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本事比姜子牙还大 活到了百岁的千古名相

 木柳书屋 2016-07-27





 

 

 http://blog.163.com/sdwfbz2007@126/- 寒烟

  

他的本事比姜子牙还大 活到了百岁的千古名相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0日   
文章来源:历史大学堂   作者:天下正好
(本文转自:凯风网)
 

  说起周朝的建立和发展,那离不开姜子牙和周公这两位。姜子牙先是帮助周武王强大了国家,而后又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助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公也同样了不起,在周朝建立之后,他先是帮助哥哥周武王治理国家,周武王去世之后,在年幼的侄子周成王不能执政的时候,他又代为执政让周朝江山平稳的过渡了下去。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伊尹就更厉害了,他同时做了姜子牙和周公做的事情。

 

  (图)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商朝开国君主。

  那时候天下的君主是夏桀,伊尹知道商汤是个贤人,还有心灭夏取而代之,就想辅助商汤成就这番大业。听说商汤要娶有莘氏家的姑娘,伊尹就以厨师的身份去有莘氏家做了仆人,而后陪嫁给了商汤。

  因为一直在后厨工作,没有什么机会见到商汤,这伊尹就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不断在饭菜上面用花样,终于得到了商汤的召见。本来商汤是想和他探讨一下饭菜的问题,可伊尹却给他讲起了治国的道理,商汤一下子就听入迷了,他这才明白,原来这厨子就是冲着自己来的。之后商汤就让伊尹为自己工作,随着伊尹工作能力的不断体现,商汤就封他为右相,全面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

  伊尹没有让商汤失望,他教商汤在国内实行仁政,对外不断攻打依附夏朝的小诸侯来试探夏桀的控制能力。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伊尹就跟着商汤带兵去攻打夏桀了。事情做的比较顺利,商汤打败了夏桀,抢了夏桀的位置,自己当上了天下的主人。现在商汤的地盘更大了,管理的人和事情也更多了,那伊尹的肩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不过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当初他去有莘氏家去做仆人之前,早就想到了这些。

 

(图)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

  许多年以后,商汤去世了,那时候他的太子太丁也不在世了,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伊尹就继续辅佐外丙治理天下。三年之后,外丙也去世了,就由他弟弟仲壬继位,伊尹继续干自己的工作。四年之后,仲壬又去世了,伊尹就做主,让太丁的儿子太甲继位为君,自己还是作为助手。

  对于太甲这个孙子辈的国君,伊尹还是有点不放心的,他知道太甲没有经历过打天下,也没有经历过建国初期的复杂形势,就特意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领悟,希望他能早点进入状态成为一个好国君。可太甲还是让伊尹失望了,开始上任的时候,他还有点怕伊尹,做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明白了,我才是天下之主,那个老头只是我的助手而已。这太甲就开始撒欢的玩了,他是想怎样就怎样,甚至还有点想对伊尹不客气。

  伊尹这个时候有点沉不住气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帮老主人打下的天下就这么荒废了,于是他就出手废掉了太甲的国君之职,把他流放到了地桐宫,也就是商汤陵墓的所在地,之后也没有立新国君,而是自己开始治理国家。

  咱们再说太甲,一下子从天下之主变成了守墓人,他实在是有点不习惯,可好在是自己爷爷的陵墓,多少还是有点感情在里面的。太甲就这样天天跟爷爷天人交互,渐渐的明白了爷爷打天下的不容易,也从周边人身上看出了他们对爷爷的那种敬仰。他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失,明白了伊尹对自己的一番苦心,这些也在他日常的行为举止中得到了体现。

 

  (图)商朝形势图

  太甲改过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伊尹的耳朵里,其实伊尹也并不想夺老主人的天下,虽然没有人当面骂自己,他也知道很多人在背后会对自己指指点点的,于是他就亲自带文武百官到了地桐宫,迎接太甲回国都重新做国君。

  二度登上君位之后,太甲的面貌那是焕然一新,在伊尹的帮助之下,他开始学习以德行治理天下之道,以黎民百姓的幸福为己任。渐渐的,天下的百姓的日子过安稳起来,诸侯们也认可了他这个国君。老伊尹很高兴,又特意写了三篇文章表扬太甲。若干年以后,太甲去世了,他的儿子沃丁继位,又过了几年,伊尹才结束了自己的使命,追随商汤去了,享年一百岁。

  我们都说姜子牙不但本事大,活的时间还长,伊尹的本事不比他小,活的时间也不短。

  我们都说周公恐惧流言日,好在活到了周成王亲自执政,可伊尹那么大年纪废掉了太甲,之后又接太甲复位,他能熬到太甲的儿子继位,这难度就更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