中阴阳相配,体用结合,阴精充沛,温煦有源,气血旺盛流畅,气机条达,气化升降如常。但随着人体生、长、壮、老的过程,必然消耗精气,再由于后天诸因也可损及于肾,导致肾精亏损。因此老年必然存在肾精的虚衰,肾精不足可致精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可致阴亏血少,诸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从而出现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血失流畅,脉道涩滞乃致血瘀。因此肾虚常兼有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影响了气血的运行,津液输布和五脏调和,加重了各脏腑的功能失调。当脏腑功能受损,化源不足,先天失去后天的培补滋养,致肾精日益虚损,如此肾虚导致血瘀,血瘀加重肾瘀,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脏腑组织器官兵衰老。

2.3  脾肾两虚血瘀致衰
认为“肾主先天,脾主后天,后天养先天”,脾胃虚弱可使先天肾精失于供养,导致肾虚。然而久虚必瘀,因为肾阳不足、阳虚生寒、寒凝可致瘀;阴虚血少,脉道枯涩也可致瘀。瘀可进一步加虚,虚是因,因虚致瘀,瘀又进一步加重虚衰,因果交替促进衰老进程。

2.4   生理性肾虚
随着人体生、长、壮、老的过程,必然耗损精气,到中年以后逐渐出现的肾虚症征,可谓之“生理性肾虚”。

2.5   生理性血瘀,生理性肾虚血瘀,隐潜性肾虚血瘀证
认为“健康老人”随着增龄出现的血瘀病证,可视之为“生理性血瘀”,出现的肾虚血瘀症状,可视为“生理性肾虚血瘀”。生理性肾虚血瘀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若按中医传统宏观辨证方法可能“无症可辨”或证侯不太明显。而实验室微观检测却发现神经内分沁、免疫、自由基代谢,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异常,对于这种情况可诊断为“隐潜性肾虚血瘀证”。

2.6   老年性肾虚血瘀综合征
步入老年,一些常见多发的老年病如高脂血症,老年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肺心病、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等逐渐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最常见加速衰老和导致死亡的原因。这些病分别属于中医的心悸、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眩晕、头痛、耳聋、痴呆、中风、四肢痿痹不仁、消渴、胃脘痛、腰痛、癃闭、淋浊、肺胀喘咳、水肿、阳萎等病侯。根据中医辨证除了它特征性的原发病症以外,几乎每种病都共同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血瘀症征。现代医学分析各种病发病机理不一,然而以中医整体观念,为依据、进行脏腑辩证,发现尽管其病位在各脏腑、但究其本、其根仍在肾,均与肾虚血瘀有关,如前所述:“生理性肾虚血瘀”的发生不可避免,并随着增龄虚瘀不断加剧,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化生气血减弱,无力鼓动一身阳气,导致气血失其流畅,三焦气化不利、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多种老年病。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实验室检查提示不同的疾病,在神经内分沁,免疫、合成代谢、自由基代谢方面都发生类似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血液浓、粘、凝、聚、血流缓慢,流态异常等“脉不通,血不流”的瘀血病理改变。因此认为对各种老年病出现的具有共同特征的肾虚血瘀证,可称之为“老年性肾虚血瘀综合征”。它反映了不同类型的老年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共性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表明肾虚血瘀是多种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2.7   活血化瘀法则在延缓衰老中的运用
“虚瘀致衰”理论的提出,开拓了延缓衰老的思路。益气化瘀,补肾化瘀,补肾健脾化瘀等法则的提出并运用于临床的预防、保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一些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如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及一些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证、老年痴呆、中风、前列腺肥大等,单用活血化瘀法或用补肾活血、益气活血等法进行治疗,均获得较好疗效。大量的实验室研究证实活血化瘀单味药或复方制剂对神经内发沁、名疫、合成代谢、自由基代谢以及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均有调节或改善作用,对延缓衰却病延年起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努力发掘祖国医学宝库,继承传统衰老理论和养生术的同时,更需要紧密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才能对衰老理论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延缓人类的衰老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发挥老年人的智慧和才能作出贡献。

陈学忠,医学硕士,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及四川省名中医。建立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及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四批师承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及泸州医学院研究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在国家及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期间,制定了重点单病种冠心病、老年期痴呆、高血压、中风、脑动脉硬化“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其中补肾活血法及健脑通脉胶囊、参芪冠心片治疗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均在理论与方法上有所突破,治疗高血压病穴位埋线及老年期痴呆中医综合治疗,入选全国重点专科协作组向全国中医院验证推广方案。从临床及实验室方面进行了“肾虚血瘀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机理”探讨,筛选出有效方药。善于用中西医两法诊治疾病,尤擅长于对冠心病、心绞痛、顽固性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颈动脉斑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老年痴呆、老年便秘、顽固性头痛、顽固性咳嗽、难治性胃病、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失眠、更年期综合症、复发性口腔溃疡、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及内科疑难杂证的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