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SSID和目的地址是相同的。

BSSID和源地址是相同的。(这里发送方向是不是无线过来的也可以通过TO DS和FROM DS位进行判断)
故在二层的情况下,BSSID应该可以认为是无线情况下的唯一标识。
其实还有一点可以补充的是,我们知道二层MAC广播地址是FF:FF:FF:FF:FF:FF,到无线里面,还是这个地址,同时对应的BSSID也是这个地址,如下

- 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的一个路由存在多个BSSID的情况,即虚拟无线接口。如下图是一个DD-WRT中显示的情况,

图中1为默认,也就是基准的BSSID地址,而2是虚拟的BSSID地址。同时SSID和这两个是分别关联的。如果两个接口同时设置相同的SSID(基于不同的BSSID),根据协议,其会选择信号好的那个进行接入(这点在单AP的情况下意义不大,在多SSID漫游的情况下好像有点意义)。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虚拟无线接口的BSSID和基准的BSSID是很接近的,换言之,是通过一种计算方式计算出来新的BSSID的。这里就和我们前面所述交换机中的MAC地址思路是一样的,有一个基准的MAC,然后每一个接口是根据基准的进行计算出来的。而这里也是一个基准的BSSID,所有扩展的无线网络(或者认为是无线接口),就是通过基准BSSID进行计算的。
PS:也在看这个问题的同时,发现了一个扩展的问题,即5G和2.4G的接口的BSSID是相同的,链接:
为什么5G和2.4G默认的BSSID是相同的? - 通信,如果有知道的还请指点一下。
- 最后ESSID是在漫游的时候才会出现。在无线基本架构中,存在单cell的情况,即IBSS情况,只有一个AP,并且在这个AP身上只有一个SSID。也存在扩展BSS的情况,应该就是EBSS,扩展服务集的模式。那么就有多个AP,并且这些AP身上都布置了相同的SSID,故由于每一个设备不同,这里BSSID就会不同,但是由于SSID相同,那么其还是可以进行漫游的。
--------------------------------------------------------------------------------------------------------------------------------
分界线,今天正好在一本书中也看到这样的定义,顺便贴下(这里BSSID的区别就是与基础架构模式和IBSS模式有关),参考《深入理解android wifi nfc gps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