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一副对联 感悟特殊之美

 风过竹笑 2016-07-27

“竹里静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绿水无忧风皱面,青山不老雪白头”“弹指声中千偈了,拈花笑处一言无”……读到这些对联时,总会想起梁启超在《苦痛中的小玩意儿》一文中对对联的描述——“固自有其特殊之美,不可磨灭”。

7月28日(本周四),华商微拍堂将推出“风骨·陕西省书法院对联专场”,在朱志杰、高继承、梁新云、贾永民、廖勤俭、郑墨泉、韩钧和崔宝堂等8位书法家带来的16副对联中,感受对联特殊之美。

“丽辞偶句,联璧其章”,对联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秦汉时用于驱鬼的“桃符”,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写对联、贴对联已经蔚然成风,并逐渐被文人雅化,从民俗走向书斋。虽然,梁启超认为对联是小玩意,但梁启超依然认为,以中国文字的构造,结果当然要产生这种文学。而这种文学,自有其特殊之美,不可磨灭,其中的佳作,也能令人产生无限美感。业界认为,对联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风骨·陕西省书法院对联专场”精选的16副对联多为名联佳对,自古为文人雅士喜爱、抄写,诗意、禅意十足,比如山水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又比如茶联:“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以及禅意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亦诗亦雨亦儒亦仙”。楷书、行书、隶书、篆书……朱志杰、高继承、梁新云、贾永民、廖勤俭、郑墨泉、韩钧和崔宝堂8位书法家,其中朱志杰为陕西省书法院院长,其余均为陕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书体各有所长,并一直坚持“让学术成为书法的风骨”,为书法界、评论界所赞赏。

据华商微拍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的收藏市场,对联因为文气、雅致而备受追捧,哪怕面临艺术品市场“淡季”,优秀的对联行情依旧坚挺,就收藏潜力而言,还有很大的空间。陕西的对联收藏市场,还算刚刚起步,收藏正当时。

华商微拍堂倡导“让艺术亲近民众,影响城市”,承诺参拍作品均来自艺术家本人,终身保真。艺术爱好者可以添加微信号angle61980,或扫描二维码申请加入华商微拍堂。 华商报记者 吴成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