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须了解:艾灸十三鬼穴的神奇效果

 金钓 2016-07-26

“中医艾灸经络穴位病症”艾灸



猝死、胸闷、昏厥,十三鬼穴来救急


唐代药王孙思邈有十三鬼穴,治疗诸种精神病,或因为某种原因而猝死,或突然胸闷昏厥之类的疾病,都可收效。不要以为这是迷信,这些穴道之所以被叫做“鬼穴”,古人认为是邪气附体,如休克,或者恍惚,或者精神病,或者痴呆等等。


先来看一个艾灸故事:


2010年三月的某一个周末,我与夫人一起去拜访朋友,在其办公室与其家人一起聊天。谈及其夫人的妹妹,去年曾突然晕倒两次,而且都是打120电话急救。


当时已近半夜,正聊天时,其夫人妹妹突然晕倒,伴有手脚抽搐,但神志清醒,可以回答问题。自述足底很冷。胸闷极,十分难受,同时其面色青暗而无神,精神极差,且周身没有任何力气,甚至于手也抬不起来。



当时我没有随身携带针灸针,出去买也来不及。不得已,取一支香烟,为病人急灸右侧少商穴。自述稍灸即觉胸闷大减,有气似从上而下疏通其胸中气机。二十余分钟后,夫人出去买来了艾条,急为同时灸两侧少商,症状大减。


再为灸两侧少冲,自觉有温气自下而上地疏通胸部,自觉大是舒畅。


灸劳宫穴,觉整个胸部都温暖起来。约半小时许,方完全恢复正常。


病人已经可以正常说话,自述以前突然发作时都是报警,送去医院急救,每每注射安定,回来后要躺两三天始慢慢地恢复力气。其丈夫极是担心,于白天工作之中,每半小时打一次电话回家问询,说起此事,不胜感激。此次幸好有我与夫人在,马上就帮助解决了,否则,是一定要打120急救电话的。言谈中感谢不已,第二天送来礼物表示感谢云云。


我诊脉后为其开处方:救心汤小剂量以扶元气,固根本。去麝香,以防香窜伤气动气。三个月后询之,诸症安好,未再发作,且精神大振,似已近愈。


听病人讲,西医当时诊断为心脏病,估计是心肌缺血发作。但我认为,亦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脉极沉,面色青暗,分明是阳气欲脱。而手足抽搐是邪在厥阴,是四逆证。此时当急急扶阳气以固根本。灸少商以救肺之魄,少冲以救心之神,劳宫以温暖心阳而治其根本。三穴合用,共收良效。其时如果有针,亦可针劳宫和内关以复心气,人中以救督脉之阳。


少商穴: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昏厥、发热、癫狂、癔病等证;属十三鬼穴之“鬼信”。


明代杨继洲在其《针灸大成》中提到“鬼哭穴”,把双手的大拇指用绳子绑起来,在指甲之后两边用艾火灸烧,其穴相当于少商穴。杨氏认为,灸的时候鬼邪会哭着散去,疾病即康复。



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劳宫穴五行属火。功用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极擅长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搜索公众号学艾灸如脑血管意外、昏迷、中暑、癔病、精神病以及惊厥等。其穴亦属十三鬼穴,名为“鬼窟”。


少冲穴:属于手少阴心经,位于小指指甲内侧,小指桡侧,指甲角0.1寸处,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喉咙疼痛等。



历代医家对十三鬼穴的论述很多,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貌的十三鬼穴。该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整脏腑、醒脑开窍的功效,对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祥。一针鬼宫人中穴,二针鬼信取少商,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针鬼枕旁,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鬼魔立刻降。


十三鬼穴名称:


鬼宫:即水沟穴     鬼信:即少商穴

鬼垒:即隐白穴     鬼心:即大陵穴

鬼路:即申脉穴     鬼枕:即风府穴

鬼床:即颊车穴     鬼市:即承浆穴

鬼窟:即劳宫穴     鬼堂:即上星穴

鬼藏:即会阴穴     鬼封:即海泉穴

鬼腿(称鬼臣):即曲池穴

再加间使、后溪穴尤妙。


公众号学艾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养生保健,可以活人于顷刻,其功之大,孰与可比。救急之时,药物或其他疗法皆不如艾灸之速效。手到病除,应手而效之功,经常令旁观者叹为观止。


为自己,为家人,希望能人人学点艾灸技术,弘扬传统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