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如何获取次新股最佳买点

 liqualife 2016-07-26

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ID:mszqyjy)

本文已获转载授权



摘要


年初以来上证综指下跌14.25%,次新股指数2016年2月至今已逆势上涨268.47%,在大多数主题相对疲弱的行情中表现突出。


次新股为何超额收益显著?高涨幅次新股有哪些特点?次新股应如何择时?我们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建立次新股择股、择时策略,从而有望提高次新股超额收益率。


一、次新股超额收益在牛市显著提高,市场震荡阶段仍然显著

次新股超额收益在牛市显著提高,2014年牛市背景叠加证监会重启IPO、规定IPO企业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次新股热度空前;2015年下半年开始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次新股上市不存在来自资金套牢盘和解禁的压力,且具备一定的高送转预期,超额收益在市场震荡阶段仍显著。


二、次新股择股:三大因子提高超额收益率

1、低市盈率:市盈率在0至30间的次新股平均超额收益达94.76%,而市盈率在90以上的次新股平均超额收益仅为-6.97%;


2、小市值:市值在0至50间的次新股平均超额收益达29.99%,远超其他市值范围新股的收益;


3、成长型行业:长期看,在任何一个时间区间,资金都更加偏好成长性强的次新股,2014年以来表现最好行业的依次是汽车、传媒、军工和计算机。


三、次新股择时:t+2~t+6区间内买入,t+90日卖出,平均超额收益率锁定在20%

1、78%的次新股涨停天数达到6至20天,2014年至2016次新股平均涨停天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2016年以来,次新股开板后往往在短暂回调后继续上涨,统计结果显示,t+2~t+6(定义开板日为t)区间内买入,t+90日卖出所获超额收益率最高,在20.04%至21.08%之间;

3、次新股投资的止盈点选择:次新股市盈率经上市日、开板日、最高价日不断提升,最高价日市盈率平均比所在行业高37.24。


四、运用择时择股策略筛选次新股(附股)

择股:1、2016年以来上市,依然保留次新股特性;2、与所在行业市盈率相比,目前市盈率处在合理水平;3、2016年新股市值均值为118.27亿元,这里选取市值小于100亿元;4、所属行业景气度高,具有较强的成长能力;

择时:重点关注未开板和开板后股价尚处于阶段性回调阶段的个股

风险提示: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年初以来上证综指下跌14.25%,次新股指数2016年2月至今已逆势上涨268.47%,在大多数主题相对疲弱的行情中表现突出。

次新股为何超额收益显著?高涨幅次新股有哪些特点?次新股应如何择时?我们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建立次新股择股、择时策略,从而有望提高次新股超额收益率。



第一,次新股超额收益在牛市显著提高,市场震荡阶段仍然显著


观察新股上市30天内涨停天数的时间序列,我们发现次新股超额收益在牛市有显著提高,尤其是2014年以来,次新股热度空前,即使后来大盘下调,其受到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此轮次新股行情受益于2014年IPO重启,在2014年下半年启动的牛市中表现出高弹性特征。2013年,IPO因证监会展开自查与核查行动暂缓,直至2014年初才重新开启,同时证监会出台《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规定发行新股的市盈率一般不应高于行业均值。自2014年以来,A股共有417家新上市公司,其中326家公司在上市日的市盈率小于其所在行业市盈率,占所有新上市公司的78%。因此,2014年IPO恢复后,新股表现显著超过A股平均水平,叠加下半年牛市启动,次新股也水涨船高。


次新股不存在历史套牢盘和解禁压力,具备一定高送转预期,其超额收益在市场震荡阶段仍显著。2015年6月15日,市场开始震荡下行,股票估值回归,对比大盘整体的低迷,次新股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在经济增长承压的大背景下,垃圾题材股炒作逐渐降温,投资者本身风险偏好下降,二是股市经过牛熊转换,多数股票上行阻力较大,而次新股上市时间短,不存在历史套牢盘,三是次新股上市不足一年,不存在解禁压力,四是次新股通常具备一定的高送转预期。



2016年次新股价格涨幅较前两年有所提升。2016年,次新股上市3个月累计超额收益率平均为288.29%,较2015年的221.36%和2014年的73.63%出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是2016年初以来,两市IPO公司仅82家,募集资金411.39亿元,对比2015年同期IPO193家,募集资金1465.57亿元的盛况,新股数量和融资额均大幅减少,次新股标的更加稀缺,在存量资金博弈的A股市场,更加受到资金欢迎,自发行日其价格被大幅抬升。




第二,次新股择股:低市盈率、低市值、成长性行业


虽然总体看,2014年以来次新股维持强势,但个股走势仍然存在分化,在2014年以来全部上市的新股中,中文在线上市3个月累计超额收益率最高,达1278.59%,而申万宏源上市3个月累计超额收益率最低,仅为-37.50%,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次新股的表现呢?通过历史数据,我们总结了挑选高超额收益次新股的三个主要因子。


1、高超额收益率次新股均拥有低市盈率

从全部A股上市3个月累计超额收益水平看,低市盈率的股票能够获取高收益自1990年股市成立以来,在所有上市的新股中,市盈率水平在0至30范围的次新股平均超额收益达94.76%,而市盈率在90以上的次新股平均超额收益仅为-6.97%,散点图也可以验证这一规律,上市3个月累计超额收益率高的股票普遍对应偏低的市盈率水平,而高市盈率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多在0附近徘徊。


仅观察2014年以来的次新股表现,仍然符合低市盈率对应高收益的规律。虽然自2014年以来,受到证监会对新股发行所做市盈率规定的影响,上市日市盈率水平多在20至40区间,但少数市盈率超过40的股票仍未能获得高收益。低市盈率代表高性价比,符合价值投资观念,因此在进行择股时,应优先选择偏低市盈率的次新股。



2、高超额收益率次新股均为小市值

从全部A股上市3个月累计超额收益水平看,小市值次新股能获取更多超额收益。自1990年股市成立以来,在所有上市的新股中,市值水平在0~50范围的次新股平均超额收益达29.99%,远超其他市值新股的收益。从散点图看,涨幅越大的次新股表现出越明显的小市值特征,而市值最高的权重股表现欠佳,若仅观察2014年次新股热开启以来的这段时间,能得到相同的规律。

小市值股票有较好的成长预期,新股安全性更高,且能吸引大量游资抬升股价,因此小市值是择股过程中另一个重要因子。



3、高超额收益率次新股多属于成长型行业

长期看,在任何一个时间区间,资金都更加偏好成长性强的次新股。将全部A股上市3个月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各行业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发现传媒、计算机、机械、建筑、电子元器件行业新股的超额收益率最高,这些行业的共性是具有对创新要求高、成长性强的特点,与之相对的,银行股表现最差。

2014年起汽车行业次新股开始崭露头角。若仅考虑2014年以来上市的新股,表现最好的依次是汽车、传媒、军工和计算机,其中汽车行业新股上市3个月累计超额收益高达1010.42%,汽车行业次新股之所以自2014年以来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兴起,引领了汽车产业变革和行业发展方向,上下游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基于以上三个因子,我们对2014年以来上市的股票进行回测,结果显示:上市3个月累计超额收益大于500%的股票普遍符合低市盈率、小市值和高景气度行业这三个标准。收益率在500%以上的次新股平均市盈率为25.22,平均市值为20.99亿元,超过半数都是成长型行业,而所有上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29.27,平均市值为63.79亿元,成长型行业占比不足三成。




第三,如何把握次新股买卖时点?



建立次新股择时策略需要关注三个时间点,分别是上市日、开板日(定义为t)和上市三个月内最高价日。

78%的次新股涨停天数达到6至20天。2014年以来,次新股迎来窗口期,一般新股上市后,连续多日涨停封板,涨停天数自2014年以来逐年上升,由新股开板天数的分布看,78%的次新股上市后涨停天数达到6至20天,开板后此时投资者才有建仓买入的机会。



根据买入时机和持仓天数划分,计算2014至2016年各年份买入新股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发现这三年中,次新股开板后的走势出现了分歧,每年都有其趋势特点。


2014年多数次新股在开板后出现长期调整,整体收益率低于A股平均水平。2014年,开板后买入次新股获取的超额收益均为负值,观察股价走势,发现在2014年多数次新股在开板后出现下跌调整,且调整幅度较大。虽然上市日90天内超额收益率为正,但这多来自持续涨停封板期间价格上涨的贡献。这是由于2014年处于牛市行情的酝酿和启动初期,当时A股整体市盈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且经历五年较为充分的调整,相比之下次新股并不具备明显的估值优势、无套牢盘的优势也并不明显,因此次新股整体相对收益不显著。


2015年次新股自开板日持续上涨,持有次新股时间越长,超额收益率越高。2015年上半年股市大涨,次新股由于具备诸多优点,受到资金追捧,具备较大的弹性,且其保鲜期多在股市大跌之前,获得了较高的超额收益;然而自2015年6月中旬起,股市暴跌,监管层决定暂缓IPO以救市,直至11月才重新启动,2015年后半年缺少拉低超额收益的样本。因此全年次新股表现为持有时间越长,超额收益率越高。


2016年次新股自开板日先回调再反弹,把握回调低点是关键。2016年以来次新股出现了较为一致的走势,即新股开板后先出现回调,然后反弹上攻,到达最高位。超额收益率也从侧面验证了这种走势,2016年平均t+4日买入,t+90日卖出超额收益最大,为21.24%,因此若能在股价到达回调低点时买入,最高点卖出,就拥有获利机会。

2016年股市经过牛熊转换,正回归理性、回归基本面,股票套牢盘压力未完全消除,市盈率在逐渐修复的过程中,次新股优势仍然显著,投资次新股有获取高额收益的机会,且2016年初的次新股走势最具参考价值。



市盈率是次新股止盈点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从上市日经开板日到达最高价日,次新股市盈率水平不断提升,个股在最高价日的市盈率平均比所在行业市盈率高37.24。随着时间的推移,次新股会失去其特性,价格逐渐修复回合理区间,走势与大盘趋同,因此还需要寻找恰当的卖出时点。通过统计2014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我们发现,从上市日日经开板日到达最高价日,次新股市盈率水平不断提高,在上市日,次新股市盈率平均比所在行业市盈率低29.24,开板日平均比所在行业高19.12,最高价日比所在行业市盈率高37.24,单独看各行业均符合此规律。


综上,我们建议,2016年在投资次新股时,为获取高水平超额收益,可以于t+2~t+6区间内买入,t +90日卖出,这样可以将平均超额收益率锁定在20%水平。



第四,根据择股择时标准选择优质次新股



最后,根据研究得出的次新股择时择股标准,我们筛选出8只次新股,供投资者参考。

择股方面,根据A股上市公司低PE、小市值和所属行业,我们明确了筛选优质次新股的三个标准:(1)2016年以来上市,依然保留次新股特性;(2)与所在行业市盈率相比,目前市盈率处在合理水平;(3)2016年新股市值均值为118.27亿元,这里选取市值小于100亿元;(4)所属行业景气度高,具有较强的成长能力。

择时方面,重点关注未开板和开板后股价尚处于阶段性回调阶段的个股。


注:以上标的不构成推荐,具体投资建议以我司行研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风险提示:市场系统性风险大幅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