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完全根据2016年考研大纲编写,因每年考纲变化不大,完全可以作为2017考研资料使用。 【特此申明】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见微知著 *以常衡变 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 *整体审查 *诊法合参 *病证结合 【注】 以上是两道多选题都是4选3,一定会考,真的会考哦O(∩_∩)O~~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黄帝内经》—奠定了辩证学理论基础 《难经》—秦越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 诊籍—创始人—西汉·淳于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病案记录 《脉经》—西晋·王叔和—24种脉象—三部九侯诊法—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肘后备急方》—晋·葛洪—首次描述天花、麻风—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中国免疫思想的萌芽] 《刘涓子鬼遗方》—齐·龚庆宣—最早的外科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第一部论述病源病候专著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唐·孙思邈—医学百科全书 《三因方》—宋·陈无择 《察病指南》—宋·施发—脉图33种 《点点金》+《金镜录》[第一部论舌专著]—敖继翁—12舌图→杜清碧—《伤寒金镜录》—36舌图 《诊家枢要》—元·滑寿—脉诊专著—29种 《幼幼新书》—宋·刘昉—望指纹的重要意义 《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危重病“十怪脉”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记载“十问歌” 【注—十问歌】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现在都用这个版本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濒湖脉学》—明·李时珍—27种脉象 《望诊遵经》—清·汪宏—全面论述望诊专著—通过望诊预测疾病转归 《寓意草》—清·喻嘉言—记录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 考试就考这些,真的,就考这些,其他的都是废话! 还愁于记不住吗?没关系,二版技巧,只说一遍让你全部记住!现在打好基础是关键! |
|
来自: 左左9igza0q1vl > 《针灸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