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遂平女娲神话传说特点及意义

 耕田书馆 2016-07-26

浅谈遂平女娲神话传说特点及意义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 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广泛流传着女娲的故事,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女娲文化是由女娲传说与女娲崇拜形成的社会现象,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在什么朝代什么社会制度下, 无论持什么政治观点的人,都对女娲充满了敬佩和仰慕之情,给予了普遍而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一、女娲神话传说的主要精神

女娲神话传说主要是炼石补天与抟土造人,其内涵十丰富。女娲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可以概括为大无畏精神、创新精神、和谐精神。

一是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女娲当时遇到的是天大的困难,天崩地陷、水火泛滥、猛兽肆虐,人类面临空前的浩劫。在这种情况下, 女娲挺身而出,补苍天、杀猛兽、堵洪水,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表现出了天破可补、地陷可支,一切洪水猛兽都可以战胜的大无畏精神。女娲这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造化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以后的时代里,逐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丰献而不在于索取。

二是敢作敢为的创新精神。当苍天破裂女娲就发挥巨大的创造精神,用五色石补苍天;当天要塌下来时,又断鳖足支天之措;当洪水泛滥时,又用芦灰堆积来阻止。同时, 女娲还为人间设立了最初的婚姻制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几千年来,这种创新创造精神,不断激励着华夏子孙后代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面对挫折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精神。传说中女娲在“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栽”,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破坏,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采用各种办法,修复了破坏的自然生态,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完整,保证了人类的延续发展。女娲的这种“和谐精神”,还表现在关于女娲发明音乐的神话传说之中,按照传统理解,“乐者和也”,“乐以和同”。中国哲学的“和同论”,是一种中国式的和合精神。可以说, 女娲的这种和谐精神,应该是人类同大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萌芽,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源头,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由此滥觞。

二、遂平女娲神话传说的特点

中原是我国古典神话产生和流传的典型地区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也滋养一方风情。从遂平女娲传说故事的范围、民风习俗中可以看出,其流传悠久、文化积淀的深厚。

一是遂平女娲的传说故事流传范围广。运用现代口头保存的民间神话,去研究古典神话流变的情况和特点,对我国神话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遂平民间能搜集到很多关于女娲的传说故事,翻开《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遂平县卷》,开篇就是《女娲造人》的故事,故事的讲述和记录者均为嵖岈山人。遂平的女娲造人故事也是洪水过后,女娲受玉皇大帝派遣来到人间,用黄土先造泥屋,又在泥屋里造人,吹口气就活了。后来恶龙降灾,天塌了个窟窿,大雨倾盆,女娲先是用石头补天,后用身体补天,又用衣服补了九九八十一天,把天补住了。

  二是遂平女娲的传说故事有地名地貌。女娲传说中的一些地名、山川、河流均可在现今找到实证,嵖岈远古的时候,伏牛山里来了一帮子人,为首的叫女娲,就住在千风躲。后来又有了千风寺,所以,女娲的姓是风姓。遂平有支鏊子烙馍做饭的习惯,就是女娲支上鏊子,把石头炼了去补天。所以,红石崖的石头都是女娲补天时烧红的。如今遂平人家家都用铁鏊子烙馍,就是女娲娘娘传下来的习俗,名曰“补天”。女娲和伏羲为了结婚繁衍后代,就在千风躲上滚石磨,一滚滚到嵖岈山上,合到了一块,就是如今嵖岈山的天磨,磨盘碾出的深沟就叫磨沟。女娲在遂平的历史遗存很多,还有“凤鸣谷”、“母祖峡”,有西部的凤凰山、阳风河等,都与女娲传说故事有关。

三是遂平女娲传说故事风俗蕴涵丰富。遂平县有不少风俗习惯与女娲文化紧密相关,正如杨利慧在《女娲溯源》中指出:节日习俗本与女娲有关,后来一些沿其旧俗但逐渐不知本义的地方,在早先可能就有信仰女娲之意。以此观点来观照遂平的习俗,可洞悉其奥秘。如小孩戴风帽穿披风的习俗。遂平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都要戴虎头风帽,穿红披风,一般到五六岁才脱下来。就是为纪念风姓女娲,求娲娘保佑平安之意。又如当雨水不止、天难以放晴时,遂平人家家户户都会扎“扫天娘娘”,挂在门楣上,这与女娲文化中的祈晴习俗有关。

三、挖掘遂平女娲文化的现实意义

女娲是我国最古老的女神之一, 女娲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 一个虚拟的人物,在全国有二百多处。任何神话都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折射。女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母亲,既然在我们遂平有这么好的基础, 我们有理由有资格也应该去发掘她纪念她。结合遂平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重视对女娲文化的整理研究作为富有历史沉淀和代表性的神话文化地区,有责任把自己独特的传奇故事讲述给世人,用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换取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按照遂平自己女娲神话传说的特点,认真做好女娲文化收集整理和研究、开发利用工作,可以成立女娲文化研究会,深入挖掘女娲文化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当代价值,以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利用女娲神话传说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都是可供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文化也是生产力。神话作为蕴藏量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文化资源,也是地方和民族的文化资本,可以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可持续的效用。在今天,文化不应只是经济的配角,而应成为扩大影响力、穿透力、辐射力、带动力的主角。实践证明, 发展地域特色文化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打好女娲文化这个品牌,可以不断繁荣遂平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三是利用女娲神话传说发展旅游业一个地方旅游发展得好,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经济实力也会随之增强。遂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著名的国家4A嵖岈山主风景区,有红石崖风景区,凤鸣谷风景区,龙天沟风景区, 有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旧址, 电视剧《西游记》主要外景地,加上女娲神话传说,开发前景可观。景无文不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之中, 旅游产业的发展才会长盛不衰,而旅游业又是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将女娲文化与旅游产业整合,是发挥女娲文化作用的重要途经,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四是利用女娲神话传说发展经济。也就是说, 把抓女娲文化与抓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经济发展,反过来文化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应成为更高层次的发展策略。所以,我们要用文化旅游开发的经济观,促进遂平经济发展。愿遂平在女娲神话文化的滋润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创造出现代版的科学发展的神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