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中国的'第五大发明':88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成果发布

 gxzenggx 2016-07-27
中国古代给世界的科技贡献只有“四大发明”?这种认识很可能会因为一份科学成果的发布而被颠覆。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经过三年系统梳理,总结出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项,正式对外发布。




为什么要启动这项工作?
“除了四大发明之外,中国人到底还做出过哪些发明创造?”这是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张柏春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提问者既有科技人员、人文社科界的学者,也有一些领导人。个人是难以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的。
 
19世纪下半叶,来华传教士艾约瑟将造纸术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列为中国的卓越发明,这使得“四大发明”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然而这个观点是从中国文化对于西方世界影响的角度提出的,从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全貌的角度来看却并不充分。
 

因此,如何突破“四大发明”说的局限,在全球史视野下盘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并列出新的清单显得越来越重要。




评选的标准有哪些?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少说也有成百上千种,如何评选出哪些是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呢?像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能不能作为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我们选列发明创造清单时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张柏春说,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属于最早之一且独具特色的,“我们把它们大致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
 
这里体现了评选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因此,像“木牛流马”这样家喻户晓却因史料不足而不易判断其科技内涵的发明就没有列入。
 
为保证了推选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2013年8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历经近3年时间,组织百余名专家进行考证与比较研究。该研究组还邀请国外专家参与此项工作,力图使推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保证推选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最终推选出古代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共88项。


究竟有哪些项目入选?
清单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
科学发现与创造(30项),主要有:干支、阴阳合历、十进位值制与算筹记数法、小孔成像、二十四节气、经脉学说、勾股容圆、线性方程组及解法、天象记录、本草学、中国珠算等;
技术发明(43项),主要有:水稻栽培、琢玉、养蚕、缫丝、大豆栽培、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针灸、温室栽培、地动仪、瓷器、人痘接种术等;
工程成就(15项),主要有:曾侯乙编钟、都江堰、长城、大运河等。
(详细介绍请见近日出版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
 
研究组认为,中华民族的科技创造力至今尚未得到大众的充分了解,例如,我们的祖先最先栽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最重要的豆类作物——大豆、最重要的果树作物之一——柑橘、三大饮料作物之一——茶,这些作物的栽培技术的传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大发明”。
 
再如,我国古代擅长天文测算,积累了长期较系统的观测记录,其中的新星和超新星观测记录还为现代科学家研究超新星、射电源、脉冲星、中子星等高能天体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组将“天象记录”列为重要创造,以概括地反映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成就。
 

当天成果的出炉还引发学界一系列的讨论:为什么盛唐时期的科技成就不突出,反倒是长期被认为偏安积弱的宋代在科技创新方面却有辉煌的成就?从元末开始,我国又为什么长期陷入科技缓慢发展阶段?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说,我国科技史界正努力突破“成就描述”的研究范式,注重探讨知识的创造、传播以及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即除了研究“是什么”,未来也要更多探讨“为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